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客家人作为一个独立于其它汉族特色鲜明的民系,形成于中原汉人向南方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宋代,客家话脱离中原语言融合南方少数民族语汇形成独立的方言,客家人也在迁入地占据人口优势并形成共同的经济模式和心理素质,客家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分布于闽、粤、赣地区的独立民系。客家人一般分布于交通闭塞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为适应环境、集约利用资源,并出于防卫和礼制传承的需要,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以大屋为主,独具特色的客家传统民居。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地区传统乡土民居建筑文化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窗》2016,(10)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城镇一体化及社会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传统乡土民居慢慢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本文试图结合历史地理学及文化演变的一般规律,通过桂东南地区传统乡土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和现状分析,为探讨该地区传统乡土民居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平顺县位于南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民居建筑。在查阅史料、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沿河地区和山区腹地的聚落特征;然后依承重形式、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将平顺县民居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民居的院落形制特征、归纳总结建筑单体的平面特征,并根据立面材质总结民居的立面特征,结合屋架做法详述当地民居的建造特征,并对石板房屋顶做法做重点介绍。文章旨在对整个南太行山文化区的民居类型进行补充研究,并希望对山西省太行板块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的良好体现,不同类型的客家民居在地域上分异明显,其建筑形态受到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客家民居建筑的演进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天矩地、方圆并陈的客家民居,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意象”的涵义以及中国古代观象制器、制器尚象的技术美学思想,指出客家民居有五类意象: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象、向往佛国宇宙的意象、宣扬儒家文化的礼乐意象、生殖崇拜意象、祈福纳吉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李仕元  马晓 《华中建筑》2014,(5):178-182
伴随着城市化热潮,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在城市建设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景下,客家文化和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客家建筑的研究成果中理论论述居多,而传统住宅的成型是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地域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构建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上杭具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把客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家族制度、社会文化与住宅的空间联系起来,研究上杭客家民居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组织,解析在上杭特定地域中客家民居的特色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7.
东江是发育于粤东的最大河流,是历史上客家族群南迁的重要路径之一,河源和惠州作为位处东江流域中上游和中下游的两大客家聚居地,其民居形态受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及周边民系文化扩散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差异。文中通过分析两地客家民居的形态差异以及导致产生差异的关键要素,试图探索外部环境、内部组织与民居形态之间的互动机制,这将有助于梳理和探索处于不同外部环境的当代客家民居适应于其所处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和谐与崇生之美:客家民居意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东江是发育于粤东的最大河流,是历史上客家族群南迁的重要路径之一,河源和惠州作为位处东江流域中上游和中下游的两大客家聚居地,其民居形态受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及周边民系文化扩散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差异。文中通过分析两地客家民居的形态差异以及导致产生差异的关键要素,试图探索外部环境、内部组织与民居形态之间的互动机制,这将有助于梳理和探索处于不同外部环境的当代客家民居适应于其所处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星星  赖旻 《华中建筑》2012,(1):159-164
增城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广客民系杂居地。明末清初之际,粤东及其他地区客家人开始大规模迁入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地区。同时,客家人也将其原居地的民居形式——围龙屋带到了这里。在之后的几百年当中,增城客家围龙屋的后围龙发生着由半圆转为直线形的悄然变化,建筑装饰风格呈现广府化特色。该文基于对增城客家围屋广泛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客家围龙屋在增城的发展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传统民居特质及其现代发展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是一个独特的地理、文化区域,文章在总结该区域传统民居天然的建筑材料、简明的构造特征、民族化的装饰艺术、生态的建筑技术等建筑特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东南亚传统民居特质的现代发展与运用。指出当代建筑师们应当在运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手法的基础上,吸收当地传统建筑的建构智慧,创造出适合当地生活条件、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的新建筑形式来,这也是乡土建筑现代化与现代建筑地区化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13.
广西贺州江氏客家围屋特色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贺州地处南岭走廊中段,是广西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贺州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聚居的场所, 围屋聚落展现了客家在适应环境,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从选址、规划、营造技术、装修、审美等各个物质环境空间方面的素养;同时,亦容纳包含了贺州客家人的哲学世界观,贺州围屋聚落可以说是贺州客家的精神庇所。了解和揭示贺州客家围屋聚落的外在形制和内在成因能对广西客家建筑文化形成有效补充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村镇住宅的安全性现状,对厦门市海沧区共计25619栋村镇住宅进行拉网式安全性评估。重点考察房屋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建造年代、结构和建筑部件的损伤程度等。对该地区村镇住宅的结构类型分布特点和不同类型房屋的安全性等级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住宅结构类型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之间的关系。对该地区村镇住宅存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建议。本文成果可为提升村镇住宅的防灾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台风是浙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之大敌。为了应对这一特殊的气候灾害,该地域的传统民居营建注重宏观环境的藏风、微观手段的避风、具体措施的抗风。其独特的营建技艺体现了地域性传统建筑高超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6.
闽西客家民居基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闽西客家民居实例分析入手,以其文化为依托,研究闽西客家民居以“中庭型”四合两堂为原型,逐渐演化成“九厅十八井”堂屋式建筑的过程,并分析空间构图中心及其在构造上的独特做法,揭示其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一脉相承,及与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熊伟  谢小英  赵冶 《华中建筑》2011,29(12):179-185
从秦始皇与公元前214年征服岭南地区开始,广西就成为历代汉族移民南下的目的地之一.目前广西汉族人口约占全区人口的60%左右,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与湖南、广东接壤地区.该文通过广西汉族民系的不同类别,将广西传统汉族民居分为湘赣式、广府式、客家式三种类型.最后根据这三种类型进行广西传统汉族民居的区域划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粤东梅州客家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围屋式民居,明朝成化年间开基的南口镇的侨乡村,在1.5km2的范围内就分布着31座清末民初兴建的百年客家围屋,是围屋聚落最密集的乡村之一。同时这里建筑类型丰富,有民居、祠堂、学塾、庙宇等,民居建筑中又有围龙屋、杠横屋、华侨大屋、别墅洋楼等多种形式。其建筑布局和营造在节约土地、灾害防御、建筑功能和空间营造等方面均体现处独到的科学和艺术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和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浙东南地区农村新建住宅为研究对象,根据户型平面及其相互组合方式,将其分为单间联排式、公寓套房式、底排套房式、双拼半独立式和单户独栋式等5种类型,并分别分析了5种类型的特点、适应性和局限性。划分了浙东南地区农村新建住宅的4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揭示了类型与结构形式的关联性。农村住宅类型的发展是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和建造技术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