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钢扩散复合界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附近的组织、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钢双金属通过扩散复合可使界面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随扩散温度的提高,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大大提高;随扩散时间的延长,结合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与一定的扩散温度相对应。扩散退火过程中,界面两侧的原子发生了互扩散。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  相似文献   

2.
铜铝双金属管连续衬拉复合成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智祥  杨斌  杨贵平 《稀有金属》2002,26(3):206-209
采用连续衬拉复合工艺线路对铜铝双金属管成形规律进行研究 ,全面探讨了变形量和后序的热处理工艺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以及在成形过程中组元金属的变形规律。界面强度受变形量及热处理工艺影响较大 ,且组元金属存在不均匀变形规律 ,这为合理制订铜铝双金属管拉伸复合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钢与黄铜双金属冷轧固相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英宏  齐克敏 《钢铁》1997,32(4):46-50
主要探讨08Al钢与H62黄铜的冷轧相复合机理,寻找能够实现的该双金属冷轧复合工艺。实验研究发现,钢与黄铜冷轧复合的关键是在H62黄铜表面电镀双重易复膜,从而确保黄铜表面开形象豚“新鲜”金属的挤出,观实现08Al钢与H62黄铜的冷轧复合。  相似文献   

4.
铝-钢双金属管材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玲 《山西冶金》2003,26(4):1-2,6
论述了铝-钢双金属管的生产的方式与应用领域,根据潜在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分析了开发铝-钢双金属管的生产技术和应用市场的可行性。从而为铝合金管和钢管的深加工技术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铜/钢双金属板异步轧制复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魏伟  史庆南 《稀有金属》2001,25(4):307-311
研究了铜/钢双金属板异步轧制复合工艺对轧后界面形貌的影响,用电子探针分析了铜/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区成分的变化。轧制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是控制界面形貌的主要因素,异步轧制复合有不同于室温固相复合的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熔铸-扩散法制备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熔铸-扩散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研究,对界面区域的元素成分分布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界面区域的电导率、结合强度及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区域由成分和组织渐变的三层结构组成;电导率在界面区域呈渐变分布趋势,没有出现电导率突变现象;这种结构缓解了因热性能不匹配而造成的热应力,提高了黄铜与钨铜合金的结合强度;界面的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丁 《铜业工程》2020,(2):47-50,89
采用爆炸焊接技术制备了锡黄铜/钢复合板(HSn62-1/16MnIII),通过试板制备进行工艺实验并对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利用特殊的复层刻槽工艺保证爆炸焊接的工艺质量,并降低了厚复层爆炸焊接的边界效应。对复合板的界面结合质量、界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格为(10+75)×1800×3000 mm的锡黄铜/钢复合板,其成品界面结合率达到100%;其微观形态均呈波纹状结合,波形在漩涡区存在小量的熔化;经退火消应力后,铜钢界面两侧的硬度值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三个批次试样的剪切强度、低温冲击功、拉伸试验结果均远高于压力容器铜-钢复合板的行业要求标准。产品充分结合了锡黄铜的耐腐蚀及钢板的高强度优势,满足客户及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多层喷射沉积铝/钢双金属板的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铝/钢双金属板坯,在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轧制。不同的热轧工艺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不同的热轧工艺对双金属的铝/钢界面结合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界面结合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金属梯度结构轴的概念.研究了固-液复合的25Cr5MoA钢/Q235钢复合轴的组织、Cr元素的扩散以及结合界面附近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变形后,25Cr5MoA钢/Q235钢界面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二者结合紧密,除了组织结构的差别外,二者的结合界面已经难以区分.结合界面附近Cr元素在固-液复合时得到充分扩散,并呈现出连续分布的形态.从界面向Q235钢和25Cr5MoA钢两侧±100μm范围内,硬度呈现出均匀、连续分布.经过热处理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Cr元素在结合界面附近的分布更加均匀,分布曲线在界面的斜率进一步降低,使结合界面附近25Cr5MoA钢的一侧的显微硬度大幅度降低,这有利于形成化学成分、组织以及性能的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黄铜包钢双金属线的复合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铜包钢双金属线的复合工艺及性能。以45钢线和H62黄铜管为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套装成复合线坯,再通过拉拔和热处理获得复合线。显微组织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黄铜包钢复合导线,黄铜层沿圆周及纵向分布均匀,黄铜与钢的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由黄铜与钢的成分、复合体积比及变形率决定。  相似文献   

11.
 钢管圆度检测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述了几种已有的钢管圆度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目前钢管圆度检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钢管CT射线圆度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CT射线成像手段,采用多源多探测器的投影数据获取方式,通过OSEM重建算法,实现了少投影数据条件下钢管截面的快速精确重建。该方法不仅能全面地获取钢管的质量参数,而且还可以做到实时成像在线圆度检测,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短流程无缝不锈钢管材的制备工艺,即用空心铸坯直接热挤压制备荒管.对铸坯热挤压荒管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新工艺可获得组织和性能均与传统工艺水平相当的不锈钢荒管,而且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热静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应用有限元法对Be/HR-1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附近铁和铍元素的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通过俄歇电子能谱(AES)进行实验测定。结合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探讨了扩散连接界面附近铁和铍元素的分布、扩散宽度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50℃/60 MPa/2 h和750℃/60 MPa/2 h热静压下,扩散连接界面附近Be,Fe元素分布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60 MPa/2 h热静压下,加热温度分别为1050和750℃时对扩散宽度影响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1050℃时的扩散宽度是750℃时的2.5倍;在750℃/2 h热静压下,压力分别为30,40,50,60 MPa时对扩散宽度影响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扩散宽度与压力成抛物线关系;在750℃/60 MPa热静压下,扩散宽度与扩散时间的模拟曲线也成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酸再生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酸洗废液再生处理的几种方法及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目前使用的酸再生系统,分析了酸再生技术的优点,该技术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值得在国内钢铁企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压力对铍/HR-1不锈钢扩散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鹏程  白彬  邹觉生 《稀有金属》2003,27(2):233-237
采用真空热压方法,分别在20,45,55和65MPa压力下对铍与HR-1不锈钢进行扩散焊。利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SEM)及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与成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Be与HR-1不锈钢的扩散焊压力选择与原始表面密切相关;随压力的增加,扩散宽度及中间相数量逐渐增加;降低铍/HR-1不锈钢接头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是铁和不锈钢合金元素在铍晶界和结合界面上的偏聚,降低压力或缩短热压时间可降低元素偏聚,减少脆性中间相的形成,提高连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GCr15钢高温塑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穿孔温度下对GCr15无缝钢管的内表面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GCr15钢在温度850~1200℃具有良好的塑性,钢管内表面产生内折的主要原因是管坯穿孔温度超出高温塑性区域,穿孔温度控制在1200℃以内,可降低钢管内表面产生内折缺陷。  相似文献   

17.
陈维江 《特钢技术》2012,(1):17-22,65
通过对HDR管材生产工艺的简述,对管材弯曲异常的部位进行宏观分析、断口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拉力实验、压扁实验、金相实验及相比例对比等解剖式分析,找到了导致双相不锈钢HDR钢管冷弯曲异常的原因是材料屈强比偏高,通过调整HDR钢管热处理工艺制度,使得成品钢管应变硬化值得以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成品的冷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复合钢管在各技术领域的应用,详细叙述了复合钢管的生产工艺,对复合钢管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