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剖宫产后经腹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过程的顺利与剖宫产手术的切口,术后时间长短及剖宫产手术次数有着极大地关系。方法本站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了306例剖宫产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总结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术后时间长短及剖宫产手术次数与手术成功率及手术过程顺利的临床分析。结果纵切口术式剖宫产经腹行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横切口术式剖宫产,盆腔粘连明显少于横切口手术者。术后1年患者的手术过程明显比术后6~12个月以内的顺利。单次剖宫产手术史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2次剖宫产手术史者,且手术过程明显比2次剖宫产手术史者顺利。结论临床建议采用纵切口术式行剖宫产。剖宫产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建议术后1年后施行手术。2次剖宫产横切口术式者临床建议放弃行输卵管结扎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首次剖宫产手术的方式,探讨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11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初次剖宫产手术为腹膜外剖宫产术的32例,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36例,此68例设为对照组。初次剖宫产手术为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的50例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因骨盆狭窄、臀足位、巨大儿等为剖宫产指征而行再次剖宫产手术,2组病例距前次手术时间为2~12年。2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观察组的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盆腔粘连程度也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同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手术时间及腹盆腔粘连的程度来看,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在目前看,周氏新概念剖宫产术为初次剖宫产手术的首选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16例均为剖宫产。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膜种植和易感体质的同时存在导致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关键。  相似文献   

4.
臀位牵引术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凤兰  杨柳 《化工之友》2007,26(19):8-9
目的探讨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应用臀位牵引术助娩胎儿的疗效。方法分析105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孕妇行臀位牵引术助娩胎儿,其中极度胎头高浮86例(19.91%),胎头深嵌骨盆底19例(4.40%)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臀位牵引术助娩均成功,切开子宫肌层至胎儿身体全部娩出的间隔时间≤150秒,平均90秒;无新生儿产伤;3例子宫切口撕延,发病率(3/105)2.86%;手术出血(280 ̄860ml)。结论剖宫产极度胎头高浮,胎头深嵌骨盆底娩出困难行臀位牵引助娩胎儿,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手术方式可行、安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术2种方法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年间产科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或宫腔填塞纱布术,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式B-Lynch缝扎术组的止血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宫腔填塞纱布组的84%,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式B-Lynch缝扎术组的总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宫腔填塞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具有止血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纱布术,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剖宫产切口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3月至2011年2月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10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或称切口妊娠)病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0例,A组采取MTX肌内注射后行刮宫术,B组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刮宫术,比较2组间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A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有效控制瘢痕妊娠大出血,有效杀死妊娠物,减少清宫出血量,是一种对剖官产瘢痕妊娠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观察组)和68例单纯实施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长,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患者围术期差异不明显。手术切除肌壁间肌瘤23例,占38.33%;浆膜下肌瘤36例,占60.00%;黏膜下肌瘤1例,占1.67%。结论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难度与单纯的子宫切除没有显著差异,还可以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4例,一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方法,一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esthesia,EA)方法,观察2组患者在用药后的麻醉效果、用药时间、起效时间、并发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结果 CSEA组的麻醉效果、手术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诱导至切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EA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用药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完善、能够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并且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急症剖宫产术,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3年间4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与周期60例剖宫产切口非感染病例,从产程时间,破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在产程时间,破膜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做好孕妇产前检查的保健工作,及时进行妊娠合并症的治疗,术中注意止血及缝合技术,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孕妇术前、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和治愈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部正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部切口疝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操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子宫二次剖宫产100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中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产指征者应依受术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将需要行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组44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组40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腹式组短,阴式组出血量少于腹式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腹式组。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简便、行之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妇科手术横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选择下腹部横切口作妇科手术的女性病人,其中43例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人的切口于手术后8d内无切口感染症状。对照组少数病人的切口于术后第4天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症状。结论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方法比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切口的方法更利于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联合阴式子宫全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是切除子宫的理想术式,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式子官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阴式组),同时随机抽取腹式子宫切除术48例腹式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例数、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感染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腹部无瘢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分析,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胎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2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吸入8%七氟醚加3L/min氧吸入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0~15mg,记录2组产妇的ECG、BP、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即刻、5~10分、10分的Apgar评分。结果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2组均在5~10min。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有4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有5例,经吸氧简单处理10分Apgar评分2组均为10分。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40例。保温组用温热纱布擦拭止血并覆盖子宫,温热盐水冲洗腹腔、宫腔,加温输注液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入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2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优点及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85例(改良阴式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组78例(腹式组)、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除术19例(传统阴式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输液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多少、住院时间长短等指标,改良阴式手术组均明显优于腹式手术组与传统阴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比较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改良阴式手术组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组与传统阴式手术组(P<0.05)。此外,切口感染、术后性生活恢复情况等指标3种术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的手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方式与晚期产后出血关系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6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不同,自然分为A、B2组。结果A组304例中发生晚期产后出血18例,B组320例中发生晚期产后出血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连续锁扣式缝合及切口两侧顶端各单独缝合比单纯连续缝合效果好,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子宫全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TAH)128例、阴式子宫全切术(TVH)6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8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85例,比较4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子宫全切不同术式所耗费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差别(P<0.05);术后发热率、应用抗菌素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期及住院费用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不同术式进行子宫全切效果各有利弊,且相互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医、患双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