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补舒棋 《陕西水利》2013,(5):113-115
本文以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电站厂房、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主厂房、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电站厂房为工程背景,运用REVIT Architecture软件进行了水电站厂房的三维设计应用探索,通过探索,总结了一些REVIT在电站厂房三维设计中的应用经验,并通过实例说明REVIT在电站厂房设计中是可行、方便、快捷、高效的,并且更适用于小型卧式机组电站厂房。  相似文献   

2.
《小水电》2015,(6)
引水式电站金属结构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设计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其设计质量对于整个电站枢纽的运行管理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引水式电站金属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工程是一座高水头、长隧洞引水式电站工程,根据电站尾水水工总体布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异型门槽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电站尾水闸门及异型门槽埋件的设计,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电开发方案中的水库梯级电站,由于电站梯级开发和水库电站的特殊性,以及受工程所在河段地形条件的限制,水库型电站弃渣场多布置于水库区内。本文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分析研究了水库型弃渣场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8日上午,由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的托口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2月10日,电站水位上升达到预计状态,库区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托口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成功,这标志着历经9年艰苦奋战的托口水电站工程正式进入蓄水阶段,工程建设完成了一个重大节点目标。托口水电站工程于2003年9月开展前期勘测、设计和科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十多年来,我区建设了一些应用面流消能的工程。如郁江的西津电站、龙江的洛东电站、融江的麻石电站、武鸣县仙湖水库溢洪道、正在兴建的红水河大化电站等等。本文系根据我区几个面流消能工程的试验资料和运行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作的初步总结,并对面流消能设计中的某些水力特性提出一些看法,供设计和试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坝洲水电站厂房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坝洲水电站厂房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工程自身的结构和施工要求,从机组选型、结构设计到施工结构布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投资,保证了工程质量。在高坝洲工程电站厂房设计中,不但解决了本工程具体课题,而且为其他工程电站厂房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漫湾电站是澜沧江梯级电站开发的第一期工程,位于云南省云县和景东县境内,装机六台计150万千瓦。经国务院批准了本电站的设计任务书,并同意云南集资叁亿元用于工程前三年所需建设投资。施工方式:临建工程为省内公开招标,主体工程为国内公  相似文献   

9.
杨学宏 《山西水利》2010,26(9):59-60
压力钢管作为引水式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尺寸的选取对电站造价影响很大,因此压力钢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介绍长寨水电站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压力钢管进行了设计,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赤道几内亚吉布洛水电站为我国援非工程之一,属于赤道几内亚国家电网的骨干电源,电站为低坝引水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 MW,装机4台,单机容量30 MW。电站结构为半地下式厂房,为大跨度、高边墙结构。设计采用外排水、设置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等优化措施,优化了电站结构,通过这些优化措施,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了施工进度,为水电站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干旱类型转化机理及预警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转化机理以构建科学系统化的干旱预警体系框架,在系统化分析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的产生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干旱监测指标内涵及干旱事件识别,在此基础上,基于大尺度水循环过程分析了水循环过程的干旱产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干旱之间转化的机理,确定了不同类型干旱转化的关键指标和条件因素,最后,以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通过构建综合干旱指数,建立了干旱预警体系框架。研究表明:从系统角度全面研究干旱类型之间的演进过程、干旱指标内涵及干旱事件的识别,建立干旱动态监测与评估综合分析模型或指标,明晰不同类型干旱转化机理,开展定量监测与评估干旱事件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影响,构建干旱预警体系框架,是开展干旱监测、预测、预警、评估和进一步开展旱灾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述中国非自愿移民的组织机构框架,认为现有的组织机构有3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中央政府的管理部门;第二个层次是省、市、县级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第三个层次是实施服务机构.对现有3个层次中移民管理、实施、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等机构的能力及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非自愿移民组织机构能力的设想:建立统一管理各行业征地拆迁与人口迁移活动的政府主管机构;加强业主对移民活动的管理、监督、协调工作,业主应设置专职移民机构与人员,搞好移民计划、实施、监督工作;加强征地拆迁服务机构和征地拆迁人员的资质管理,实行执证上岗证书制度,并且建立相应的岗位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水力机械转轮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与设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机械种类繁多、流动复杂,转轮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及如何考虑设计要素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极为重要。论文基于现代水力机械流动分析技术及流固耦合特性分析方法,对转轮的关键设计要素进行探讨,并展示了本课题组在转轮内部流动物理现象如漩涡、空化、压力脉动、含沙水流运动等的模拟、分析、预测方面的技术方法及成果,以及转轮共振和疲劳破坏的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案例,并对新电站机组选型设计、老电站改造、新型机组研发方面的工程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展望了多场计算技术、转轮寿命预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运西闸工程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引入自动控制、网络、数据库、监控监视及多媒体等方面的技术,建立了综合控制及管理系统。通过对工程运用及控制过程的详细分析,设置相应的管理控制权限与范围,合理配置和共享资源,实现对节制闸和船闸的自动控制及综合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吉林水利》2012,(7):15-18
总体上讲,系统的稳定性应当包括恒定性、持久性、惯性、弹性、恢复性、局部稳定性、全局稳定性等主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含稳定与平衡的临界范围的概念。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存的湖荡正一个接一个地遭到破坏,湖荡的水质、生态系统不断发生恶化。湖荡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逐步破坏和生态功能的不断退化,造成湖荡水域不断缩小、水质日益恶化、行洪与调蓄功能削减、湖荡周边生态旅游环境功能退化、湖底淤积加剧、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湖荡的自净能力降低等严重后果,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进行湖荡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提出水生态保护规划,以促使湖荡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进行,修复湖荡良性生态系统,保障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哲仁 《水力发电》1999,(10):20-23,35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促进了水利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水利科技的铧,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节水浇灌放区域性开发治理,河道泥沙与 河道整治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各项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展望21世纪,我国的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将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保护、节约和管理等可持  相似文献   

17.
A computerized training system for instruction of personnel on the control of turbogenerators during excit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generator is described; the system is intended for: familiarizat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generator-operating modes,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of generator control,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bases of instructions regarding control, analysis of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errors and violations of instruction requirements, study of emergency mod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emergency measures, and acquisition of experience with generator excit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A basic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is the fact that it includes a complete course of instruction, which covers study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control adjustments under normal and emergency conditions on a trainer, and the knowledge of instructees is tested, and final results are evaluated. The system can be used both in spe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lso directly at electric power stations in a self-preparation mod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élektricheskie Stantsii, No. 1, January, 2007, pp. 9–14.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位周期性振荡是影响库区滑坡变形及稳定性的重要随机变量。通过对2010—2020年三峡坝前水位过程线进行标定,获取水位过程线特征参数的边缘分布类型、分布参数和相关性。运用9条直线段拟合水位过程线,获取库水消落期与回升期的持续时间和变化速率、汛限期前后平台持时、洪峰爬升和下降时长、洪峰水位等14个特征参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识别特征参数的最优分布类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模拟统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①特征参数均值线克服了水位均值线平均时的削峰填谷现象,可作为库区涉水滑坡变形和稳定预测的的典型水位过程线。②在库水消落期的缓降和陡降、回升期的陡升和缓升4个阶段内,持续时间分别服从威布尔、极值Ⅰ型、对数正态、威布尔分布,均值分别为87.00、47.45、22.18、32.27 d;库水位变化速率分别服从极值Ⅰ型、威布尔、极值Ⅰ型、极值Ⅰ型分布,均值分别为14.53、36.75、74.33、37.88 cm/d;持时和库水位变化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8、-0.85、-0.67。③汛期洪峰水位服从极值Ⅰ型分布,缓降持时和速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值的变异性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库区涉水滑坡的风险分析提供水位信息相关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9.
1961—2015年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刻画连续性干旱事件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在时空维度下构建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变量并进行特征分析,对干旱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开展研究。首先确定干旱指标和阈值,然后判别干旱事件的时空连续性,进而建立涵盖干旱逐月集中点、干旱时空集中点、干旱时空迁移速率等12项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变量,使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可视化,最后对1961-2015年淮河流域气象干旱事件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旱和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夏秋冬三季连旱年发展过程呈现出起源于沂沭泗河流域,再转向淮河中游,并逐渐向淮河上游迁移的规律,并存在秋旱较为严重的特点;干旱迁移方向对干旱逐月强度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过去干旱强度呈增大趋势,干旱面积呈下降趋势,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预计未来将向流域东北方向迁移。该研究为全面、精细解析干旱发展过程和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污染河道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3):32-37
通过采集苏州有机重污染河道南园河疏浚段、未疏浚段底泥和水质较好的内城河底泥进行菹草种植试验,分析各种底泥栽种菹草后上覆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变化、菹草生长特点、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情况,研究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疏浚可以降低底泥中的营养盐浓度,有利于恢复菹草生境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河道疏浚后底泥TN、TP、有机质质量比分别降为1.50 g/kg、1.00 g/kg、27.00 g/kg左右时,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受到抑制,菹草生物量增加,上覆水体的营养盐质量浓度降低;经过一段时期的泥-水界面反应,疏浚后的底泥含水率得以提高,底栖附泥藻类数量及生物量将会增加,将恢复菹草、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共存并相互制约的生物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