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工业型燃气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箱装体超温报警故障,故障均发生在70%功率以上工况,100%功率引射空气流量为5.4 kg/s,冷却空气少是造成箱装体内环境温度过高的原因。从冷却空气引射原理出发,进行了排气管与排气蜗壳出口对中偏差试验、排气管烟气处理装置阻力调整试验、引射空气管路阻力调整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排气管与排气蜗壳出口的对中变化对空气引射影响较小,烟气处理装置及引射管路阻力对燃气轮机箱装体空气引射量影响较大。可通过优化烟气处理装置及优化引射进气管路来提高空气引射量。  相似文献   

2.
S1A_02 燃气轮机箱装体隔声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旭 《热能动力工程》1997,12(6):429-433
本文在分析S1A-02燃气轮机噪声及频谱的基础上,给出了S1A-02箱装体的相关隔声设计参数,并进行了隔声计算。  相似文献   

3.
某海上钻井平台燃气轮机在无风天气条件下能正常运转,在当地风速达到7级(17 m/s左右时,发 生通风系统箱装体 报 机。通过研究燃气轮机箱装体 探测原理,对燃气轮机通风系统整体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 速 。综合得到故障原因为 变送器在箱装体 取样口受到风力 ,能正 映风机工作 ,导致 报 机。通过 位置,并多次验证,故障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设计效率,搭建了基于一维管网理论的iSIGHT优化设计平台,获得了叶片的优化结构,并对其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优化前后叶片的气动性能变化不大,总压损失仅在端壁处略有差别;优化后涡轮叶片的壁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壁面的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梯度减小,最大相对温差降低10%左右;在降低叶片热应力的同时相对冷却效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5.
从燃气轮机的滑油回油系统原理出发,针对出现的油气分离箱压力异常升高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油气分离箱压力升高可能出现的原因,对压降调节器及滑油腔石墨密封环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压降调节器销钉断裂是油气分离箱压力陡增的原因,同时石墨密封环也存在一定的磨损,对油气分离箱压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系列排气引射试验,得出了引射系数和引射工作段几何参数配合、排气烟道阻力、被引射气流道阻力的关系,得出了箱体内冷却气流的流场,同时,首次提出引射冷却时,燃气倒灌入箱体的可能性。从这些试验曲线出发,提出在设计燃气轮机排气引射通风冷却时,几何参势选取原则及其最佳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燃气轮机箱装体底架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英国SM1A燃气轮机箱装体底架的刚度、固有频率与振型、强迫振动位移响应以及底架工字型截面参数的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特点,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某工业型燃气轮机的可靠性,进行了针对该工业型燃气轮机的可靠性试验研究.文中通过对该工业型燃气轮机6000 h的可靠性试验期间出现的故障统计分析,找出了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后续可通过针对性的改进来提高其可靠性;通过热效率计算,得出燃气轮机每运行500 h,机组的热效率衰退下降0.1%左右.从可靠性试验全程看,各系统...  相似文献   

9.
某工业型燃气轮机常出现油门控制系统故障,这会直接导致燃气轮机停机等故障的发生。针对该型燃气轮机油门控制系统故障问题,从油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出发,针对燃气轮机运行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油门控制系统故障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该型燃气轮机油门控制系统故障的排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某型燃气轮机运行时箱装体内压力为负值,随着工况的升高,箱装体内负压增加。在实际使用中由 于输出轴罩内压力为负值,燃气轮机输出端齿轮箱侧存在滑油泄漏现象。针对轴罩负压导致的漏油,对轴罩 内压力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轴罩和箱体连接处添加堵板以减小轴罩负压。针对该措施进行了轴罩内压 力场数值仿真及试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堵板可有效优化轴罩内的压力分布,增大轴罩内压力,在实际整 改中未再发现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陈朔  罗磊  王松涛 《节能技术》2014,32(6):506-511
为了进行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采用一套设计流程,完成了某型涡轮第一列动叶无气膜方案设计。结果表明:管网计算设计中,得出调整后冷却结构的第一腔流量为16.85 g/s,第二腔流量为40.78 g/s,前缘最大温度为1 169 K,低于材料许用温度,满足设计要求。三维导热中的最大温度相比管网计算得出的温度有所上升,通过分析,管网计算未能考虑极值温度,因此三维导热计算是有必要的。从给出的三个截面温度场可以看出,前缘位置存在一定高温区,但最大温度低于设计温度,温度场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对某重型中低热值燃机透平动叶冷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流体计算软件建立气热耦合计算模型,完成叶片内外部流场和温度场气热耦合计算,并对冷却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行分析,在不增大冷却流量的前提下增加湍流结构提高了叶片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联焰管下游区是火焰筒易发故障区。文中述说了试车后的故障情况。为解除故障,对火焰筒进行了局部冷却结构的改进设计。文中并给出了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4.
冷却空气量是影响燃气轮机性能的关键因素,透平冷却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是以最少的冷却空气量来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才能使燃气轮机性能达到先进水平.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某些型号的燃气轮机冷却空气量进行了推算,并对300 MW等级燃气轮机在不同透平初温、不同冷却空气量下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对透平初温、冷却空气量对机组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按照涡轮传热分层设计流程,对某型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导叶进行了冷却结构设计。利用管网设计方法快速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基本冷却结构,采用UG建模与自编程序相结合快速生成实体模型,并选取两种典型冷却方案进行全三维气热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冷却方案总冷气量基本相同时,前腔冷气流量更大的方案2满足设计要求,其前腔无量纲流量为0.052 7,后腔无量纲流量为0.049 4,叶片表面无量纲平均温度为0.666 7,无量纲最大温度为0.737 1;增大吸力面“簸箕”形状气膜孔的冷气流量,可以有效降低吸力面中后部高温区域的温度;利用管网设计可以快速搜寻合理的冷却结构方案,该设计方法显著地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6.
燃气轮机高温叶片气膜冷却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佳  任静  蒋洪德 《热力透平》2010,39(1):6-11
气膜冷却是现代燃气轮机透平高温叶片冷却的重要方式。真实透平中的复杂工况对气膜冷却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化设计气膜冷却系统,提高其冷却性能,同时适应真实透平的工作条件已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气膜冷却结构设计、气膜冷却系统制造和其在燃机真实条件下运行性能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膜冷却研究的发展方向。高温叶片的气膜冷却系统将在更加接近燃机真实运行工况的雷诺数、马赫数、湍流度、吹风比、动量比、密度比以及非稳定流场条件下,沿着优化气膜孔的组合排布、孔形和孔影响区域这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同时考虑加工工艺和长期运行均会导致实际的气膜冷却孔会偏离设计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燃气轮机高温涡轮叶片损伤评估模型,包括热力学性能计算模型、应力评估模型、热评估模型和交互损伤分析模型,无法测量参数由热力学性能计算模型计算,作为应力评估模型和热评估模型的输入。根据蠕变与疲劳损伤模型分析结果,对进气道内使用喷雾冷却降温的燃气轮机高温涡轮叶片进行损伤评估,比较了燃气轮机在不同转速以及负荷下,使用喷雾冷却系统前后,高温涡轮叶片损伤的变化,定量评估喷水量对高温叶片寿命的改善。结果表明:启用喷雾冷却系统可以大幅减小因蠕变造成的叶片损伤,在低负荷(30%)时损伤减小的幅度尤为明显,其预期寿命从40 000 h延长到50 000 h以上,可以大幅延长叶片的使用寿命;在夏季运行时(53%负荷),如果以减少蠕变损伤为目标,可以考虑增加喷水量,从40%~100%,叶片各级蠕变损伤最高可减小13.5%。  相似文献   

18.
燃气轮机入口空气冷却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说明P—发电出力Q—燃料输入热量T—大气环境温度W—燃气轮机年净增发电量price—能源价格TR—冷吨Cost—运行能耗成本下标amb—大气环境peak—峰电期间aver—平电期间fuel—燃料saving—年所节省的1前言燃气轮机作为一种启动迅速、易于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及污染排放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微燃机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性能下降导致CCHP(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运行偏离设计工况,本文提出了利用CCHP系统烟气余热进行喷射制冷,并利用该冷量对微燃机进气进行冷却的研究思路。理论计算发现:以青岛为例,在夏季工况下,对微燃机进气进行冷却可以提高出力16.4%,提高发电效率7.5%左右;对比微燃机进气冷却前后,CCHP系统一次能源效率可提高25%左右,而系统一次能源节约率可提高3%~10%;同时系统单位发电量的CO_2排放量可降低约37%。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对微燃机进行进气冷却可以改善微燃机和CCHP系统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