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4所高校1 650名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高校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网络舆论引导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指出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对策,构建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的科学、可行路径,营造高校健康稳定、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普及,人们利用网络创造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网民积极自发地在网络环境中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观点,网民发表意见在数量上的不断积累最终致使网络舆论风暴的形成。因此,网络舆论风暴可以说是网络民意的一种集中体现。本文以"雷政富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风暴形成的关键过程及其所体现出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网络舆论的发展走势,对于探索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1)
自媒体诞生于21世纪,逐步在网络上成为了强有力的舆论制造方,由于自媒体具有的自主性、业余性以及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导致自媒体呈现出数量庞大,网络舆论内容庞杂、同步互动、情绪感染力强等发展趋势。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不容忽视。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从技术支持、引导型自媒体的建立、运用意见领袖的力量到培养专业职能部门等方面来引导自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1)
网络舆论,归根结底是网民的一种情绪上的理性表达或是非理性宣泄。从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可谓是对其本源式的探索。《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作为学术著作,曹茹教授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研究了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引导网络舆论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而与之相伴的网络舆论的变化也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简要剖析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成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尝试为我们今后在引导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参与公共舆论、丰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是影响师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使用好网络,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管理,提供畅通的交流渠道,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减少网络舆情对师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高校是接受并传播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由于高校学生这一传播主体的特殊性,使高校网络舆论体现出其新的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引导机制,对促进高校网络舆论的和谐稳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5)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公众接受信息和社交活动的方式,还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带来了结构性变化,对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重点就媒介环境变化后,政府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转变自身的观念,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与公众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健康有序的媒体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海量信息以碎片化传播方式充斥在网络上,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滞后甚至缺位失声。为了巩固和扩大舆论影响力,传统媒体必须处理好与新媒体的关系,实现对舆论引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深刻。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要树立科学的网络舆论管理理念,论述了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和建设网络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
党建宣传报道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论格局发生变化的今天,让党建宣传报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我们从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提升报道高度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
网络信息传播,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环境,形成了网络舆论环境并在各种话语的角逐中显现出了失控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视角审视时下已经出现的网络舆论失控现象的表现、成因并就应对、防范网络舆论失控现象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6):105-109
边境民族地区的舆论稳定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民族高校舆论作为民族地区舆论的主要部分,代表着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价值判断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感。高校舆论影响力的有效引导和构建对于边境民族地区和平稳定发展起有效地推动。民族地区高校的网络舆论需要从传播平台有效选择和管理、技术手段的升级和控制以及高校舆论的议程设置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9)
网络技术发展造就了网络的赋权特性,有研究者认为网络的赋权性在于网络赋予事件特定意义及网络对参与主体的身份赋权。笔者在对此观点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的双重赋权:网络技术赋权,及随之衍生出来的网络舆论赋权。并且笔者引进网络去权概念,论述了网络削弱舆论引导,消解现实权威,带来权力结构的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2)
由于我国主流媒体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上的重要性。舆论引导强效有力,是主流媒体面对未来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强力保证。因此,作为我国主流媒体,要在充分认识新时期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动性和策略性,不断适应和塑造符合社会发展的舆论生态,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9)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普及,社会化媒体迅速融入当前社会,目前正发挥着惊人的影响力。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形成的参与度高且极具个性,导致舆论引导主体模糊、格局复杂、引导难度大、可信度和公信力下降、议程设置面临挑战、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寻找应对措施,如强化主流社会化媒体功能,提升正面引导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6)
随着"东莞事件"中"东莞挺住"等言论的发出,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引起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近年来,由于WEB2.0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增强,加之原有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网络意见领袖对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逐渐增强,特别是活跃在微博平台上的网络大V,微博意见领袖在舆论形成与引导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其角色对网民在面对舆论时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