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黄青热油管道启输后土壤温度场的建立和末站进站油温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得到相应土壤传热系数变化曲线和末站进站油温变化曲线,并确定黄青热油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底热油管道的停输温降,建立海底热油管道传热计算的二维简化模型,通过结构化网格细化"钢管-保温层-钢管"3层结构,得到在正常工况下海底热油管道周围的海泥温度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海底热油管道停输温降的影响因素,对海底热油管道的设计和生产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输油温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张国忠  马志祥 《石油学报》2004,25(1):106-109
从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输油的角度,讨论了确定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输油温度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指出,热油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取决于管道环境、管道工作状态和输油企业的抢修能力;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输油温度是满足管道允许停输时间要求的最低进站油温;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输油温度取决于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管径、季节、所输原油的低温流变性、站间环境条件、管道保温条件等因素.同一地区输送同一种原油,管径大的管道与管径小的管道比,允许最低进站油温应偏低;同一条管道,夏季的允许最低进站油温应比冬季的油温低.确定热油管道允许最低进站油温不宜仅用凝点作为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黄青热油管道启输后土壤温度场的建立和末站进站油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得到相应土壤传热系数变化曲线和末站进站油温变化曲线,并确定了黄青热油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  相似文献   

5.
热油管道停输降温过程是输油管道中最常见的现象,掌握其降温规律对确定安全停输时间、再启动方案和停输检修安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FLUENT软件对水下及架空热油管道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管内不同位置、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不同管径条件下的油温变化过程,得出了与实际吻合较好的温降曲线。通过模拟发现,温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温度越高或管径越大时,到达曲线转折点的时间越长。水下与架空热油管道的温降曲线相似,只有在第二、三阶段曲线间距相差不到1℃。  相似文献   

6.
热油管道停输降温过程是输油管道中最常见的现象,掌握其降温规律对确定安全停输时间、再启动方案和停输检修安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FLUENT软件对水下热油管道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时刻管内油温及速度的变化,停输后10 h内管内存在自然对流作用,随后逐渐减弱至消失,之后管内油温逐渐下降,至80 h后全管凝结.通过模拟,得到了管内油品的温降过程,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埋地输油管道非稳态热力研究能为热油管道间歇输送过程中确定停输时间以及再启动等问题提供基础。通过分析埋地热油管道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有限区域内非稳态热油管道土壤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并使用PHOENICS软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结果与工程现象吻合较好。证明了利用PHOENICS软件完全能够对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供了研究捷径。  相似文献   

8.
埋地输油管道非稳态热力研究能为热油管道间歇输送过程中确定停输时间以及再启动等问题提供基础。通过分析埋地热油管道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有限区域内非稳态热油管道土壤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使用PHOENICS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结果与工程现象吻合较好,证明了利用PHOENICS软件完全能够对埋地输油管道土壤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供了研究捷径。  相似文献   

9.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埋地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的不稳定过程,在模拟研究热油管道内油品在连续降温剪切、停输与再启动过程中原油流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停榆与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使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长距离埋地热油管道的停输与再启动过程,分析了环境条件变化(季节、天气降温、管道沿线大范围突降暴雨)对停输与再启动过程的影响.成功进行了停输与再启动现场试验,试验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热油管道的极限运行温度,热处理温度和最优运行温度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后指出:热油管道要求的允许停输时间取决于管道的状态和管道所处的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管道允许的最低运行温度取决于管输的流变性。,管道要求的允许停输时间,季节和管道的设备配置;热油管道正常运行时的输油温度应根据优化运行理论来确定,在计算热油管道最优运行温度时,应考虑管道允许的极限运行温度的限制和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原油流变性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