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福建长乐“九头马”民居作为人居的物质实体,既体现了一般的建筑文化特征,又反映了清末文化独特的审美风格,蕴涵着当时闽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本文通过研究长乐地方传统建筑“九头马”民居在选址布局、建筑形象及建筑内部装饰等各方面的特征和设计手法,分析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古民罟的审美文化特征的影响,构建长乐“九头马”古民居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丽雪  徐峰  卢健松 《华中建筑》2012,(12):159-164
城镇化进程加快,居住环境的改善与住宅能耗的降低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该文以张谷英村传统住宅为例,对其门、窗、天井等开口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其开口方式的气候适应性进行重点分析,分析传统民居应对地域气候的开口策略,总结其开口设计的原则,为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减少住宅能耗,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4.
5.
东阳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地域气候条件,形成了 以“十三间头”作为典型单元的独特建筑文 化。研究选取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在文献 史料与现场测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与 实地测试,从村落规划和民居单体两个层面 分析总结其在适应本土气候方面的空间特征 与构造措施,为现代绿色乡村规划与建筑设 计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建筑气候适应性为衡量使用主体对地方气候的应答情况。针对景迈山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在梳理出当地传统民居的适应策略的基础上,根据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出景迈山地区被动式策略最佳组合方式,增加具有推广性的气候适应性措施,借助Phoenics软件对传统民居与改进后民居予以风场、温度场模拟,验证其可适应景迈山夏热冬暖的气候环境。通过新策略的实施可有效促进该地区民居的绿色再生,实现对该地区民居气候适应性特征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民居的审美特征,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文化地域性格。该文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三个层次分别阐述福建九头马传统民居的审美特征。在地域技术特征中,受当地自然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九头马传统民居产生了自然适应性,与其他地方则呈现出地域上的差异性;通过适应自然气候、传承地域文化,亦反映出它的技术性。在社会时代精神层面,通过对当地历史变迁的梳理,体现当地社会思潮与时代理性精神,使九头马传统民居的社会性及时代性得以彰显。在人文艺术品格方面,通过对民居的海洋性装饰设计、象征性设计手法的研究,使其艺术特性完美表达。在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九头马传统民居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渝婷 《重庆建筑》2024,(1):20-23+28
正板村古民居作为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其民居建筑极具苗族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正板村是以杨正板为创始祖的苗族古村落,该村落不仅保存了苗族生活记忆,更反映了汉苗文化融合下所展现出的独特建筑风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摄影测绘、收集文献等方式,着力对正板村建筑空间关系、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和建筑中所反映的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进行逐一分析,以期为汉苗文化融合关系下的苗族古民居研究提供理论启示与延伸。  相似文献   

10.
王清文  谭明 《山西建筑》2011,37(7):17-18
通过探讨胶东地区传统民居在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建筑材料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气候适应性,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现代民居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极干旱气候条件下传统民居在应对气候过程中所体现的营建特征,选取敦煌地区132户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气候分析软件、调查分析及环境实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敦煌传统民居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降温、遮阳、蓄热、防风的营建手段来规避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气候适应性营建特征。1)采用庭院外遮阳构件是直接夏季遮阳和降温的有效营建特征,有无加建玻璃顶棚,太阳辐射强度平均差值达384.22 W/m2;有无设置传统木构架单向遮阳棚,温度平均差值达0.1℃,温度波幅差值达3.1℃;有无加建玻璃顶棚,温度平均差值达0.5℃,温度波幅差值达13.8℃;2)采用种植绿植能有效调节夏季室内微气候,有无种植绿植,温度波幅差值达1.5℃;3)采用封闭的围护构件是民居防风和保温的营建特征,有无加建封闭的玻璃顶棚,温度平均差值和波幅差值均达9℃,风速平均差值达0.3 m/s,波幅差值达3.37 m/s; 4)采用合院形制能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其中三合院室内温度比“L”形院落室内温度波幅差值达2.8℃,四合院室内温度比“L”形室内温度波幅差值达1.6℃。研究结果以期为敦煌传统民...  相似文献   

12.
13.
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乾  李晓峰 《新建筑》2006,(1):26-30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深入地研究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村传统民居的热舒适性实验和分析研究,发掘鄂东南传统民居解决夏季热舒适性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探索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云县传统民居的类型以及组成元素进行分类分析和特征总结,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索。云县传统民居,特别是农家杂院在适应当地气候、地形、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吸收了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出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当地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传统建筑中,建筑装饰无处不在。它们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技术参考价值以及旅游观赏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宝贵的财富。本文主要以南后街叶氏古民居为例,就一些常见的建筑装饰进行其在建筑和美学上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这些宝贵的传统装饰特色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与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了石木民居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民居室内居住舒适度较差,村民新建或改建的民居,破坏了石木民居村落的乡土风貌。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丽水地区石木民居物理环境进行数据实测,推测影响民居热环境舒适度的因素,再采用Design Builde气候分析软件,进行模拟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得到石木民居建筑形态、朝向、材质、尺度、半室外空间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改善石木民居的居住舒适性,从而达到保护、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徽州古民居水景院落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底辩证原理分析其图底关系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这些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的关系和具体的应用实践,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往往采取因地制宜设置缓冲空间的方式来达到适应气候的目的。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胜利街代表性的缓冲空间——天井和檐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沙市的气候特征,分析研究传统民居缓冲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原理,进而探寻此区域内传统民居的生态性优势,为传统生态思想和策略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云南传统民居土掌房的研究总结得出了其生态性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建筑热工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与普通砖房建筑热工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对这一传统民居形式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土掌房外墙和屋面结构的总传热阻R0、总热惰性指标∑D、室外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衰减倍数V0和延迟时间ξ0都远远大于现代普通砖房,具有现代砖混结构房屋所无法比拟的气候适应性和生态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