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975年、1990年、2000年、2008年的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藉河流域4期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结构、变化方向、变化速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流域1975年土地利用/覆被以坡耕地和草地为主,到1990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坡耕地急剧下降而梯田大量增加;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显示坡耕地转出概率达85.7%,主要流向梯田和草地,并且在1975—1990年间变化速度最大,其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不大.近几十年来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数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定义、研究方法、国内外发展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未来研究趋势向动力、尺度、方法、理论四大综合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结合,才能取得重大成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7,(1):78-84
以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采用GIS技术分析研究区20 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呈现增加趋势,分别增加152.69%、343.05%、34.09%,其他用地类型变化不大;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3.9%的草地;新增水域湿地面积主要来自于2.63%的沙地和2.03%的草地。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影像地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对土地利用/覆被(LUC)信息提取的重要性,使用中巴卫星冬末、春末及秋季的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对连云港沿海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评估了其精度与误差,并对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类精度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其总体精度(85.2%)和总体Kappa系数(0.81)可以满足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不同季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主要涉及高密度建设用地与水体之间、低密度建设用地与耕地及高密度植被之间、高密度植被与高低密度建设用地之间等;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季节变化特征可用于辅助公路等线状地物的提取、耕地利用季节变化的检测、沿海滩涂空间布局的调查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以1993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10年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结果表明:10年来,研究区水田、林地、未利用土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大幅增加,草地、湿地、水域和旱田面积大幅减少;ESV由1993年的988.45亿元减少到2003年的921.12亿元,年均递减率达0.68%;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等服务价值在增加,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娱乐休闲、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服务价值在减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郑州市代表性水文气象站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郑州市城市降水的影响.利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郑州市1951 -2008年温度、降水量进行了年变异分析和季度变异分析;对1988年、2001年和2008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郑州市年均温度呈...  相似文献   

7.
ALOS影像提升小波融合的土地覆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提升小波变换原理,结合小波变换和色调、强度、饱和度变换(IHS变换)融合方法的优点,提出了提升小波变换影像融合模型,用于提高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基础信息解译精度.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长江口北岸的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影像融合为例,综合影像主客观综合评价和影像分类Kappa系数值,将提升小波融合方法与传统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小波融合模型优于传统融合方法,该模型在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持影像光谱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基础信息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祁连山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祁连山区域1986—2015年的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对辐射校正获取时序地表反射率数据.采用光谱扩展与基于回归树的决策树分类(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近30 a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辐射归一化能有效减少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光谱值差异,基于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以2012年分类结果为例,总体分类精度为88.72%,Kappa系数为0.86,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误差.研究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并且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戈壁面积增多,植被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更加严重.最后,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并针对该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近50年来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近50年来,随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面积增加了90%,耕地面积增加了77.8%,草地面积减少了98%,荒地面积减少了近73.5%。用地类型的频繁转换干扰了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土地活动的综合反映,会改变土地生产力、土壤质量和肥力,从而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保持土壤肥力、改善环境及促进碳循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分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易淋失,退耕还林/草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林转草则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改善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地管理管理方式,有助于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有机质组分包括不同团聚体、不同密度、不同颗粒和不同化学组分也会随之改变。旨在推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质数量及分组影响的研究工作,为土壤培肥和改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NVI技术提取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对研究区近20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在随机过程状态方面模拟的优势,分析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20年土地覆被类型以农用地、林地为主,前期(1990~1999年)农用地变化较大,后期(1999~2008年)加强了对未利用土地的高效利用,人口增加、政策调整、气候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比预测进一步验证了Markov模型对初始状态的继承性,为提高土地变化预测的合理性,通过对初始概率矩阵进行加工计算,使模拟结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和进一步探讨漳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基于1993、2006及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2011年SPOT5高分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与ENVI动态监测功能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993-2010年,漳河上游区域下垫面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改变;耕地和裸地呈减少趋势,各减少411.23、341.11 km2;林地、城镇与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分别增加了656.8、72.01、23.53 km2;耕地与裸地主要转入林地,部分耕地转入城镇与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应用RS和GIS集成技术对吉林西部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并选取1993年和2003年两个时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信息,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两增(耕地、未利用土地)三减(草地、水域、湿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变化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A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分类两种策略,定量分析不同特征组合模式下,最大似然法(ML)、贝叶斯(Bayes)、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以及随机森林(RF) 5种分类方法在该区域地表土地覆被信息分类中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像元的RF分类器取得了最高精度,仅使用光谱特征参与分类和使用光谱、红边、指数特征参与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6. 85%和96. 64%。(2)红边和指数特征的加入能够对各分类器分类精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基于像元的RF和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总体精度有所下降,但降幅均在0. 5%左右,其他分类器精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7,(3):41-46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国内,土地利用变化/覆被变化导致径流平均流量变化这一方面研究较多,但是,低流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以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基础,通过城市化、森林植被变化以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三个角度来阐述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低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深度和广度,是探测人地关系的重要量化指标.以昆明市呈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数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各种类型土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土地利用动态指数和用地强度指数定量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活动强度影响.结果表明:1)呈贡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差异巨大.从时间序列看,2013—2017年用地强度指数的增加迅速,土地平均利用强度指数由206.82增长到240.81,土地利用强度增长14.11%;从空间上看,呈贡区用地强度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2)呈贡区土地利用强度主要受到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城市用地的影响和驱动,而受到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崇礼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态脆弱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后多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成因,本文选择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年鉴中该区的社会数据,通过动态度、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近20年来的土地格局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崇礼区近20年来土地结构以草地、林地、耕地为主,共计占比达到97%以上。(2)2000~2018年,耕地面积先下降后上升,草地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建设用地18年间增加了近40km2,增幅达到500%。经分析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对该区土地资源的调控在2010年后显露出成效,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土地变化驱动力上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及强人类活动已经对区域水资源情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变化环境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国际水文十年Panta Rhei计划强调的核心主题。环境变化使流域水文过程变得复杂,区域水文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机理和不确定性研究是未来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大尺度流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变化环境下水文科学领域需要强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算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从1959-2001年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近50年来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城市职能提升、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05年3期卫星遥感TM/ETM 图像,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江苏省丰县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趋向.结果表明,在1994-2005年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园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