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3,(22)
网络发展使得网络谣言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以"蛆橘事件"为背景,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平均辟谣时间、网民接触速率进行了政策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平均辟谣时间,有利于增加网络谣言免疫人群,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5)
近期,网络谣言的发展迅速,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网络谣言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本课题将从造谣者、传谣者和受谣者三个角度研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辟谣"机制,以结合当前热点,提出相应的"辟谣"机制完善方案。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学界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辟谣"机制认识。"辟谣"机制的理论创新研究,有利于加大对网络谣言的防控,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网络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通过不断互动产生和传播的,传受主体也在互动中发生了角色变化。为此,本文试借鉴社会互动理论,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与角色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速度加快、可信度增强和传播主体隐蔽性加强等特点,往往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政府应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强化新媒体谣言预警、辟谣和监督机制,依法惩处谣言的散布者,维护网络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目的 /意义]研究微博谣言传播的共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干预程序化、常态化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微博谣言传播网络,结合该方法的相关指标与微博的特征,从连通性、凝聚性、距离等维度对传播网络展开分析。[结果 /结论 ]以"年薪十二万加税"谣言为例,通过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发现:同一主题下微博谣言传播路径会因一部分同时参与了多条微博转发的用户而相连接;单条谣言传播网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归纳为单点爆发式、多点触发式以及多点连爆式。在具体的舆情策略制定上,不应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对不同结构的微博谣言传播网络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微博谣言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谣言传播成为网络时代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贝克的理论指出社会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处于社会风险之中就是置身于和受制于现代性世界之中的方式。本文在风险社会的视角下,来探讨网络谣言的传播现状,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趋势和社会心态,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网络谣言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网络谣言的社会影响日益加大。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谣言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分析网络谣言造谣者与传播者的心理动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得信息并传达信息。而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主体的隐蔽性以及传播的快速性,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日俱增。如何对网络谣言进行管制成为全社会需要关注的急迫性话题。通过整理总结英美两国的法律规制和机构设置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从社会层面,从法律层面以及从政府层面都需要努力才能尽可能减少互联网所附带的网络谣言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大学生运用网络在获取信息、增长见识的同时,由于自身处于受教育和成长的阶段,对不良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大学生有可能无形中成为网络谣言制造与传播的推手。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在举例分析大学生网络谣言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网络谣言产生与传播的原因,并进而提出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现代传播技术助力下的网络谣言往往难以掌控,故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理和动因,从构建良好公共对话空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养公众独立理性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7):189-19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但同时,网络在其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造谣、传谣等现象层出不穷,在社会中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网络谣言概念界定,分析我国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现状,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然而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各种网络谣言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梳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遏制网络谣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5):99-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众人发声的平台,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致有时真假难辨。尤其近几年,与大学生有关的网络谣言事件时而发生,甚至有人因误信网络谣言而进行传播受到了相应惩罚。大学生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同时,网络法治教育缺失,便会陷入误区。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网络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高校网络法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6)
本文对胡凌老师的"网络传播秩序、谣言与治理"一文进行评述,首先认为从线下规制网络言论和行为的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网络构架产生的问题,因为现实中有些人分不清楚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其次笔者认为信息的开放并不见得能完全消除网络谣言,因为社会从众心里会阻碍这一目的达成。再次,笔者认为必须要找到言论自由和社会规范的最佳平衡点,除了利用政府的力量外,还可以借助市场、社会规范以及网络构架进行。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5)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包括政府机构、学校、企业、医院等组织都处于一个危机环伺的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对危机雪上加霜,甚至直接导致了组织危机。组织应建立谣言的预警机制和谣言的遏制机制,避免因谣言产生的组织危机,并促进组织危机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网络水军是新媒体发展的产物,以网络空间中信息的自由传播为基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便利。自净化机制是网络自带的运行机制,在媒体信息充分流动、网络用户高度互动、网民素养进一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可以发挥一定效用,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缩短伪信息的生命周期。然而,在树立"意见领袖"、纠正网民主观"表达偏差"方面,自净化机制所起的效用有限,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乏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网络上信息繁多,意见领袖不负责任的转发和发布有可能推动谣言的传播,更有甚者利用自身影响力获取不正当利益。意见领袖不应忘记其社会责任,在信息发布的环节要把好关,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理性地发表观点和评论,充分发挥其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传播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6)
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刷微博成了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微博传播具有文本的碎片化、裂变性、人人皆媒体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促进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垃圾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等微博中的伦理失序现象。需要博主、媒体、政府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