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粘性土层中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性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杭州市粘性土地层中一根桩身埋设置测元件的挤扩支盘桩的载荷试验资料,揭示了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性状,即荷载由桩顶向下传递,筋和也自上至下在不同的荷载阶段发挥出来,结果表明,即使在可塑甚至接近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中,只要层位,层厚合适,并满足盘距的构造要求,盘阻力是能够很好发挥的,但发挥程度受土的粘性和稠度影响,在液性指数小于0.7的粉质粘土中成盘性能良好,将试桩结果与现行规范做了比较,对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参数的选用提出了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挤扩多支盘的混凝土灌注桩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扩多支盘灌注桩由于其承载力高,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了挤扩多支盘灌注桩的构造特点、荷载传递特征和承力盘的受力机理以及承载力计算公式,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挤扩支盘桩工程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新桩型一支盘桩的概况和工程应用情况,支盘桩在全国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且应用范围不算广,对它的理论研究还落后于工程实践,可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挤扩支盘桩工程性状的研究进展,包括支盘桩的研究方法、承载机理、支盘间距的影响、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的引用、适用的土质条件,工程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支盘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以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人防工程中,采用桩基础是常用的抗浮措施之一.挤扩支盘桩在抗拔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近年来在地下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某人防工程挤扩支盘桩和普通桩的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结果,以两种桩型的Q-s曲线和Q-Δs曲线为基础,分析了在特定土层中挤扩支盘桩的局限性,并根据两种桩抗拔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差距,提出了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上拔力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特征、轴力分布特点和抗拔承载力的构成,研究盘径对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比直孔桩具有更高的抗拔承载力和抗拔刚度,其拔出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同时盘径对挤扩支盘桩Q-s曲线的影响主要在加载后期体现;挤扩支盘桩发生脆性拔出破坏的原因是承力盘引起的土体突发剪切失效,而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挤扩盘压力引起的土体滑移面强度和盘上直孔段的桩土接触面强度决定;上拔力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承载过程由盘上土体挤密阶段、弹性锚固阶段、塑性锚固阶段构成;盘阻在挤扩支盘桩抗拔承载力中的占比随着盘径的增大而增大,加载后期的盘阻贡献率相对于加载初期可以提升6%~8%。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液压挤扩支盘桩的工程特性做进一步研究,在黄河三角州地区对普通桩、支盘桩、分支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了它们的极限承载力、单方混凝土承载力及桩顶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相同直径条件下,分支桩的极限承载力和单方混凝土极限承载力高于普通灌注桩;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单方混凝土极限承载力高于分支桩;在荷载传递过程中,分支和支盘分担了大部分荷载,桩段只承担小部分荷载。  相似文献   

7.
新型挤扩支盘桩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有限元法对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这类桩的荷载-沉降性状及其摩阻力、支盘阻力及端阻力发挥特性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对支盘桩的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挤密效应对支盘桩承载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变直径灌注桩--挤扩支盘桩和旋扩珠盘桩的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和施工技术要点.设计了模拟挤扩和旋扩成盘的模型试验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新型变直径灌注桩在承载和抵抗变形方面与普通等直径桩相比的优越性,同时还比较了挤扩和旋扩这两种不同施工方法对变直径桩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讨论了它们在荷载传递上的区别,在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注意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挤扩支盘桩的工程实践及承载性能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以及对一些工程实例的比较,对挤扩支盘桩这一近年开发出来的新桩型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其性能价格比远远好于普通灌注桩,是一种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桩型。同时针对目前众多文献中挤扩支盘桩承载力的计算均参照普通灌注桩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指出挤扩支盘时的挤密效应,多支盘时的应力重叠效应和架空效应,以及支盘的外形尺寸和施工质量等对支盘桩的端阻和侧阻的发挥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设计计算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的突出特点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的概念及其不同于普通直孔混凝土灌注桩的主要特点,以及该型桩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工程支盘桩设计进行的FLAC3D数值模拟优化,分析出某工程的支盘桩设计还可进一步提高承载力、且在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支盘的可能性,优化方案在经济上和桩受力方面较原方案具有优越性,为今后支盘桩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桩未达破坏时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应用曲线拟合已达到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数据,分别对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对数曲线法、灰色理论法等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法与双曲线法的精度主要取决于Q-S曲线塑性区域的大小及该区域数据的多少;灰色预测法精度较高;对数曲线法应用有局限,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嵌岩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网路平―富乐500 kV双回线路工程中嵌岩抗拔桩极限载荷试验,针对其中3根嵌岩扩底抗拔桩,对其桩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及桩身侧摩阻力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所处岩土层相同、桩长接近的抗拔桩,嵌岩扩底抗拔桩较等截面桩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极限抗拔荷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桩顶位移。扩大头所处岩层性质对其所能提供的抗拔力影响较大,处于中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要显著大于位于强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对同为扩底型的嵌岩抗拔桩,桩长较短时,扩大头提供的抗拔力占桩体极限抗拔荷载的比例更高,扩大头的扩底作用更显著。对于扩大头位于中风化岩层且扩大头上部等截面段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层与强风化岩层的抗拔桩,其等截面段与黏土层、强风化岩层接触部分极限侧摩阻力可在规范建议标准值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粉喷桩承载力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邯郸市某工程粉喷桩的单桩载荷试验成果 ,探讨了土层有机质含量、桩身强度和桩身龄期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 ,分析并论述了在采用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 ,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 ,分别采取桩身强度法、相对沉降法和极限荷载法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以上三种方法和标准的正确选用 ,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结合某工程事故处理中进行的系列基桩静载试验与分析,确定不同倾斜率的基桩的竖向承载力,并将这一成果应用于处理实践。工程实践表明,科学地确定并利用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行研发的试验装置进行了半桩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变截面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情况、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情况,并与常规等截面桩进行比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变截面桩较等截面桩更有利于减小桩体的沉降量,但从单桩沉降变形的角度看,变截面桩存在最佳变径比.当变径比超过这一最佳值时,变径比越大,桩的沉降变形也就越大,甚至...  相似文献   

17.
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高次非线性能力,应用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研究中。两种算法的结合,避免了BP神经网络收敛于局部极值,使神经网络更快找到全局最优解;并利用济南地区的现场实测资料,建立起了预测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起高应变动力测试法与静载荷试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法在本地区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双排桩在复杂环境条件深基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双排桩复杂的承载性状与力学性态,基于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原理,构建深基坑工程双排桩室内试验模型,对桩间土、桩侧被动区、桩端土体以及未加固等4种工况下双排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采取桩间土加固措施时,前排桩最大正、负弯矩相对于未采取加固措施时分别降低了32.4%和38.5%,后排桩桩身最大正、负弯矩分别降低了76.8%和55.4%,而桩顶水平位移降低约57.5%,加固效果十分显著。桩间土、桩侧被动区以及桩端土加固均可有效提高双排桩的承载性能,但以桩间土加固效果为最好,主要原因是桩间土加固可显著提高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增强桩土复合承载体截面整体抗弯刚度,从而提高双排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直径挖孔扩底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根人工挖孔扩底桩进行静载试验,从埋于桩中不同层面的钢筋应力传感器和桩端压力传感器所获得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人工挖孔扩底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探讨了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发挥规律和桩沉降变形规律,得到了砾砂层的承载力最大值达到了3.65 MPa,而且还有富余,为今后此类桩在该地区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桩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性能的影响程度,在温州地区进行了多个大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在静荷载试验中对刚性承压板下压力盒进行同步检测,根据检测成果比较不同置换率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情况,分析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置换率对沉降特性影响较大,增大刚性桩置换率会明显减小沉降.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在承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刚性桩置换率越高作用越明显.复合变形模量随复合地基中桩置换率减小而减小.刚性桩置换率越高,刚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小,柔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大,土承载力发挥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