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采用锰砂/石英砂滤池与纳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含砷水,考察锰砂/石英砂、纳滤膜(NF90、HL)、锰砂/石英砂滤池与纳滤膜组合工艺对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经锰砂/石英砂过滤后能得到很好的去除,原水砷浓度250 μg/L,出水砷浓度小于50μg/L;纳滤膜对五价砷(As(Ⅴ))的去除能力很高,能达到90%以上,但是对三价砷(As(Ⅲ))的去除率不理想,为40%~60%;锰砂/石英砂复合滤池与纳滤膜组合工艺对水中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砷浓度均小于10μg/L,是理想的饮用水除砷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水源地供水工程为例,将纳滤膜系统设计应用在地下水软化和除氟处理工艺中,根据原水水质化验结果选择相应型号膜元件,同时对纳滤膜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工程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对该系统产水水价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3.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内分泌干扰物(EOCs)之后发现的水体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有机物,它的难降解性、生物毒性积累和长期危害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正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介绍了纳滤膜去除水中PPCPs的优势所在,以及去除过程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纳滤膜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膜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纳滤膜弥补了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空白。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NF)又称“疏松型”反渗透膜。通常情况下,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界限为200~1 000。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应的膜孔径为1~3 nm,故将这类膜称为纳滤膜。纳滤膜可以截留糖类等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和高价无机盐(MgSO4等),但对单价无机盐的截留率低(仅为10%~80%),具有相当大的透过能力。由于单价盐可以自由透过纳滤膜,使得膜两侧因离子浓度不同而造成的渗透压差远远低于反渗透膜。在相同通量条件下,纳滤膜所要求的驱动压力比反渗透膜要低得多。一般纳滤的操作压力为0.5~1.5 MPa。由于纳滤膜的这种独特分离性能,确定了它在水软化和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纯化浓缩的地位。此外,纳滤膜能有效去除许多中等相对分子质量溶质,如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残留农药和某些色素等,因而在水净化处理和脱色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混凝-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莫罹  黄霞  李琳 《给水排水》2001,27(8):12-15
通过改进的烧杯混凝试验确定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的混凝剂 (PAC)适宜投加量为 2~ 3mg/L。在该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进行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浊度 ,OC以及UV2 54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85%~ 95% ,37%~ 52 %和 58%~ 81% ,优于膜直接过滤时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于微污染原水,常规工艺处理难以满足出厂水水质要求。考察了致密型纳滤中试装置对微污染地表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探索了膜污染机制,优化了膜污染的化学清洗方法。中试结果表明,致密型纳滤系统能高效去除无机盐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物,其TOC去除率可达94%,出水电导率降低87%。膜污染主要由无机结垢和有机污染组成,前者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后者为多糖和蛋白质。对化学清洗方法的优化结果表明,盐酸(pH=2)结合EDTA(pH=12,5 mmol/L)清洗可以有效恢复膜通量至初始水平。该中试装置运行成本为0.63元/m3,建议在实际运行中,可将膜过滤出水和常规工艺出水进行混合作为供水,以达到降低运行成本且保证供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膜技术处理饮用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2 1世纪的今天 ,饮用水水质标准愈加严格 ,而水源污染日趋恶化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安全性难以保证 ,已无法与现有的水质标准相适应 ,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膜技术作为饮用水处理的一个独立工艺 ,是水处理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现已得到愈来愈多水处理工作者的关注。在综合研究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国外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温对膜法水处理中离子截留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基于不同温度下地下成水的膜水处理试验,分析和揭示了原水温度与咸水离子截流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水温度对各种离子的截留率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价位的离子对水温的反应不同。二价离子的截留率随温度的增加而提高,呈乘幂型曲线变化。一价离子的截留率变化的总趋势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呈二次曲线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膜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婷 《山西水利科技》2022,(4):29-30+35
通常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监测地表水中氨氮的含量,若水样浑浊或者有颜色时,需要用絮凝沉淀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但该处理方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等待时间偏长。尝试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操作简单且无需等待。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发现标准样品测定和实际水样的测定均数据稳定、符合标准。因此,采用0.45μm滤膜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可应用于地表水中氨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中纳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敏  王占生 《给水排水》2001,27(11):7-9
综述了纳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饮用水处理中纳滤膜的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11.
日前,饮用水水质标准大幅提高。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差,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膜处理技术是21世纪水处理的关键技术。超滤膜在饮用水应用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介绍了超滤膜的工作原理,在自来水处理中应用的特点以及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总结了超滤膜技术在自来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膜技术在农村饮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陈清  陈良刚 《中国水利》2007,(10):119-121
本文结合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及饮水安全现状,分析了传统水处理技术的局限性,详述了膜技术尤其是超滤应用于农村改水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膜技术能够处理农村各类劣质水源,使群众喝上优质、安全、负担得起的饮用水,非常适用于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叶红  周芸  杨平 《中国水利》2010,(19):18-20
川中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生物慢滤工程的试验结果显示出其对常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该系统对原水污染物各指标的去除率都在50%以上,而清水池中加臭氧处理后,污染物各指标去除率可达60%以上,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此技术可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实用水处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处理问题,针对实际印染废水研究了以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在工程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染料废水采用超滤系统处理,膜出水水质即能够满足印染厂内回用水质要求;活性染料废水通过纳滤浓缩能够获得较好的染料回收效果。采用双膜膜分离系统(UF+NF)能够使两种染料废水的污染物均得到明显去除,还原性染料废水的总悬浮物、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了100%、95.21%、92.86%和100%;活性染料废水上述各项指标去除率达到100%、82.85%、98.46%和99.43%。双膜膜分离系统适用于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及染料回收,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现状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及研究部门的废弃物,还有部分来源于垃圾填埋场。简述国内外四氯化碳污染治理技术:抽出处理技术;水力隔离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空气吹脱技术;热蒸汽动力剥离技术(气体抽提技术)和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博 《人民长江》2020,51(4):42-4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很多水源地环境风险日益增加。现今,关于集中式地表水域或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很多,但对集中式地下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较少。综合考虑潜在风险源、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和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等方面建立了适用于地下水类型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沈阳市沈北新区7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潜在风险源和脆弱性分别作为外因和内因,是影响地下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CLJPSC水源地(2.793)、YJ水源地(2.322)和HJ水源地(2.082)3处水源地为中等风险水源地,NCGSB水源地(1.969)、HJJSC水源地(1.790)、SMJT水源地(1.551)以及GGSYGLC水源地(1.464)为低环境风险水源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赣州兴国盆地及周边303处地下水中氟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绘制氟浓度等值线图和氟富集模式图对其地下水中的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展开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溶解,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其含量普遍较低,溶解到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随地下水径流进行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饮用水合理开发提供氟浓度方面的参考,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纳滤膜对饮用水中有机物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效果。对纳滤膜进水和出水进行了AO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分析AOC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间的关系,探讨纳滤膜去除AOC的机理。结果表明,纳滤膜能有效地去除TOC和UV254,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在不同季节,自来水中AOC浓度有显著的变化,其中AOCP17约占AOC总量的60%~70%;纳滤膜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率约为60%,其去除效果受到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影响。AOC多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海口市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富水性等方面分析海口市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地下水水质、水量、开采潜力等条件,优选长流、东营为海口市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20.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ealth risk of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for the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Mingshan County, Ya'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using 46 samples from the years 1991 to 2010. Carcinogenic, non-carcinogenic, and total risks were assessed by the model recommen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Thematic maps of the risks caused by single and multiple factors were generated from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interpolation (IDW) and the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functions of Arc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cinogenic risks caused by chemicals in groundwater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are low, within the acceptable interval for risk management. However, non-carcinogenic risks are high and the number of sampling sites with risk values exceeding the standards amounted to 29. Non-carcinogenic risks of Cr6+, nitrate, fluoride, and Fe at sites 43, 46, 50, 64, 67, and 74 were the sources that caused high total health risk. This study reveals the risk level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orders of treatment of pollutant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