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安地区出露岩层主要为泥盆系及石灰炭碳酸盐岩,由于红土化作用,红粘土广泛分布,厚度一般在2~20m,多呈褐红、棕红色、具蠕虫状、网状结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该地区粘土具有高饱和度、高液限、高孔隙比、高抗剪强度、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随深度变化较大,并具有一定的胀缩性等特征,红粘土中常发育有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裂隙,深度多在1~3m,红粘土含水性和透水性差,地下水主要为HCO3-Ca型,受岩溶和地下水活动影响,土体中常发育有土洞,洞高多在0.5~1m。 相似文献
2.
红粘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红粘土的地域性特征及红粘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性,以广梧高速云浮段红粘土为试样,进行一系列基础试验,并绕过量测基质吸力,采用考虑不同含水率的变化研究其抗剪强度水敏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红粘土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塑性、缩胀性、裂隙性、高孔隙比、低压缩性和"假粉性"等特点;红粘土应力-应变曲线为强化型曲线,高含水率和低...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一个岩溶比较发育的地区,在岩溶化灰岩的上部,广泛分布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残积红色粘性土。该文以红粘土的微观结构、粒组含量、物质组分、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为基础,扼要地论述了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金子袁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89,(2)
本文根据昆明地区11个工程场地红粘土的土工试验资料,讨论红粘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差特征,根据物理性质指标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5.
6.
7.
8.
概述了北固地区红粘土的形成条件,分类和一般特征,分析,对比了土物理力学性质和胀缩性的特点及自由膨胀率与塑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红粘土含水比和液性指数指标的适用性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王玉民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19-21
以益阳地区红粘土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红粘土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发生机理、失稳特征.同时结合具体例子对红粘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提出了治理红粘土边坡的基本思路,可为类似工程的红粘土边坡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为响应建设节约的发展思路,向红黏土中掺入稻壳灰,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稻壳灰对红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稻壳灰对红黏土的微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稻壳灰后红黏土液塑限变化较小;其最优含水率与渗透系数随稻壳灰掺量的增加而增高,最大干密度降低;掺入稻壳灰的红黏土抗压强度随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稻壳灰掺入量为15%,养护时间为28 d时达到最大值。电镜扫描试验发现:稻壳灰表面覆盖大量的胶凝物质,红黏土结构密实性相应提升。用稻壳灰改良红黏土能节约路基的建设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林红粘土的土工试验指标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林市51个工程项目的645个红粘土试样的土工试验指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桂林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得出了红粘土相关物理性质指标间、力学性质指标间、物理与力学性质指标间的变化关系式及相关线性方程.据此对由不可避免因素引起的土工试验指标异常,可进行定性的判断或定量的校正.通过在工程实践中检验,经校正得出的值能很好地反映土的原本性质和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重塑红黏土在小应变幅值条件下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可作为其是否适宜作高铁地基的判别标准之一.为此,在颗分、液塑限及击实等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围压下标准红黏土试样进行小应变幅值的共振柱试验研究.通过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重塑红黏土在小应变条件下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改进的Davidenkov模型对重塑红黏土动力指标进行了拟合,效果良好.该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及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丝绸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异同点的基础上,从教研室调整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领先的保障及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等三方面讨论了我校纺织工程学科如何保持和发扬原有丝绸工程学科特色的问题,提出在十年内把纺织工程(丝绸)学科办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学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仕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43-45
介绍了AutoCAD的块和属性在工程设计中的功用、块属性定义、编辑和修改、及如何提取块属性信息,指出了提高工程设计效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赤泥、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赤泥、矿渣和粉煤灰的最佳配比。当赤泥与粉煤灰比例为3∶1、矿渣的掺量为40%、12%硅酸钠促硬剂为0.12A、减水剂为0.7%时,所制备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用蒸压养护制度可得出性能最优的碱激发胶凝材料。赤泥-粉煤灰-矿渣碱激发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抗冻性能;吸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泥、净浆试体、胶砂试体Ⅰ(灰砂比为2∶1)、胶砂试体Ⅱ(灰砂比为1∶1)。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生成了大量的铝硅酸盐和钙硅酸盐的复合反应产物,如:莫来石(K2O.Na2O.H2O、Al6Si2O13)、托勃莫来石和C-S-H、C2-S-H凝胶产物等。该类材料不仅具有类似有机聚合物的完整岛状结构及链状结构,还能与矿物颗粒表面的[SiO4]4-和[AlO4]4-四面体通过脱烃基作用形成化学键;来源于原料中Ca(OH)2的C-S-H凝胶多生成于水泥水化的C-S-H凝胶孔隙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密实度,是其获得高强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广泛沉积的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对东亚古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甘肃灵台红黏土剖面7.0、6.5、5.5、3.2 Ma沉积物和山西保德红黏土剖面6.56、5.24、3.50 Ma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对比,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而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通过与周缘潜在物源区碎屑锆石U-Pb年龄对比,可将黄土高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的差异划分为3个沉积阶段:第一阶段(5.7~7.0 Ma)物源主要为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第二阶段(3.4~5.7 Ma)物源主要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三阶段(2.6~3.4 Ma)物源主要为阿拉善区域。红黏土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表明2.6~7.0 Ma处于西风逐渐减弱伴随东亚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物源的两次变化对应于约5.7 Ma墨西拿盐度危机和约3.4 Ma青藏高原的隆升,说明青藏高原以及中国西部山脉的隆升和板块运动控制下的特提斯洋演化是影响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