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卉  王骏  徐杰 《室内设计》2017,(6):78-83
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保护 方法,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 旨在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 岛式”问题的解决作出积极的探索。本文在 进一步理解整体性保护核心内涵的基础上, 立足于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问题和理念转 变,从社会价值层面拓展对其的认识,提出 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关联性、可读性和开放 性的三重属性。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 运用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 的空间格局整合与基于开放性的整体融入策 略,意在为我国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与实践 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青  高畅  李津莉  艾伟 《规划师》2012,28(5):114-119
目前,我国城市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利用往往具有极化特征:或大力开发造成旅游过热,使历史地段负担过重;或投入不足,任其加速老化衰败。英国诺丁汉市的历史城区公共空间复兴实践从提升历史地段的活力入手,通过对公共与开放空间进行改造,恢复城市功能与活力,其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与思索。  相似文献   

4.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肖竞  吴国玉  吕妍  曹珂 《风景园林》2023,30(8):111-118
[目的]探索城市历史公园遗产价值的构成要素与识别、保护尺度,能为公共园林遗产的价值识别与保护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公共文化和城园统筹视角梳理城市历史公园的4项遗产价值(公共历史见证、公共关系建构、公共生活容载、公共审美育化)及遗产价值识别、保护的四重空间尺度(城区、地段、园区、园景);建构出以营城脉络梳理、单元协同分析、场所层积解译、风貌特征考据为识别手段和以关联遗产串联、公共空间组构、记忆场景活化、审美逻辑呈显为保护措施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价值识别、保护方法。[结果]以重庆市北碚公园为证例,识别出:1)城区尺度公园不同时期见证的公共历史事件与关联遗产对象;2)地段尺度公园与周边邻近空间单元社会组织关系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变化过程;3)园区尺度公园自身场所空间结构与历史场景记忆的演变过程;4)园景尺度公园不同时期的标志性景观要素及其风貌特征与审美逻辑。[结论]城市历史公园具有场所公域性和价值公共性,基于公共文化视角的历史公园遗产价值多尺度识别与统筹保护,有助于突破针对公园空间本体与园艺艺术价值研究的视野局限,从公园与城市整体关联的角度拓展其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活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开发不仅能够增加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容量,还能够最有效的保护历史街区和地段、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扩大城市地面公共空间的分布区域,提升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地段的空间品质,消除城市矛盾。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小西湖地块为例,深入探 讨城市设计在传统街区城市更新中的基础、 角色、手段及成果形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 品质、提高容积率、保护历史地段结构和提 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本着社会公平立场、 城市记忆立场与城市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立 场,通过基于历史成因的和基于整体市民利 益的两种分配方式,城市设计最终认可城市 形态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扩大居民/市民/游 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实现居民与建设主体多 方获益。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小西湖地块为例,深入探 讨城市设计在传统街区城市更新中的基础、 角色、手段及成果形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 品质、提高容积率、保护历史地段结构和提 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本着社会公平立场、 城市记忆立场与城市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立 场,通过基于历史成因的和基于整体市民利 益的两种分配方式,城市设计最终认可城市 形态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扩大居民/市民/游 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实现居民与建设主体多 方获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讨论了导致当代城市空间环境整体性丧失和标志性建筑失范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指出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城市要素整合与公共空间营造的手段,应当为城市建筑的决策制订一种基于城市整体性的规范,从而让标志性建筑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姿态去回应城市空间环境整体性的要求,发挥其对于城市整体性建构的结构性作用,而对城市风貌的过度关注,亦会弱化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整合与公共空间塑造机制的作用,从而使之面临失效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大明宫遗址区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理念引导下,进行了遗址公园的建设。通过对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与展示方面的研究,从宏观——遗址公园模式,中观——边界的显现与形象,微观——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等层面阐述"大明宫模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揭示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在城市文脉的延续、城市特色的彰显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2023,39(3):99-105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 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 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 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 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 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 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 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 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温泉  杨奇 《新建筑》2014,(2):86-89
在城市片区整体更新的背景下,基于重庆市江北城历史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文物建筑原真性修护、历史文物异地重建、历史建筑集景式保护开发等多元模式进行了探索.多元的保护开发模式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应根据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从环境整合、功能调整、文脉延续等角度采取灵活而谨慎的策略,使城市历史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产被隐藏在"地方建构"的话语之下,并藉由"概念的模糊、话语的垄断、城市意象的分化、历史文化的符号化"等手段,仍继续强化着原旧城CBD谋求土地财政的城市更新的诉求,并未因天府新城CBD的规划建设而切实转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赵龙  张雪涛 《建筑师》2020,(2):96-105
当今,许多国家都有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宪章和准则用以支撑保护工作,重要国际间、跨区域保护组织所颁布的宪章、公约、建议和决议对各国国内保护宪章和准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回顾过去,历史城镇景观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理念中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历史城镇景观相关国际规制的解读是不足的,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历史建筑保存、维护、保护、修复等方面。本文献综述以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将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组织、ICOMOS、UNESCO以及区域间保护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国际规制进行解读,从适应性与针对性、文脉与地方精神、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利用四个主题进行回顾与评述。通过综述,厘清国际规制中涉及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部分,为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国际规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2020,(4):97-105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cultural asset values of historic sites around mosques. Case studies are selected from provinces of Manisa, Turkey, namely, Çarşı in Salihli with its n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Pazaryeri in Gördes that is abandoned and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an archaeological site. Literature review, archive research, histor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and site survey a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site neighborhoods with a retrospective perspective. An approach present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s on the cultural asset values of the historic neighborhood centers is proposed. The cases reveal that the urban aesthetic is nearly all lost today, but the holiness of each site preserves its authenticity while the historic land use is sustained. Their preservation problems are lack of maintenance and abandonment due to disasters, illegal interventions, in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lans, and unsuitable restoration approaches. The principles proposed for managing these historic environments consider their cultural asset values in relation to urban history, development of coherent strategies for their presen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all actors to their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末,唐城绿带的建设随着周边城市开发以及唐城考古工作的推进而逐渐展开,现已完成建设的唐城绿带(明德门社区)、唐城墙遗址公园(高新区段)、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新区段)和西安牡丹苑。通过对不同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唐城绿带建设的比较分析,提出遗址公园应坚持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遗址应准确反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信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将遗址风貌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王婧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12,(11):130-134
厦门中山公园始建于1927年,是近代厦门第一座城市公园。因其布局精巧、特色鲜明,故有"华南第一"的美誉。至今历经84年风雨变迁,其公园格局、建筑景观、人流路线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同时代历史变化的痕迹。该文结合史料考证与现状调研,对现存中山公园的历史变迁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正确把握当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历史文脉、合理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挖掘其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并对有效的公众进行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