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0.5mm厚度试样在580℃~700℃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退火温度升高到640℃时,晶粒发生明显长大。温度达到700℃时,晶粒尺寸约56.6μm。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试样的纵向延伸率持续增加,670℃时纵向延伸率增幅开始下降,在700℃时纵向延伸率达到峰值47%,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不断降低;横向延伸率波动范围比较小,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综合组织与性能,钛卷退火温度宜控制在670℃~700℃。  相似文献   

2.
裴润奇 《特殊钢》2015,36(6):49-52
试验研究了退火工艺(820℃连续退火,670℃罩式退火和730℃罩式退火)和平整延伸率(0.8%,1.2%和1.5%)对包芯线用08Al钢(0.07%C,0.05%Al,0.0040%N)0.4 mm冷轧薄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退火薄带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屈服强度(300 MPa)和屈强比(0.78)高,延伸率(35%)较低,塑性差,不适合压制成形;730℃罩式退火薄带晶粒粗大,不均匀,成形性能差;670℃罩式退火薄带组织为再结晶铁素体和呈点链状的游离渗碳体,屈服强度(252 MPa)和屈强比(0.69)低、延伸率(48%)较高,成形性能好;随平整延伸率的增加,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先降低后升高,延伸率下降。合适的平整率应控制在1.2%左右,成形性能最佳,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制定了几种不同保温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工艺,对Q345B冷轧低合金高强钢进行退火处理,分析了其性能和组织。发现在670℃保温温度下,获得的性能和组织较好,并由此制订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退火制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工业纯钛TA2冷轧板进行退火实验,结合硬度法与金相法测定了TA2的再结晶温度,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TA2的再结晶激活能,并对冷轧退火板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为9 min时,TA2的再结晶温度在520~600℃之间,恒温700℃时,再结晶时间为1.84 min;再结晶激活能Q为5.6578×104 kJ.mol-1;当再结晶退火温度在680~700℃,保温时间在30min左右,钛板可以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MULTIPAS退火模拟试验机对0.25 mm厚的轧硬板进行不同退火温度的模拟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结果可得出,退火温度较低时,组织未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620 ℃时,组织完成了充分再结晶,全部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温度较高时,组织较粗大,造成强度与塑性同时下降。将MULTIPAS退火模拟得出的最优退火温度区间为660~720 ℃,结合其他热镀锌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产的薄规格镀锌板组织、性能及表面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符合工业化性能要求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成分Nb-Ti-IF钢冷轧硬卷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工艺特点,系统研究了退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加热温度在720 ℃以上时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加热温度在720~840 ℃间变化时,铁素体晶粒度在10.0级左右,加热温度为880 ℃时,铁素体晶粒度为9.0级;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920 ℃,因保温后快速冷却得到非等轴组织,虽然组织粗化,但硬度却有所提高;当加热温度为840 ℃时,保温时间在30~60 s间变化时,铁素体晶体尺寸变化较小,但当加热时间从30 s增加到45 s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加热时间进一步增加到60 s时,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试验钢退火后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退火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554}<225>、{111}<112>和{111}<110>等组分的取向密度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MODEL CCT-AWY薄钢板热处理仪,对高硬度镀锡板进行模拟连续退火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退火保温时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增大。确定了适合镀锡原板连续退火工艺的主要参数,即退火温度730℃,保温时间40s,快冷速度35℃/s,过时效温度范围为400~330℃,过时效时间为110s。  相似文献   

8.
45钢的球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海祥 《山西冶金》2004,27(3):19-20
研究了45钢的退火保温时间对球化结果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45钢在740℃保温2个小时左右、670℃保温7h以上或仅在670℃保温22h以上,能得到较好的球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铜及铜合金可在水蒸气中实现光亮退火和湿磨铜锌合金粉的特点,对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压实装罐法可一步实现湿磨铜锌合金粉的干燥、光亮退火,同时,原始粉的含水量、压实度、退火温度、保温时间等对其结果有重要影响。提出了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的最佳工艺,使干燥光亮退火前后铜锌合金粉的光亮程度及颜色用肉眼难以分辨,干燥光亮退火后的铜锌合金粉含氧量比退火前增加了千分之三。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湿磨铜及铜合金粉的光亮干燥和光亮退火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SP工艺生产≤0.005%C-1.1%Si的2.2mm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在800~1000℃常化对0.5mm冷轧板840℃退火后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常化温度升高,冷轧板退火后的再结晶晶粒增大,铁损降低,磁感增加;热轧板常化温度超过900℃,因第二相固溶而后弥散析出,退火后冷轧晶粒细化,铁损增加,因此该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最佳常化温度为9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是具有(110)[001]取向和μ_(10)不小于1870(Gs/oe)的高导磁率电磁硅钢生产方法。工艺过程包括含0.02%~0.06%C,0.0006~0.008%B,≤0.01%N_2,≤0.008%Al,2.2~4.0%si的硅钢冶炼,浇注、热轧、冷轧到0.5mm以下并在含H_2气氛,露点为10℃~66℃,温度为704℃~843℃下再结晶,脱炭退火使含炭量脱到0.005%以下,涂敷耐高温的氧化物底层,最终进行织构退火。该钢以每分钟816℃加热速度加热到704℃~843℃并在这温度范围内至少保温30秒。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包钢CSP工艺SPCC钢(≤0.10%C)0.25~3.00 mm冷轧薄板全氢罩式退火过程粘结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卷取单位张力,避免张力波动,提高卷形和板形质量;退火温度680℃,400~680℃采用慢速升温,冷却工艺为炉冷至560℃,空冷至380℃,水冷及采用提高H2的纯度等措施使粘结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目前,国内许多铝加工厂生产软性产品的退火工艺,在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这两个参数的选择上,多数掌握在400℃±20℃和8小时左右。这种退火制度对于板片和小型带材的生产是可行的。但是,随着铝材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双辊薄带连铸Si质量分数为3.2%的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00℃保温时试验钢开始发生再结晶;800℃保温时,试验钢已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6.4μm;900和1000℃保温时,试验钢中的晶粒开始逐渐长大,平均晶粒尺寸分别长大到33.8和40.9μm,且900℃退火时晶粒组织最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有利织构组分λ织构逐渐增强,Goss织构则在900℃退火时强度最强。因此,试验钢在900℃退火时有利于兼顾磁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热连轧工艺制备的TA18钛合金带卷具有典型轧态组织特征,组织取向性明显,其性能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为此,借鉴板材生产经验,选择600~800℃温度范围对7. 0 mm厚的热轧态TA18钛合金带卷样品进行退火处理,考察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对样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从实验结果来看,600℃退火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与热轧态基本无差异,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材料逐步发生再结晶,塑性指标得到提升,其中按照750℃×60 min/AC制度进行退火,可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对TC18钛合金丝材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多道次热拉2.0 mm丝材,随着退火温度由760℃升高至820℃,显微组织明显发生了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并且α相含量显著减少,β相含量显著增多。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由760℃时的1 110 MPa下降到820℃时的970MPa。在760℃退火时,保温时间由0.5 h延长到1.5 h,丝材的显微组织晶粒略有长大,力学性能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带钢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加热速率、两相区保温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冷轧双相钢DP98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加热速率有利于马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带状组织的改善,当加热速率达到45℃/s时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退火温度直接决定了硬质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分布和形貌,在800℃左右进行退火保温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保温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强塑性匹配较差。随着过时效温度的降低,强度升高,伸长率下降,试验钢退火后加工硬化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气垫炉生产0.5 mm半硬态C5071铜合金带材的退火效率,对现行700 ℃退火工艺进行优化,使之与常规紫铜和锡磷青铜的气垫炉600 ℃退火工艺相匹配。期间以气垫炉600 ℃留底退火工艺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垫炉不同退火工艺对带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带材留底厚度控制在0.68 mm,采用600 ℃,40 m/min的气垫炉退火工艺条件退火后,材料发生了完全再结晶,经过成品轧制后获得了性能符合预期且满足要求的0.5 mm半硬态C5071铜合金带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ULAVC-CCT-AY-II连续退火模拟器对其进行退火,通过拉伸试验测试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OLYMPUS-BX51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760~780℃之间进行保温,缓冷温度设定为670℃,可获得铁素体加马氏体组织;添加Cr可以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预先再结晶处理改变了双相钢淬火后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得到较为均匀的F+M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普通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经不同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退火后的材料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退火条件下,加热至600℃时开始发生初次再结晶,800℃以上初次再结晶组织发展完善;而在最终冷轧板直接进行最终高温退火的情况下,加热温度在500~700℃时,将升温速率提高到80℃/h,初次再结晶组织更易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