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60~100keV氮离子和75keV碳离子的不同剂量注入甜菊干种子,并与γ射线进行比较,研究其M_1代生物学效应和M_2代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束能诱发甜菊染色体结构变异,抑制有丝分裂活动。随着注入离子的能量和剂量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有丝分裂的剂量效应不明显,其能量效应表现在75keV与60和100kev的差异。离子束对甜菊的M_1损伤效应低于γ射线的,而诱发的M_2突变高于γ射线的。碳离子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M_2有益突变频率均高于氮离子的。离子注入杂交一代丰_1×日原和日原×丰_2的诱变效应大于济宁和丰_2。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甜菊干种子,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并与~(60)Coγ射线照射作对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各种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有丝分裂行为异常。随着注入离子的剂量和能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氮离子注入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不显著;但与γ射线照射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极其显著。离子注入和γ射线照射对幼苗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苗高随剂量提高而下降,但对叶片数和节数的影响不明显。γ射线对甜菊M_1代的损伤大于氮离子束。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甜菊干种子,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并与~(60)Coγ射线照射作对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各种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有丝分裂行为异常。随着注入离子的剂量和能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氮离子注入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不显著;但与γ射线照射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极其显著。离子注入和γ射线照射对幼苗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苗高随剂量提高而下降,但对叶片数和节数的影  相似文献   

4.
碳离子束对甜高粱辐射诱变的当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O601和BJO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粱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先降后升再下降;(2)随着辐照剂量的变化,其茎秆亩产量、糖锤度和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经过碳离子束辐照,出现了株高、单秆重、糖锤度高、早熟、茎粗等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的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梁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先降后升再下降;(2)随着辐照剂量的变化,其茎秆亩产量、糖锤度和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经过碳离子束辐照,出现了株高、单秆重、糖锤度高、早熟、茎粗等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的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5个水稻品种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以及用不同能量、剂量的质子辐射水稻干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有一定的致畸作用,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空间飞行中的水稻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极  相似文献   

7.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5个水稻品种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以及用不同能量、剂量的质子辐射水稻干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有一定的致畸作用,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空间飞行中的水稻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极显著高于地面对照组。与γ射线和质子处理比较,空间环境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较低,而有丝分裂指数极显著高于质子和γ射线处理。空间环境对水稻M_1代幼苗的损伤效应亦低于质子和γ射线。空间环境和质子在M_2代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和抽穗期突变,其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高于γ辐照的。  相似文献   

8.
氮离子注入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0 keV氮离子注入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氮离子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FJ-7 菌株的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5x1015 ions·cm-2 N 注入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NIM-192.其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突变株NIM-192的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其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这很可能是离子注入菌体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得菌体合成更多的絮凝剂,导致絮凝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两种气体离子源氮离子注入细菌的诱变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能离子注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手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考夫曼气体离子源和双潘宁气体离子源氮离子注入凝结芽孢杆菌的效果进行比较.经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引出电压下,考夫曼气体离子源注入的菌体到第三代的遗传稳定性要比双潘宁气体离子源注入的菌体高30%,但突变平均幅度要低2%,以此为依据可以根据不同诱变需要选择合适的离子源.  相似文献   

10.
用经过碳离子辐照V7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Irradiated conditionedmedium,简称ICM)和与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两种方法,研究了未受照射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表明,ICM法可以明显降低未受照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照射细胞与未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比假定没有旁观者效应时的预期值低,细胞微核率和h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位点突变率与预期值基本相同。推测受照射细胞可能释放出了能对未受照射细胞生长产生毒性的因子,这种因子对未受照射细胞没有明显的致微核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了传能线密度(LET)为125.5、200、700keV/μm碳离子辐照仓鼠V79细胞的存活曲线,由存活曲线确定了上述3种碳离子辐照时V79细胞的失活截面依次为7.86±0.17、10.44±1.11、32.32±3.58μm2。以V79细胞对60Coγ射线的存活响应为参考值,给出了对应于上述3种碳离子照射周%、20%、50%、80%存活水平下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结果表明125.5keV/μm碳离子的RBE值在各个存活水平下都为最大。提示:以存活为生物学终点的RBE最大值在LET值小于200keV/μm的碳离子辐照时出现。  相似文献   

12.
碳离子辐照诱变产生的甜高粱M2代幼苗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凯勒"种子经不同剂量(0、10Gy、30Gy、50Gy、80Gy)80MeV/u碳离子注入后,其M2代幼苗对40℃高温胁迫作出了不同的响应:株高、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相对低剂量(10Gy、30Gy)碳离子处理使M2代幼苗生物量高于对照CK(0Gy)和高剂量(50Gy、80Gy)处理,同时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来看,30Gy碳离子辐射处理组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提高了M2代幼苗的高温抗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12C6+离子照射小鼠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预先给予昆明小鼠NAC(200mg/kg),后进行12C6+离子束4Gy的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2h处死小鼠,取肝、肺组织,用化学法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c,MDA)水平;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单链断裂;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细胞凋亡率.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提前给予NAC可极显著地减轻12C6+离子导致的肝、肺组织中DNA断裂(p<0.001)和细胞凋亡(p<0.001),并显著地提高组织中GSH的含量;NAC还明显地抑制了肺组织中碳离子辐照所致的MDA水平增高(p<0.01)并显著地诱导了组织中SOD活性的升高(p<0.01).提示NAC可通过抵御组织内的氧化作用,合成、补充GSH的含量,阻止DNA链的断裂和细胞的凋亡,实现对碳离子辐照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为试材,以M_2代熟期和株高突变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比较了~(14)C与其他若干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研究了~(14)C诱变效应与处理时期、剂量和方法等关系。结果表明,~(14)C比其它几种诱变因素具有更好的诱变效果,诱发早熟突变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引入,剂量为333×10~4Bq/株左右最适宜,诱发矮秆突变以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引入,剂量为74×10~4Bq/株最适宜,处理方法以植株基部注射引入Na_2~(14)CO_3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电子束对大麦的诱变效应研究Ⅰ:对M1和M2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00-300Gy辐照处理13个大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M1代产生明显的生物学辐射损伤,表现在苗的高度降低,第一叶片长度和根的长度变短,植物存活率和结实率下降,电子束诱变的适宜剂量一般为100-200Gy,在此剂量范围内,M2代突变频率为0.276%-3.84%,除出现多种叶绿素缺陷突变外,还出现植株生生匀性、株高、叶型、穗长、芒型、早熟性及茎叶蜡质减少等形态或生理性状突变,表现电子束对大麦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为试材,以M_2代熟期和株高突变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比较了~(14)C与其他若干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研究了~(14)C诱变效应与处理时期、剂量和方法等关系。结果表明,~(14)C比其它几种诱变因素具有更好的诱变效果,诱发早熟突变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引入,剂量为333×10~4Bq/株左右最适宜,诱发矮秆突变以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引入,剂量为74×10~4Bq/株最适宜,处理方法以植株基部注射引入Na_2~(14)CO_3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氮、氢、氩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胚部,与~(60)Coγ射线照射作对比,研究了M_1代生物学效应和M_2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并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但剂量间差异不显著。离子束对其染色体的畸变效应低于γ辐射,但对有丝分裂的抑制效应与γ射线相似。离子注入与γ射线均使幼苗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生变化,但两者诱发的酶谱各不相同。离子束诱发幼苗叶绿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而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与γ射线相似。  相似文献   

18.
以氮、氢、氩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胚部,与~(60)Coγ射线照射作对比,研究了M_1代生物学效应和M_2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并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但剂量间差异不显著。离子束对其染色体的畸变效应低于γ辐射,但对有丝分裂的抑制效应与γ射线相似。  相似文献   

19.
注入钢铁中的氮离子在磨损时的迁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离子注入在金属中的应用给予愈来愈多的重视。这种技术是否能够在改善工业磨损和腐蚀两大课题中发挥作用,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离子注入具有任选元素、浓度和深度,易于控制,低温,不改变零件尺寸、形状和光洁度等特点。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经过各种离子注入处理后的不同材料(试样)或零件(工具、刀具、模具)的耐磨性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是注入层厚度往往仅有十分之几微米,这与工业应用中的允许磨损量相差几个数量级。使在考虑推广应用的试验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100—300Gy辐照处理13个大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M1代产生明显的生物学辐射损伤,表现在苗的高度降低,第一叶片长度和根的长度变短,植物存活率和结实率下降。电子束诱变的适宜剂量一般为100—200Gy,在此剂量范围内,M2代突变频率为0.276%-3.84%,除出现多种叶绿素缺陷突变外,还出现植株生长习性、株高、叶型、穗型、穗长,芒型、早熟性及茎叶蜡质减少等形态或生理性状突变,表现电子束对大麦具有诱变类型丰富、突变谱广的特点。同一种诱变处理的M1结实率高低的不同类型还会影响到M2形态突变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