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的代表,推出短短几年各自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新兴媒体,二者有共同之处。但是,微博、微信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社交微媒体走向的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6)
随着微博、微信以及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兴起,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电视媒体如果想要使受众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与新媒体进行合作,使其和观众能够实现更好的互通、交流。本文通过分析微博、微信和门户网站这三大新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现状以及各自的特点,以期望比较出一个更适合电视媒体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新闻事实的相互呼应、印证的现象出现,然而媒体传者和受者的重合特性可能使得电视媒介仪式在形成价值认同力量的功能方面受到冲击。本文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对媒介仪式有解构作用,并以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浪微博对其发表的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不仅是社交工具更是实时了解社会资讯的重要途径。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不乏有谣言夹杂其中,并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文根据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探析马航谣言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特点及阻断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媒介中的广泛应用,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根据微信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本文试图分析微信环境下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来临。微博与微信是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社交媒体,是新兴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分享与获取的平台。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后来居上,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正在全力赶超曾经异军突起的新浪微博。本文主要通过新浪微博与微信的SWOT对比分析,来研究二者经营模式的不同,探讨微信是否能在将来激烈的互联网产品竞争中取代新浪微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新京报评论微博、微信官方平台相继开通,依靠新京报评论版高质量的内容及新媒体平台自身的创新,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范例。然而,其微博、微信平台仍有很大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内容上主要依靠报纸评论版块内容,只是纸媒评论的推送平台,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新较少,新媒体的互动性不足,带有传统媒体单向式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随着web2.0时代的来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媒介批评的生态。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普通公众获得了媒介批评的话语权,同时由于微博媒介公开即时、交流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微博已经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但微博上的媒介批评还有待改进,需要理性、客观、规范的态度和辩证、全面的思维。本文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
近几年来,微博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成为传播领域的新生力量。本文从微博作为一种媒介技术、微博对受众的控制以及受众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下的表现为切入点,对微博的流行进行了反思,并从法律的完善、观念的转变以及媒介技术控制的视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微博作为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以其独有的特点,通过与其他媒体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时,它也成为收集并发布新闻消息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发展及其特点,阐述了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5)
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介批评多集中于学界和业界,普通受众的参与可谓寥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囿于学者书斋里的"高雅"理论。微博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短短几年间,微博用它强大的吸引力,席卷着每一个乐于参与分享传播的人,而微信用户也不断壮大。本文从拍客角度入手,分析拍客利用微博和微信举报地铁乞讨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探讨拍客在两个不同平台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7)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和微信作为我国社交媒体的两个代表存在着许多差异。自媒体是依托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在利用微博和微信这两种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以自媒体《罗辑思维》为例,着重研究微博与微信两种社会化媒体在营销方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近两年,微信这一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让其他媒体望尘莫及。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其运作团队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除了它的通讯功能之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使得更多的自媒体依托这个平台出现,并希冀以此分得一杯羹。不管是个人运作的自媒体还是其他组织形式的媒体,都在试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域。正因为如此,媒介生态在其中才会显得十分重要,良性的媒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才能更有利于自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随着微信及微信平台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应用微信服务。同时各种微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从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入手,在分析企业微信平台和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基础上,从微信营销角度来研究图书馆微信的合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4)
美术教育是美育中非常重要的门类。虽然中学美术新课标对摄影模块在艺术学科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作出了相关的阐述,但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影响中学美术摄影模块教学的实践。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类媒介都对中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信和微博作为现阶段主要的网络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基于此,该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析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对中学美术摄影模块教学的影响,以及这类网络媒介在中学美术摄影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1)
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是其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砝码。本文结合对绥化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了微博平台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宗明义:《媒介即信息:微博即信息》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冒号前的部分,将是这篇文章的引用论点;冒号后的部分,将是这篇文章的最后结论。但凡对传播学领域稍作涉猎的人应该都会了解到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著名命题,然而任何简单的概念一旦铺陈开来都是极为繁复的处于动势当中的纵向(时间)的“流变”及横向(时代)的“一环”, 本文试图以微博:时下最为私人化的媒介为切入点提出新视角,新问题,挖掘出“媒介即信息”在21世纪的今天的新领域,新意思。也许,很多人会对这种不乏“文艺腔调”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证明”颇多微词。然而,一篇论文也可以缺少思辨的色彩,也可以不在于提供艰深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演绎,而只是寄望于将“有限的理论”与“无穷的实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5)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因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得微博舆情一旦形成就呈几何倍的速度扩散。然而,基于情感认同而聚集的微博舆情有时是非理性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微博舆情,以微博应对微博舆情,不失为一条直接、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近段时间,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风气悄然刮起,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主流媒体入驻移动网络舆论场。微信问政中,网民因媒介消费欠缺或不足而引起对问政的迫切需要,人们基于满足自身精神和生活消费需要而产生求知、求同、求美的心理状态。深度的、细分内容的媒介,将成为分众化后网民的消费趋向,政务微信将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目标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媒介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