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可靠性是影响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系统结构设计及实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可靠性框图和采用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空间法分析了HT-PEMFC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可靠性框图用于评估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根据HT-PEMFC系统的可靠寿命及辅助系统各组件可靠性数据,评估了燃料处理器和燃料电池电堆的故障率及平均工作时间(MTTF)。采用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空间法用于评估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在1 000 h后系统可靠性为93.49%,3 000 h后系统可靠性保持稳定,约为92.20%,表明系统维护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若增加系统各组件的维护频率(修复率),可大幅提升系统在额定功率状态的概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6.
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指出了各自优缺点。其主要结论是高电流密度时,膜电阻是主要的过电位损失;当采用空气为氧化剂时,质量传递阻力是电池性能的重要限制因素;电池伏-安曲线偏离线性区的原因是扩散层被水淹;水在膜内传递主要是电迁移和扩散,二种相反作用的结果使膜中净水传递为0.2(H2O/H+)左右;为了防止高电流密度时,膜阳极侧失水,使膜电阻增大,必须对阳极反应气进行增湿,空气做氧化剂时,阴极亦应适当增湿;排热对水管理有重要影响,必须同时考虑水平衡和热平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单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技术现状.介绍了国内外PEMFC的研究进展,趋于成熟的贮氢技术,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数学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Stefan-Maxwell方程用于氧在扩散层内传递;稳态连续方程和Fick 第一定律分别用于氧在催化层内气体通道和电解质膜中传递,采用一维宏观均匀模型,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电极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反应速度和氧气浓度在催化层内分布,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氧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催化层内气相孔隙率为0.01以上,则氧在催化层内浓度分布就趋于均匀;(2)催化层厚度为25 μm 左右最佳,过厚影响传质,过薄不能提供足够的反应界面;(3)提高催化层内质子电导和催化剂的有效表面积将极大地提高电极性能;(4)低电流密度时,反应在催化层内分布均匀;高电流密度时,反应集中在催化层靠近扩散层一则。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质子交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其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控制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电动自行车用常压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和电池堆的性能。指出常压操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采用薄的电解质膜(如Nafion 112)以减小欧姆极化和促进膜内水平衡;在无增湿条件下,电池操作温度不应高于50 ℃,以防止膜内水蒸发引起燃料电池无法稳定工作;金属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各有利弊,选用取决于电池堆产量和电极工作面积,金属板在批量生产条件下成本较低,在工作面积较大时散热比石墨双极板好。 相似文献
20.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成功地组装了35对千瓦级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电池采用表面改性的金属双极板;氢气采用内增湿,冷却水排热;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117质子交换膜,热压法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电极;采用碳载铂为电催化剂,铂担量为0.4mg/cm2;电池组工作温度为室温~100℃,H2工作压力/O2工作压力为0.25MPa~0.45MPa/0.30MPa~0.50MPa;电池组输出功率为1kW~1.5kW,电池组输出电流为40A~69A,输出电压为27V~23V,电极工作电流密度为300mA/cm2~530mA/cm2,电池组能量转化效率为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