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内燃机》2016,(6)
针对某发动机试验烧机油问题,从机油消耗常见途径、活塞环油环设计等多方面的分析,最终确认烧机油的原因与油环刮油能力有关,通过改善油环结构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2.
油环弹力对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人们通常采用单纯调整油环弹力的办法来控制机油消耗量。这种单因素的变化,在控制机油消耗量的同时,会给发动机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活塞环的工作过程动态模拟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对某主机厂新研发的六缸柴油机活塞环工作过程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环弹力的大小对环组摩擦功率损失和机油消耗量的影响较大.对漏气量影响微弱。通过单纯的增加油环弹力来降低机油消耗量的办法,除了需要付出增大环组摩擦功率损失的代价外,不一定就能取得降低机油消耗量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低功率段柴油机排气歧管出现漏机油现象,对活塞油环槽上下侧面直线度、油环槽油带以及油环槽槽下侧面中的回油孔、泄油槽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活塞油环槽下侧面增加回油孔设计使机油耗量由原型产品的19. 4 g/h降低到7. 5 g/h,柴油机漏机油试验通过率达98. 4%,从而有利于解决柴油机漏机油问题,对柴油机有效地降低机油消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的机理,分析了EQ61003型发动机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大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两道气环和螺旋撑簧铸铁油环导致山区道路试验发动机拖动工况的机油消耗倍增,并提出了油环的改进结构。  相似文献   

5.
烧机油是发动机常见的试验现象之一,尤其是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承受较高工作温度和燃烧压力,烧机油现象相对较普遍。机油的额外消耗会减少发动机正常换油里程,导致机燃比失调、加剧运动副磨损,破坏零部件使用功能、影响排放及后处理系统,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发动机发生爆燃,发动机动力下降甚至报废。主要分析一款2.0L GDI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烧机油的影响因素,从一环环高、油环结构、发动机回油结构、增压器机油损耗、气门密封性及活塞环岸结构、缸体网纹参数、配缸间隙、机油温度稳定性方面进行试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增加一环环高、改变油环结构、改善回油不畅、优化活塞环岸和环槽结构、机油温度稳定控制、减小网纹参数Rvk均能够改善GDI发动机烧机油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的机理,分析了EQ6100B型发动机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大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两道气环和螺旋撑簧铸铁油环导致山区道路试验发动机拖动工况的机油消耗倍增,并提出了油环的改进结构。  相似文献   

7.
1 相关标准DIN34109,机械制造用活塞环:一般说明2 尺寸规格,标记开槽油环的标法:公称直径d_1=230mm,环高h_1=7mm,内到角(K1),整体氧化处理(FE),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对发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动机中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针对不同的缸盖护罩、活塞、二道气环和油环背压,在电控汽油机上进行了机油消耗量的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总机油消耗主要包括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和强制通风口机油消耗两部分,其中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占总机油消耗的90%以上;改进型缸盖护罩能有效冷凝机油蒸汽,降低机油的蒸发消耗;对二道气环的改进能减少活塞环的磨损,并提高刮油效果;确保活塞与气缸贴合的更好,能有效阻止窜气的发生;油环背压的增加能够改善刮油效果,但由于同时增加了活塞环的磨损,在实验后期机油消耗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润滑油对发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动机中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针对不同的缸盖护罩、活塞、二道气环和油环背压,在电控汽油机上进行了机油消耗量的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总机油消耗主要包括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和强制通风口机油消耗两部分,其中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占总机油消耗的90%以上;改进型缸盖护罩能有效冷凝机油蒸汽,降低机油的蒸发消耗;对二道气环的改进能减少活塞环的磨损,并提高刮油效果;确保活塞与气缸贴合的更好,能有效阻止窜气的发生;油环背压的增加能够改善刮油效果,但由于同时增加了活塞环的磨损,在实验后期机油消耗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活塞环径向弹力、开口间隙和侧向间隙对窜气量、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结构参数中,二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油环开口间隙和油环侧向间隙对摩擦损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对活塞环的研究多于环槽和活塞,认为气缸密封在于环,于是在切口形式上多种多样产品纷纷登场,其中有不少已经获得专利,如:中山金杯实业公司申请的《自动调隙异形活塞环》;山东恒圆活塞环有限公司申请的《全密封增加活塞环》……等等,依我分析,在技术日益提高、要求节能环保的今天,环及活塞和槽在技术要求上同等重要,不可重此轻彼。  相似文献   

12.
活塞裙部的润滑分析及活塞系统2阶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谢友柏 《内燃机学报》1998,16(2):191-195
基于平均流量型分析了活塞裙部的润滑问题,并且与活塞运动方程结合求解了活塞系统2阶运动的轨迹,探讨了活塞结构参数对2阶运动 的影响,计算和比较了在不同参数下活塞初部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3.
考虑活塞热变形的活塞裙部润滑计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柴油机活塞的热分析 ,计算得到了活塞的热变形 ,建立了活塞裙部考虑热变形的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利用这个模型进行了考虑活塞裙部热变形的润滑计算 ,通过和冷态的润滑计算结果对比 ,发现热变形对活塞的润滑性能有很明显的影响 ,应在活塞裙部设计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钢活塞在性能试验时出现钢活塞销孔与活塞销咬合现象,开展钢活塞销孔与活塞销咬合机理分析,提出钢活塞销孔型线、钢活塞销孔与活塞销冷态配合间隙、钢活塞内腔出油孔结构优化方案,再结合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技术和发动机台架试验予以验证,为预防钢活塞销孔与活塞销咬合以及钢活塞销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活塞环铬基陶瓷复合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发动机向高强化、高功率、低排放方向发展,使活塞环工况更加恶劣,传统的活塞环性能难以满足其要求。为提高活塞环综合性能,活塞环制造业不断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铬基陶瓷复合镀是近年来应用在活塞环表面处理的新技术之一。本文对铬基陶瓷复合镀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工艺特点和性能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活塞运动规律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FPE)的活塞运动特性,建立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动态仿真模型,针对循环供油量、喷油定时、气门正时、压缩压力、负载压力等主要控制变量对活塞运动情况的影响进行了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控制变量的变化影响活塞受力的变化,进而使活塞的下止点位置和压缩比发生变化,并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性能;循环油量与活塞膨胀行程长度、压缩能量与压缩比均近似呈线性关系;HFPE循环工作是一个多参数耦合和能量重新分配的复杂过程;执行器滞后引入的正时控制误差将是影响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发动机运转工况及不同销孔偏心进行了发动机试验和活塞动力学模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活塞接触压力对偏心量的敏感程度要高于汽油机活塞,小偏心量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裙部接触压力,而随着偏心量增大,裙部最大接触压力会逐渐减小,但当偏心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裙部最大接触压力反而会有增大趋势;活塞主推力面累积磨损载荷增长主要发生在做功行程前半段,在排气和进气行程几乎没有增加,次推力面累积磨损载荷增长则主要发生在排气行程中间时刻,在进气行程几乎没有增加。销孔中心改变导致活塞质心位置发生了改变,引起了相关性能改变,通过对某汽油机活塞销孔偏心进行优化,活塞裙部主推力侧磨损载荷由27.46MW/m~2变为1.12MW/m~2,降低了近25倍,解决了活塞裙部磨损问题。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8.
活塞的故障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被称为内燃机的心脏,它是最重要的零件之一,由于活塞是在高温、高压的燃气作用下,不断地做高速往复运动,从而承受着高温高压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活塞是内燃机主要运动部件中惟一的铝件,发动机中与之相关的任何一个部件或发动机工作状态发生故障都极有可能导致活塞受损或破碎,因此,发动机的故障也往往暴露在活塞上,  相似文献   

19.
论述数控车床加工活塞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活塞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构建了活塞的热机耦合模型,计算了活塞在机械负荷和热负荷下的变形情况,将此变形量代入到活塞动力学模型中.选取影响活塞敲击力的3个主要参数,每个参数取4个不同的数值,相互交叉组合共得到64种方案,运用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64种方案的活塞敲击力峰值,并综合比较了各因素对活塞敲击力峰值的影响趋势.而后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活塞敲击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运用热机耦合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活塞敲击力的优化设计,减少了工作量并能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对活塞结构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