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和井震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解剖了典型接触变质带油气藏的储层发育特征,据此,对溱潼凹陷浅层侵入岩接触变质带的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围岩受侵入岩的影响发生蚀变,形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接触变质带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高自然伽马、中等声波时差、中等自然电位和高电阻率等特征。接触变质带在垂向上发育在侵入岩上、下两侧,在发育厚度上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的厚度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发育在火山通道附近且厚度较大的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侵入岩体油气藏是火成岩油气藏的重要类型之一.传统上对侵入岩体各亚相带的研究和判断,主要通过钻井取心来认识.本文以惠民凹陷西部沙三段已钻遇侵入岩体的实钻资料为依据,尝试性地对沙三段侵入岩体各亚相带及热解触变质带的地震、电测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通过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手段识别所钻遇的各亚相带和进行侵入岩体顶、底界卡定方法,现场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是渤海湾盆地不容忽视的隐蔽油藏类型。在大量的侵入岩体中,只有侵入岩厚度大于15m,具有有效裂缝带发育、直接嵌置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超)浅成侵入岩,以及分布在同生断层附近的、潜山裂缝发育带中的脉岩具备有利成藏条件。侵入岩裂缝储层的形成可能来自构造断裂作用、晚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者构造差异升降;不同的裂缝发育机理决定了不同的油藏分布特征。在侵入岩相邻的碎屑岩地层中可能伴生岩浆底辟(或刺穿),或侵入岩侧向遮挡成因的地层油气藏以及变质热液成因的CO2气藏。这些侵入岩-外变质带油藏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陆上探区的砂三段、海域(包括滩海)的沙一段成熟烃源岩中;具有中生界深断裂背景的第三系控洼断层是寻找脉岩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侵入岩分布广泛,油气显示活跃,已成为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油气深化勘探和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目前针对火山岩对泥页岩围岩储层及其成藏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泥页岩围岩变质带能否作为勘探重点领域有待深入评价。为了推动苏北盆地侵入岩围岩变质带新类型油藏勘探,以溱潼凹陷阜二段侵入岩围岩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全岩、测井等资料,系统揭示了泥页岩变质带储层特征,明确了岩浆侵入对阜二段变质带油气成藏的贡献。研究表明,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受岩浆侵入影响,泥页岩围岩发生蚀变形成环状变质带储层,岩浆的侵入具有明显“增储作用”;变质带储层发育孔隙、裂缝两类储集空间,储层发育程度受侵入岩厚度及烘烤强度控制,岩浆的侵入具有“催熟作用”,同等深度下泥页岩Ro可增加0.4%~0.5%;阜宁组侵入岩形成于吴堡期—三垛期,火成岩侵入形成环状变质带的时间早于油气充注期,具有良好的成藏匹配关系。受岩浆侵入、侵入岩空间分布以及源储匹配关系控制,溱潼凹陷阜二段侵入岩围岩变质带具有源储一体、近源富集的特征,是规模增储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6.
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的恢复,确定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沙三段油气以晚期成藏为主,其中Qs1井为多次非连续充注2期成藏(早期和晚期)。结合构造活动特征、生排烃演化史及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认为沙三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演化阶段与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并形成了“高油低气”的分布特征,研究区沙三段是寻找大气田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发育广泛,资源量巨大,但分布规律复杂.在研究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点与规律.结合油气来源、生储盖组合方式等地质要素及时空匹配关系,将东营凹陷砂岩岩性油气藏归纳为深凹带沙三段中、下亚段"自生自储",深凹带沙三段中亚段"下生上储",斜坡带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旁生侧储"及断裂带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生上储"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沾化凹陷缓坡带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沾化凹陷缓坡带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也是继凸起、潜山之后的重点勘探区带。缓坡带是该凹陷沙四、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指向;断层、裂缝、不整合面和储层是缓坡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缓坡带油气运移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并讨论了缓坡带油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源新认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有效烃源岩,并非完全是“自生自储”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是流体异常高压,而不是毛细管压力和烃浓度差;油气运移通道除砂体和断层外,还有小断层、裂缝和微裂缝组成的隐蔽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有断层-砂体、裂缝-裂缝、裂缝-砂体和砂体4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钻井标定、地震预测的侵入体宏观分布及勘探现状入手,依据钻井实验分析数据及对歧口凹陷辉绿岩体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性及蚀变特征等研究,认为该类岩体主要侵入沙一段至东营组地层,其储层以各种成因裂缝、接触变质及围岩蚀变形成的储集空间为主。通过综合分析歧口凹陷的油气成藏要素及时空配置关系,得出其辉绿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进一步指明歧口凹陷辉绿岩体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的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藏为一类特殊岩性致密油气藏。泥灰岩—砾岩特殊岩性致密油气藏发育于沙三段下亚段(Es3),为一套扇三角洲—湖泊相形成的特殊岩性建造,根据钻井资料与地震反射特征,沙三段下亚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且储层类型主要为泥灰岩和砾岩,并进一步将泥灰岩分为两类,砾岩分为三类。泥灰岩类致密油“甜点”储层主要受岩石结构、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以及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综合控制,纹层状泥灰岩为泥灰岩类“甜点”储层岩性,在SQ2湖侵域有机质丰度最高,生油能力最强,TOC值由斜坡带向洼槽区逐渐增高,成熟度增加,生油量增加,裂缝主要发育于斜坡带和断层带附近,在洼槽区则发育较少,纹层状泥灰岩主要发育在斜坡内带—洼槽区,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区带;砾岩类致密油“甜点”储层主要受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和裂缝发育程度、溶蚀作用共同控制,颗粒支撑陆源砾岩为砾岩类“甜点”储层岩性,发育在凹陷西部、东部斜坡带和洼槽内靠近断层附近的不同期次滑塌体“近端”和冲积扇“扇根”部位,纵向上主要发育在SQ1—SQ3地层中。  相似文献   

12.
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基础地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些限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构造格局、古水系、陆源碎屑输送通道、沉积体系发育、砂体展布、沉积序列与成藏特征等一系列基础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古构造格局通过控制古水系发育,进而影响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陆源碎屑输送通道与断裂带的存在相关;砂体分布受同生断层控制;卸载物的改造与建造平衡;水进型沉积序列中下部粗碎屑岩集中段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场所等新概念。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域进行了分析,指出饶阳西部洼槽带沙一段古大沙河卸载区、肃宁-留楚地区沙三段及沙一段古滹沱河卸载区,以及廊固凹陷西部沙三段古永定河卸载区等区域,是下一步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埕海地区白云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油气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逐渐显现,并成为制约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瓶颈。从埕海地区白云岩勘探实践出发,详细分析该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地质特征,探讨烃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以及白云岩厚度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泥岩作为区域盖层,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歧东、张东和羊二庄等断层以及不整合面为歧口凹陷和歧南凹陷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运移通道,与多套储盖组合的白云岩储集层匹配,形成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一步明确了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为油源条件、白云岩厚度和白云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指出位于张东地区的赵东断层与赵北断层之间地区应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柳屯洼陷是东濮凹陷的第二大生油洼陷,洼陷的西侧、东侧分别是西部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主力油气区。2000年以来,H96等4口探井均获得突破,发现了H96断块区沙三段高温高压凝析油气藏。该区油气藏与东濮凹陷主体常温常压油气区相比,是一套相对独立的高温高压成藏封闭体系,油气藏特点为:高温、高压、低密度、低粘度,明显不同于相邻的断阶带和隆起带。该油气藏纵向发育的沙三2盐岩和侧向发育的沙三4盐岩与断裂的有机配合组成该区沙三段高压封闭系统。异常高压形成期、异常高孔隙发育期和烃源岩油气生成期三者有机配合,是该区形成高温高压油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惠民凹陷传统的地层分层,一般将沙四段与沙三段的分界线放在盘河砂体与厚长页岩之间,厚长页岩中发育了后长金星介等沙四段典型的生物化石。通过惠民地区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分析,结合沉积学特征分析、区域性层序地层对比和古地磁绝对年龄测定等研究,惠民凹陷沙四段与沙三段的分界线应放在盘河砂体沉积与沙三段油页岩段之间,且盘河砂体与沙三段油页岩之间存在一个三级层序界面,盘河砂岩和厚长页岩在沉积剖面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区域上也具有良好的对比性。  相似文献   

16.
从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出发,烃源岩评价入手,详细分析了油气来源及油气充注历史,建立板桥凹陷深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沙三段中下部烃源岩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对天然气的形成有利;②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资源丰富;③油气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分2期充注,早期为低熟油,晚期以成熟-高成熟天然气为主。建立了该区近源断裂疏导及岩性砂体充注模式,总结出3种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近源-优相-超压,优选有利区带,为下一步板桥凹陷深层天然气藏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分布和砂岩透镜体成藏响应特征分析后认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沙三段主要处于下部异常高压体系中;平面上,该高压体系的分布基本上与生油洼陷一致――北部陡坡带压力系数较高,南部缓坡带压力系数相对较低,这与欠压实发育带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也就证实了欠压实和泥岩成熟生烃作用是导致东营凹陷沙三段普遍超压的重要因素;包围在异常高压泥岩中的透镜体处于低势区,在泥岩和砂岩流体压力差异作用下,泥岩破裂,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砂体在烃类充注之后,也形成与烃源岩平面分布规律相似的较高的流体压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锦州25-1构造是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而优良成藏要素的优势时空配置则是形成锦州25-1油田的关键因素。其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在东下段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为一期充注,充注时间发生在东营组末期,沿东下段时期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断裂系统、沙二段广泛发育的砂体、沙二段与沙三段之间大型不整合面以及古构造脊所构成的疏导体系运移至沙二段圈闭成藏,而沙三段砂体则可以近源优势成藏。辽西凹陷西斜坡、凹中隆以及古构造脊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近纪断陷期和新近纪拗陷期2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 。由于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活动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迁移规律,从而在该坳陷的惠民 凹陷发育了早断早衰型下部油气藏成藏组合,在东营凹陷发育了继承型中部油气藏成藏组合 ,在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等发育了晚断晚衰型上部油气藏成藏组合。认为这3种不同类型的 油气藏成藏组合模式对于指导胜利油田新生代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成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的优质储层,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深层油气成藏系统的油气藏分布与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储层发育和成藏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自源型"及"他源型"油气成藏模式有序分布;缓坡带红层和滩坝砂岩及陡坡带砂砾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