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马奈冲破了限制画家绘画思想的创作枷锁,成为印象派的开山鼻祖。马奈画作的表现尽管受到社会上的争议,却践行了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由于人们往往对马奈的绘画形式投以更多的关注,使我们在无形中对其创作内容有所忽视。马奈画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创作,隐含着深层的意义。该文以马奈的女性形象画作为例,探究其表现的女性内在美,阐述其共同点与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普希金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他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尤以女性人物的描写最为打动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使人们能够从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描写中探寻出社会中现实版的例子,并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0)
女性艺术形象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广告、歌曲还是油画等领域均占有较大比重。该文尝试从面塑艺术这一文化载体出发,探索女性艺术形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传达色彩情感的方式,论述女性面塑所具有的崇拜观念和色彩情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在全世界影响巨大,是人们接受异国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好莱坞塑造的华人女性形象,己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妓女、农妇到都市女郎、职业女性形象等。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正在一步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内蒙古地区涌现出许多值得肯定的本土画家,在其创作的油画艺术作品中,蒙古族女性形象不可胜数,成为艺术家钟爱的题材。以蒙古族女性形象为题材的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着内蒙古艺术家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新闻媒体在公正、均衡、持续地反映和表现女性形象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报道数量、角度、内容,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实际发挥的作用都是不相称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媒体建构的几种女性形象,分析它对女性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试图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出可能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视觉广告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发,从审美角度审视中国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对现代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川端康成的作品为我们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川端康成之美",他是美的追求者,创造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美的世界"。作品中美丽与悲哀总是并肩而行。另外作者在赞美女性的同时,又无法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对女性始终是一种俯视的态度。这就是川端康成先生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20世纪初期,中国女艺术家潘玉良凭借其美术作品《裸女》获得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同时得到艺术界的高度赞誉。随后,无论她所作的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画中的主角往往都是赤身裸体的女性,纤细却不乏肉感的腰部和丰满却毫不艳俗的臀部,成为其绘画作品中的代表性符号。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6)
在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女性的艺术形象从古至今在艺术领域始终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女性形象中辅助道具作为西方绘画表现的一种形式,通过画中画传递思想与观念。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道具,可以看出画家使用辅助道具不仅表现出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也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结构。把道具作为不同的符号表达,更直观地成为观赏者和画家思想交流和情感释放的媒介,使作品更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7)
民国时期,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月份牌开始流行,其多采用美女形象,被处理成一种表示节气、月份的专用产品。文章从分析月份牌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总结月份牌广告画女性形象的发展,并从中总结独具东方特色的民国时期月份牌女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
本文通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一定量的样本研究微电影的现状,并梳理微电影的特征。旨在揭示微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性属性,及微电影隐在的加深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协同作用、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8)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宫廷艺术,这种艺术的特点是轻快、享乐、精致、细腻。这一时期的绘画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布歇和弗拉戈纳尔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绘画多表现贵族女性生活。弗拉戈纳尔作为布歇的徒弟,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布歇的绘画特点,但又在许多方面与布歇有很大的不同,他将洛可可绘画中的女性表现得更加精致,更加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7)
作为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一直蜚声世界文坛。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塑造了众多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凝练、简洁、质朴,通过作品,海明威弘扬那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而这些,和海明威的生活环境和生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放到生平背景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1)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8)
在莫言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必不可少。莫言笔下的女性角色颇多,描述了20至21世纪生活在中国中下层的女性。莫言的作品中饱含了一种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这一阶层的女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文章对莫言以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绿野仙踪》是清代一部集世情、历史、神魔的小说。小说塑造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为小说筑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只是作为一个陪衬,并不是主要的角色。这些作为配角的女性形象,写得有血有肉,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9):42-44
在当下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大环境中,《太太万岁》作为一种类型的意义和价值,对我们有更为直接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阐释,本文侧重于《太太万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