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9)
<正>陪孩子练琴,是每个琴童家长都要面对的工作。陪练过程中,有的家长做得很出色,孩子、家长轻松愉快,"琴瑟相合",其乐融融;有的家长陪练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抵触情绪大,家长也不胜其烦,练习效果也不高,陪练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成了家长、孩子的负担和折磨。原因在哪儿呢?笔者作为琴童家长,在陪练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仔细分析原因后找到了一些答案。笔者认为,在陪练过程,家长不仅仅是要坐在孩子旁边督促练习,做好"监工"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正>近年来,与学生心理问题有关的案例广受人们关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孩子缺少关爱。有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而缺乏管教;有的父母认知有误,以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和家长无关。这些因素导致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二是孩子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但是家长本身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正>几乎每个琴童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都面临过孩子这样的提问:我要弹几遍?对此,有的家长会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弹奏数目,有的则比较纠结,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以"要弹好"等应对,因为担心给了孩子乐曲练习的具体数量,怕孩子为了赶任务而忽视弹奏质量。站在孩子练琴的角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从数量中知道今天的作业量究竟有多少,明确了任务,就有了动力和目标。站在家长陪练的角度,给出了遍数则往往带来了一些弊端,也是后面一种回答的家长所担心的:孩子赶任务,在机械重复的弹奏中忽略了乐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正>孩子"不想上学"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想去上学的问题,换个角度想想,家长自己在经历青少年时期的时候,也会偶尔产生"今天真不想去上学"的想法,实际上未成年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法准确表达,或者害怕家长不理解所以不愿意表达。每个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从我这么多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来看,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学习压力:这是一个非常直接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当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有很重的学习压力(例如高三,初三升学)时,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孩子时常无法准确匹配父母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教育孩子是每个幼儿教师该做的,然而,我们通常重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自己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孩子认真负责,即使不主动与幼儿家长搞好关系也没事,这种想法是不成熟的表现,存在观念上的错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做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共同参与,努力注重孩子的幼儿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家长对幼儿教师缺少足够的信任,好的老师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充实孩子的生活,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正>孩子的身高越来越被家长们重视,但对身高的认识及促进孩子身高生长方面仍有不少误区,有的家长认为促进孩子长高就是补钙如天天给孩子喝骨头汤,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个子矮小不用着急,可能是晚长,或是孩子已经错过了长高的关键期才意识到要帮助孩子长高……为更好地帮助孩子长高,家长应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什么是矮身材(矮小)矮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4)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但是,目前的教育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两条线发展,家长和教师两条线,这就造成了孩子在家和在校两个样,甚至孩子学会了在家长和老师间说谎话、编瞎话,以致达不到教育孩子、培养人才的效果。有的家长偏听偏信孩子的话,对学校有意见,对老师有成见,导致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造成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6)
<正>开学了,很忙,什么事都有。办公室人很多,主要都是家长,来学校都是为了孩子:报名,找班,升学,转学,提交困难补助申请,等等,不一而足。其实都是高中孩子了,以孩子的能力,完全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的家长不放心,但实际上家长做得不一定比孩子好。两个家长来办公室,等了很久,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找学校签章,回去向乡镇申请困难补助。问孩子在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也不知道。我说:"情况都不了解,怎么替你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2)
<正>即便已经干了十多年班主任,我依然为新学期刚分到的这块"烫手山芋"头疼了许久。由12个智力落后的初中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因自闭常常情绪失控,有的学生因多动在凳子上坐不了几分钟,当然更多的是让你永远也摸不透下一步会出什么招的"熊孩子"……领导亦有领导的苦衷:"有的家长是循着各种门路找上来,点名道姓就要去你的班;有的孩子是一般的班主任镇不住的,你办法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正>那是在一个暑假期间,一位家长给我发微信:"吴老师,孩子们的QQ空间出现了少儿不宜的内容,现在的孩子简直,唉……"我心里咯噔一下,我们的传统是对性教育"欲说还羞",家长难以启齿,平时学校教育在度上也不好把握。但是这个问题能绕开吗?毕竟"食色性也"。孩子们对性方面的内容好奇,与其堵塞,不如疏导。干脆,我们给孩子一次做"青春咨询师"的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9)
<正>小记者:什么,我没听错吧?这里在"换孩子"?陈老师:是的,我们在"换孩子"!自然,它有一个文雅的名字——"易子而教"。小记者:真新鲜!陈老师,您是怎么想起要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的?陈老师:开展"易子而教"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面特殊的镜子。虽然"二孩政策"放开了,但目前学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孩子娇生惯养,家长教育子女无章可循,那别的孩子怎么样?别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对家长而言,这是一次别样的挑战;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Z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杭州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汽车来接送孩子吗?为此,李先生被踢出了群。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40)
<正>世间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在当下社会中,家长的陪伴方式各有不同:"急功近利"式家长,为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练习书,为升学战做"充分"的准备;"撒手不管"式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应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36)
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喜欢"好孩子",而"好孩子"往往能比其他孩子获得更多的关注,甚至是物质上的奖励,他们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在大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大人眼中所谓的"坏孩子",他们身上的"坏"是与生俱来的吗?他们身上难道就没有闪光点吗?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2)
<正>1.尊重、理解孩子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关键。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特长班,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该有的天性,久而久之,孩子出现了抵触心理,必然会变得性格抑郁、脾气暴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没必要逼迫孩子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50)
儿童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读书。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因素很多,有的是孩子接触的读物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有的是家长给孩子的阅读量太大让孩子厌倦,有的是因为读物内容理解起来有困难。对处于教育黄金时期的儿童,从读物的选择、合理的阅读辅导等方面对其阅读兴趣进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8)
<正>案例:"孩子已经离家好几天了,至今未归。全家老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全体出动,天南海北、白天黑夜也寻不到任何音讯,真要出意外……"二年级学生小林(化名)的家长说不下去了,他已经连续几天等候在学校,期盼孩子能尽早回来。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学生小林在走进教室之前,扔了一个纸团。事就那么巧,正好被从教学楼下走过的校长"逮"了个正着。校长停下脚步,把小林从教学楼上叫下来,不问原委就狠狠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
<正>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家长眼中的乖乖女,同学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的内心没有真正快乐过!我是"好学生",这就注定我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奋。要是哪次考试没考好,或者被老师批评了,我都会羞得无地自容。所以,每次测验我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对待。有的同学说:"你又不用担心考试,唰唰几笔不就做完题了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每次考试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5)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序上看,家庭被列为首位,读书列为第五位,可见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不读书的家庭,才是精神残疾的家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但表现形式却完全不一样。有的家长唯恐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和孩子沟通的问题,家长们每每都会皱眉。其实,家长和孩子沟通是需要技巧的。笔者总结了几点建议,愿与家长们共析。一、结合孩子的基础提出要求家长提出的要求要立足于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一伟大心愿的驱使下,家长每天耳提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