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引信传爆序列的可靠性,设计两种传爆序列结构.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UTODYN对两种方案传爆序列的可靠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案Ⅱ提高了爆轰的可靠性,缩短爆轰转向时间,对装药间隙值要求相对较低.同时通过高温、低温和常温环境试验对比分析两种传爆序列结构的传爆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样本条件下,方案Ⅰ的传爆率为87%,而方案Ⅱ可靠率为100%,方案Ⅱ相比方案Ⅰ传爆率提高了13%.该研究为产品工程化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详细综述了国外传爆序列技术的研究发展过程,总结出传爆序列的5个重要发展阶段依次为现代弹药错位式传爆序玩基本结构的确立,传爆序列设计知识框架的建立,爆轰传递的安全可靠性保证技术和评价技术、钝感起爆系统及直列式传爆序列,钝感弹药用高能钝感传爆序列。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直列式传爆序列的传爆性能,设计了一种以冲击片雷管起爆Ⅱ型六硝基茋(HNS-Ⅱ)传爆药盒和聚黑苯-1(JHB-1)扩爆药柱的直列式传爆序列试验装置。对试验用冲击片雷管的输出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直列式传爆序列在低温、常温下的传爆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此试验装置条件下,冲击片雷管在≤8 mm的传爆间隙条件下,能可靠起爆裸装钝感JHB-1扩爆药柱;在-40℃低温、常温状态以及拉大传爆间隙的状态下,冲击片雷管能可靠起爆HNS-Ⅱ传爆药盒;直列式传爆序列冲击片雷管—HNS-Ⅱ传爆药盒—JHB-1扩爆药柱能够可靠传爆。  相似文献   

4.
柔爆索弯曲爆轰延迟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柔爆索在不同弯曲程度条件下的爆轰波传递延迟时间现象,通过设计"一入二出"同步起爆模块,分别测试不同弯曲角度与不同弯曲曲率下的爆轰延迟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弯曲角度和不同弯曲曲率均会引起柔爆索内爆轰波传递出现较为规律的延时现象.这为柔爆索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炸药中硬脂酸质量分数对燃烧转爆轰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传爆装置,在不同温度下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硬脂酸的钝黑-5炸药进行传爆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下钝黑-5炸药燃烧转爆轰后传爆可靠性变差。当钝黑-5炸药中硬脂酸质量分数在1.0%~1.2%时,传爆装置能够可靠传爆; 当硬脂酸质量分数大于1.2%时,其燃烧转爆轰后的输出威力随着硬脂酸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不能进行有效传爆。  相似文献   

6.
卢斌  胡继国 《火工品》1996,(3):13-16,52
介绍了一种爆轰感度高,抗静电,装药性能优良的传爆药,性能测试与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药传爆可靠,爆轰波形对称性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通道传爆,设计了一种装有条形导爆药的微小型错列式传爆序列,改进了条形装药的压装方法。在条形导爆药两端分别使用微小型电雷管和传爆管作为输入和输出,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传爆通道,进行雷管对正的传爆试验和雷管错列的隔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装方法工艺性良好;0.8 mm药高的条形导爆药传爆可靠,雷管与导爆药最近距离为2 mm隔爆安全。  相似文献   

8.
小直径铅皮金属导爆索异常情况下的传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导爆索在传递爆轰时的爆速测量和导爆索尾部的铅板炸痕情况对小直径铅皮金属导爆索在变细,压扁,浸水,断开时的传爆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研究金属导爆索的传爆可靠性,合理设计弹药结构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钝感延期传扩爆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钝感耐热猛炸药HNS作为传递爆轰的微秒级延期通道,并利用HNS和A5炸药作为主要装药扩大爆轰能量,直到满足起爆战斗部的目的,从而实现爆炸过程的微秒量级的延时,这种装置因为采用了HNS和A5许用传爆药,可用于直列式微秒传爆序列,实现串联或多路微秒延期起爆,无需隔爆装置,简化弹药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爆序列中主装药在传爆药作用下的爆轰成长特性,采用高速扫描相机,捕捉主装药柱中爆轰波沿侧面轴线的传播轨迹,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起爆传爆过程。研究表明,与奥克托今(HMX)基理想炸药相对比,传爆药的尺寸变化对TATB基非理想炸药爆轰波的发展过程影响更明显,特别是当传爆药柱尺寸减小至Φ10 mm×5 mm时,TATB基炸药爆轰波的成长距离更长,爆轰波发展至40 mm位置处才趋于稳定爆轰。与一维冲击起爆过程不同的是,小尺寸传爆药柱冲击起爆作用下,主装药柱中爆轰成长过程表现为二维效应,因此沿轴向和径向化学反应速率的明显差异对爆轰传递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