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由于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其传播具有较强的快速与时效性,个别媒体与网民在传播过程中掺杂个人意见与情感,发表的观点和见解不一定符合法律事实和案件进展,这种不合理的互联网舆论浪潮容易干扰司法审判的公正与独立。近些年来,这种互联网法制新闻舆论"炒作"案件现象频发,本文试图对"互联网+"时代下法制新闻舆论引导机制进行探讨,从法治层面去控制法制新闻舆情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规制政府和媒体联动发挥传播法制新闻、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方面进行阐述,去探讨可行的法制新闻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2)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宪法和法律。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思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才,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甚至加大、加深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依靠法律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法制思维不仅可有效防范大学生上当受骗,还可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以当代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现阶段"大思政"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法治看点》是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一档主打法制新闻栏目,从2012年6月起,《法治看点》正式实行直播,在直播过程中,直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法治看点》直播新闻编辑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直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并提出了提高直播新闻编辑素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条件,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路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十分匮乏、法律观念相对淡薄、自身权益维护不足的问题,提出民办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即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多开展课堂法制培训、加强大学生自我法制修养。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法治,同一个读音,却是两个单独使用的词,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法制”静态意义上指法律和制度,动态意义上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
高校法学专业是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前沿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业法律人才,为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与理论支撑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大学生法律素质与法治精神养成、本地区法律咨询与社会服务、周边区域专有法律问题研究的三大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本地法治进程,服务本地人民生产与生活,应该成为地方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7)
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培养的注意力放在对高等级应用型人才上面。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高等级的应用型人才都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技能的训练上面,对于自身的法律素养有所忽视。如果高等级应用型人才对于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就会导致学校开展的法律教育的有效性产生流失,对于我国法制建设工作产生阻碍。本文就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学生法治精神培养路径进行探究,介绍了高职院校培育法治精神的意义,高职院校法治精神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培育法治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推动我国法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4)
本科为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复合型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培养机制中没有得到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难以体现复合性要求,导致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所以,我们应创新培养机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社会主义法治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5)
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法律法规内容存在模糊、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等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传媒介质,存在法律问题的影视作品会使人们陷入法律认识上的误区,不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治社会建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递和灌输法治精义,因而借助于影视赏析等课程,教师需要肃正其中法律问题,弘扬法律正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8)
传统的行政法教学模式已经显露出无法回避的弊端,行政法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行政法专业的人才输出。更新教学模式是锻炼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对培养合格法律人才、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适应建设法治社会,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作为行政法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对情景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简要分析,拟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行政法情景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4)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涉外法律活动日益频繁,市场亟需精通法律英语的涉外法律人才。本文认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重视法律英语学科的理论研究,推动法律英语专业建设,改革法学传统人才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法律英语+"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1)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程。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全面的形成,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制方面进行教学,顺应新课标改革的人才要求,奠定每个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基础。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8)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司法制度,基于此,民办高校法律实践教学方法和路径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探索司法改革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的法律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培养定向型法律人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为我国法律事业的成熟和完善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法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4)
高职院校进行人才方面培养的过程中,会将培养的目标的定位放在应用型高端技能方面的人才身上,但是如今的应用型人才都是过度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自己的技能培养这个方向上,这样的情况就会使得高职人员的应用型人才在法律素养方面有所缺失,但是具备法律素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养,这方面素养的缺失,会促使法律教育在开展中具备的有效性被流失。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全面依法治国下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新的途径,为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9):45-4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高校法学更应紧跟法治建设的步伐,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的卓越法治人才,离不开司法实务部门和专家的法律指导,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的研究符合时代需要,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6)
当前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肩负着积极为地方的旅游业发展输送人才的责任,只有不断提升从事旅游业管理人才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人才的法律知识培养问题,不断强化现代旅游业从业人员遵守法律要求的能力,在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法律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法制需求,不断强化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法律纠纷处理实践训练,积极为国内旅游业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历史性变革。依法治火,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消防机构必须增强五个观念。 增强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8):236-23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全民普法宣传和法治专业教育。笔者根据自身的从教实践,把握法律科学的特点,通过对备课、授课、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深刻省思,以期有效提升法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过硬、应用娴熟的高质量专业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6):23-25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当前的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依然存在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在法律人才培养理念方面仍存在诸多误区,不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需求相适应。针对当前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明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在保留原有培养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开拓出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及法治建设需要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