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3,(6)
看客心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指人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心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应当以人为本,担当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传播人文精神。然而当今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上存在冷漠化的"看客心理",种种"冷血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新闻媒体应当摆正身份,注重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关怀空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法制新闻在地方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中向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资源。以往地方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都是集中在"辖区"以内,不过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性重大法制新闻事件,参与此类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新闻选题范围,更能彰显媒体权威性。而作为外地媒体,参与这类报道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如何报道好这类新闻呢?笔者就自己曾经参与报道的"重庆警方击毙周克华"题材,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虚假新闻,这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摧残和伤害。虚假新闻的产生及危害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的知晓和关注。新闻机构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赢得媒体公信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7)
在悬而未决的马航MH370事件中,以CNN、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外媒占领了报道话语权,中国媒体则一直在"亦步亦趋"地发布关键性信息,往往借"外媒之口"报道新闻,甚至有一些媒体只得失语般的"作壁上观"。究其缘由,在外国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新闻报道理念与专业分析方式独占鳌头时,中国媒体由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对滞后、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经验的匮乏、以及传统媒体重要职责的缺漏,导致了国内媒体对新闻真相的话语权有所缺失,不得不在"信息迷雾"中徘徊。本文主要以马航事件为例,对我国媒体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性建议,以促进国内媒体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广播是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被称为"耳朵媒体"。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是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来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本文着重阐述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和参与。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使更多的受众开始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而媒体为了争夺受众的眼球,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求新求异,加大报道渲染力度。尤其是在一些舆情事件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给原本受伤的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本文结合"小悦悦事件"和"杨武事件",分析媒体是如何产生"二次伤害的",以及如何避免产生"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每年两会报道已经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力的态势,亮点纷呈。本文从核心思想宣传、议程设置、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宣传报道的经验。认为:主题宣传应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新闻规律,大力创新报道方式,加强议程设置,有效提升新闻价值;积极推进深度融合,有效拉近两会报道与广大受众的距离,扩大舆论影响覆盖面,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发挥主流媒体在引领构建新时代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重要价值要素。新鲜在新闻中指的就是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能够及时、迅速传播。笔者认为,媒体要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报道。抓住新闻的时效性,也就把握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占领了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新闻偏见,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违反真实性的歪曲报道,它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且形成的新闻失实和造假报道还会造成导向错误。尽管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对造成这类无中生有、虚假报道的媒体和人员会进行严肃处理,但在广大受众中所形成的恶劣影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消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重大题材的报道关系到社会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关系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树立,因而一直倍受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宜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掌握新闻背景、做足新闻策划、创新报道方法、注重台网结合。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7)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市场化运作的逐渐成熟,一些媒体越来越热衷于犯罪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多的眼球效应。犯罪新闻中性犯罪的新闻报道以大篇幅新闻和大幅照片提升了公众的关注度,但却极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媒体性犯罪报道形式与报道内容中存在的"伦理失范"出发,探究媒体如何在恰当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并对今后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1)
真实报道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底线,也是道德底线,突破这条底线,新闻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新闻的价值将无从谈起。然而现在有些网络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职业道德,收取"保护费","有偿不闻",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要求,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通过如下措施坚决制止: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媒体工作者的道德考核、层层把关、加大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9)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导致新闻报道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得媒体不得不选择跟进后续报道,但即使后续报道对事件的真实性做了弥补,但是新闻首次报道的负面影响却很难消除。本文试从解释循环学的角度分析当下新闻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在我国各级媒体中全面展开,传统媒体已基本形成了电视(报纸、广播)加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的融媒体平台。融媒体时代,曾经是地市级电视台"王牌"的民生新闻,受到巨大冲击。改变的是媒体格局,不变的是新闻传播规律,"内容为王"仍然是媒体的基本生存法则。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只有转变表达方式,扬长避短,发挥在舆论引导、深度报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
履行社会责任是媒体的立身之本。然而,近几年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以"烟台毒苹果"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媒体存在的新闻价值取向错位、违背新闻规律、舆论引导失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提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正确引导舆论、注重人文关怀、健全法律机制,加强新闻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203-204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产品的同时,也履行着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大众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免会发生一些新闻侵权的事件。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讲述了一位都市女白领公交车不让座的事件,该事件经影片中新闻媒体的报道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期间,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侵犯报道对象权利的行为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应引发我们对于新闻真实、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为应对新兴媒体挑战和报业市场竞争,淮河早报坚持"以内容取胜",注重创造思想性高、有深度的新闻产品;"以特色谋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独一无二性;"以创意求提升",让创意和策划渗透办报的所有环节;"真实客观为本",尊重新闻本真,展现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公信力。近年来办报质量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成为各种媒体不谋而合的选择。与传统新闻相比,拥有快捷、海量、自由、多媒体等优势的网络新闻则是新闻娱乐化队伍中的主力军。然而,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很多新闻走入歧途,沦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娱乐化凸显造成的"娱乐至死"问题,使大众重视并认真理性对待之,力求使网络新闻报道减少不良娱乐色彩,回归新闻真实本源,从而构建起与"和谐网络"相适应的新伦理、新文明和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体验式报道是指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深入现场,对客观新闻事实进行亲身体验采访,从而获得真实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报道方式,《小撒探会》栏目在报道两会时究竟注重怎样的取舍,使之成为两会报道的品牌,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新闻与宣传同属于传播行为,二者相互渗透。在实践中,新闻报道是宣传的载体,宣传赋予新闻社会导向性。以《青岛早报》为代表的青岛当地媒体,在青岛"中石化公司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报道中,由于追求宣传效果,忽视了报道的新闻性,造成了新闻与宣传的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