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是否合理是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9年人口规模数据,基于城市首位度、城市金字塔及位序-规模法则,从多角度对中原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过10 a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城市首位度仍然较低,中心城市郑州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属于较低水平位序-规模分布,进而提出中原城市群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陕南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发现: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特征不太典型,区域中心城市作用不强;在空间结构方面,聚集维数显示空间集聚分形特征明显,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的城镇体系,具备成为区域增长极的条件;关联维数显示城镇体系内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好,各城镇之间具备开展经济协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各城镇之间应开展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以《中国历史地图》和《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测算、提取城镇间的距离和城镇人口规模为数据来源,计算并比较西汉、东汉、隋、唐、北宋和清朝六个朝代陕北城镇空间的分维数(空间聚集维数、关联维数和规模结构维数),对陕北城镇空间演进与组织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两千年来陕北城镇空间组织具有分形特征:即空间规模结构从首位城镇垄断走向体系发育;城镇空间集聚从单核集聚到点轴集聚;且城镇空间关联度逐渐加强.陕北城镇空间组织是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跨省域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生态和城镇整合发展的结果,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区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规模和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分形理论对经济区意义上的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同于单纯对城镇体系的考量,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城市职能,进而进行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空间整合。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选择星座型作为城市体系空间整合的主要,推动城市规模与职能定位、空间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断裂构造是赣南钨矿的重要控矿因素,研究断裂的分形分布特征可以促进对区内脉钨矿床形成机制的认识.文章采用计盒维数法定量分析了赣南区域断裂的整体分形特征和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10 km的标度范围内,赣南地区断裂具有良好的分形几何结构,整体分维值为1.2797.钨矿集区和钨矿点集中分布于分维值较高(1.26~1.34)的区域,该临界范围的断裂分维值是脉钨矿床的形成的有利条件,处于临界状态下的区域既具有较高的变形和渗透率,也有利于成矿流体进行局部性汇聚.以断裂分维值作为成矿预测的指标,认为会昌地区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可以作为下一轮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6.
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定位和组织方式,对制定旅游发展目标,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帕雷托方程的分形演绎,构造出反映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和等级结构变化的结构演化矩阵,并以1990-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做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旅游流等级差异缩小,规模分布更加均衡;其结构发育与规模分布具有高度同步的特征。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矩阵能够清晰反映旅游流体系的演化状态,揭示旅游流规模分布和等级差异的变化情况,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描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 对福建省9 个设区市2010-2018 年国内与入境旅游规模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福建省各区市国内旅游绝对差异大, 相对差异稳定, 规模分布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增幅逐渐扩大,集中指数总体较低, 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入境旅游绝对差异大, 首位分布明显, 分散均衡程度低, 位序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 集中指数总体偏高, 呈下降趋势。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对外开放度、地理区位及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建国内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确定城镇体系发展阶段的定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镇体系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从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密切性等方面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哲夫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型,提出了一种划分城镇体系发展阶段的数量方法,并结合新亚欧大陆桥东段,即石菏铁路沿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形理论并借助城市首位律规律对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鄱阳湖城市群中南昌首位度较高,次中心城市发育不好,整个城市群虽然城市规模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分形特征,城市群自组织能力较强,但属于低层次均衡,整个城市群发展水平不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江苏省68个城市的地价空间分布,发现城市体系地价具有分形特征,并提出若干分形模型:以区域中心的某个城市为圆心,用半径范围内城市面积的和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作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采用软件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面积和的分形特征显著且有效,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地价的空间变化与分形维数服从一定的关联关系.此外,发现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为自变量的分形维数反映不同区域城市地价的等级体系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城镇的形成发展受地形、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分形特征。分形城市群能够有效地占据空间,更好地利用地势,研究这种分形优化特征具有广阔的前景。南宋巴蜀地区的城镇群集中于长江、嘉陵江两岸,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这一山地城池防御体系的聚集维数与网格维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测定的聚集维数为0.70与0.91,预示着巴蜀地区城镇群的分布呈现非均衡趋势,其密度逐渐向四周衰减;城镇布局的网格维数与周边河流的网格维数分别为1.19和1.21,整个山城体系展现出附近河流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运用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等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赣南地区人才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赣南地区人才规模持续增大,增速高于同期人口增长;人才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上,中心城区始终为人才集聚高地,但增速低于县域人才增长,赣南地区大部分县区的人才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人才空间格局与市域城镇发展空间结构基本一致,并围绕经济区呈组团式集中,经历了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的演变,片区式增长特征明显;人才分布虽表现出不均衡性,但人才空间分异逐渐缩小,不均衡趋势有所减缓;城镇化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投资规模及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赣南地区人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空间距离和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才空间格局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城镇体系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域镇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区域.但现有的西部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西部现有的重点城市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转,在解决诸如吸纳劳动力等具有中国西部特征的问题上,其潜力有限.从对我国西部城市体系的发展现状述评入手,根据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特征、自然禀赋条件和资金、土地等制约条件的实际现状,比较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镇体系可能的发展模式.并得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以中小城市为主导,探求以资源经济链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作者对四川省雅安地区城镇化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简要介绍了雅安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主要成果。通过对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分析,调整了雅安地区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等级规模结构,提出了两个城镇群体的规划构想。并对重点城镇的职能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从而在规模结构、地域结构和职能结构上整体协调了全地区各城镇的发展。此外,本文还就山地地貌城镇体系规划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镇协同与制约关系的空间呈现.通过立足城镇体系的“三结构”,运用手机信令数据,从流空间的视角构建多尺度的城镇体系结构测度框架,对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进行整合.测度过程中通过耦合联系流量和联系流向改进了城镇等级规模测度模型;同时从城镇分布、联系及组合状态三个方面测度城镇地域空间结构.最后,以宁波市乡镇为对象展开测度,结果表明该市呈现“一主四副,五轴四区”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了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继而验证了该框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提出了市域空间格局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山东半岛区域城镇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预测了本区域到2000年的城镇化水平,提出了区内城镇发展的数量、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和主要城市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事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的基础.分布轴线是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之一,它是指能使城市体系中各城镇功能有机地联系,并能连续地集中表现城市体系特征的象征性线性空间,体现城市体系发展理论上的中心带.以城市人口、GDP等为规模指数,结合关中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关中地区纵横交叉轴线的设想,借助于属性加权抛物线拟合的方法,计算了关中城市体系的分布轴线,在此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城市行政中心北移以及西咸一体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口分布结构表现为城市体系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地理分布结构两个方面,都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帕雷托分布拟合地区人口分布,并在此基础设计了新的人口偏集指数来刻画人口的集中程度,并以陕西、浙江为例试分析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在研究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时不能脱离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因此,文中以城市化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借鉴城市化发达地区经验,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城市化"大都市圈 点轴式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即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鲁西南地区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等方面分析入手,采用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对区域城镇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并根据预测,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综合因素,拟将区内城镇分为5个人口规模层次的城镇规模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