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田勇刚 《建造师》2010,(8):18-19
当前,“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正广泛地应用于新闻媒体的定位上,不仅在节目中得以体现,更明显的体现在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中。本文从播音主持的实践出发,引用多组实例,紧紧围绕受众的需求,寻找受众的兴趣点,兴奋点,以自身的素质与人格魅力吸引受众,真正表达了一种对入的尊重,也是传播者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实现了从以往传统的主观灌输。到一种与人平等交流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笔者认为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受众寻求娱乐、自我角色定位,窥视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节目的传播者把握住了这一受众需求,并恰当地处理了"拿来"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6)
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其他的一些网络"脱口秀"陆陆续续地产生。这些"脱口秀"有专业团队策划制作的,也有网友自己制作传到网上的。作为一个新兴的节目形态,它以成本低、互动性强、平民化的优点被网友接受。但是,网络"脱口秀"节目也面临发展困境,有的节目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度,更有的节目出现低俗化倾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从网络脱口秀的类型、特点、盈利模式、问题、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网络"脱口秀"的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2)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比较海峡两岸的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尽管两位作家的文风有极大的不同,但由于知识分子主人公有相似的心灵遭遇,所以他们透露出的心态、处世、人生信念等有着惊人的一致。比如"进则化,退则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的特色,人情世故层面也透露出共同的传统文化心理,这反映出海峡两岸共同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随着观众欣赏口味的轻松化趋向,新闻节目的制作和呈现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试以《倾倾百老汇》为例,通过对节目特色的分析,使我们对这种新闻呈现方式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对我国的新闻脱口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上百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它们大多面临同质化危机。《鲁豫有约》作为高水平访谈节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走过弯路,也有创新,从中我们或可管窥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本文以汤姆·斯托帕德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为例,从剧作家的反英雄创作思想、边缘到中心转换的艺术手法和对存在的哲学思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作者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随着第四媒介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逐渐壮大,受到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采取措施打起了反击战。我国电视栏目在分众化媒体时代,必须做到栏目定位突出才能在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品牌化走向已逐渐明晰,本文根据《杨澜访谈录》近十年的经营发展浅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品牌化运作趋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震撼了电视荧屏,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从节目性质、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张冉 《山西建筑》2009,35(2):34-35
以《后汽车时代的城市》为线索,对反城市化的“人文关怀”所表现出的对城市问题的逃避与以“乌托邦”方式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而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传播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为让电视节目的每一次传播都有意义、有效果,包括政论类电视访谈在内的电视节目形态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观众"贴近性"的研究和实践,只有真正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节目或作品才能真正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
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空间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正从简单的容身需要到如今精神需求,因此,如何体现设计上的人文关怀是室内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4·20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向社会报道了灾情。但部分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片面追求报道速度或为吸引受众眼球而降低要求,在采访中忽视受难者的感受、伤害他们的感情,导致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钱梅 《建造师》2010,(9):15-18
在“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生产发展大环境的感染和酝酿之下,一种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新型新闻形式——“电视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写实风格和亲民形象。“民生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与发展,选材主题的本土化,播报语气的口语化,表现形式的故事化,选题视角的平民化等,都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系列的显著特征,但由于“民生新闻”栏目良莠不齐,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生新闻”栏目,大部分在栏目定位和报道内容上都较为相似,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趋势,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再加上新闻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所以难免会产生世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现象。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和人类共有的同情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2)
声音元素在电视节目里往往如空气般存在,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当仅仅依靠镜头语言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时,如何巧妙地凸显声音的意义,让画面与声音完美地结合成为了电视人迫在眉睫的任务。从《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到《我是歌手》的升华,可以看出电视人已将声音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本文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为例,从声音的较量、节目创意以及"中国梦"的折射三个方面分析该档真人秀节目的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在2013年的夏天推出后,迅速占领了暑期档的电视荧屏,本文从节目模式、传播模式、受众本位方面来分析与阐述该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并对其成功背后的发展瓶颈和现实隐忧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5)
近些年,娱乐脱口秀节目遍地开花,而《今晚80后》和《金星秀》两档节目在国内收视率极高,节目组在提高节目文化质量前提下融合多种类型的元素进行创新,获得了受众欢迎和主流认可的双重收益。通过对比两档节目,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保持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生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在办公建筑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健康措施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主要介绍了室内污染物控制,健身及人文功能设计过程的管控,如何通过健康措施提升本项目的整体品质。本文为健康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