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混凝土的早期抗拉性能是评价和预测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但并未受到国内研究同行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更易于发生早期开裂,故对其抗拉性能加以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极限拉应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期间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迅速递减,达到最小值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基于试验结果和CEB-FIP MC 90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极限拉应变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低温建筑技术》2020,(7):27-30
在由水泥水化热造成的温度应力过大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为掌握混凝土浇筑后温度应力场的分布规律,首先制作了大体积混凝土试验模型,并采用准分布式FBG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同龄期下混凝土温度应变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最后检测模型混凝土的实际开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混凝土外表面以拉应变为主,最大拉应变值超过了100με,存在开裂风险;模型混凝土内部核心部位的拉应变最大值超过了150με,也存在开裂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布设和养护。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早期变形及约束引起的地下室侧墙混凝土开裂现象是工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预埋温度与应变传感器的方法,对实际工程中侧墙混凝土早龄期的温度与应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室侧墙混凝土浇筑后,温度的变化都有一潜伏期,此后温度急剧上升直至达到最大温升,之后开始降温并趋于外界温度.同时研究也表明,混凝土内部温度是...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直观反映了超长薄板构件早期内部水化温度及混凝土应变的变化,对主要施工工况(拆模、洒水养护)对超长薄板构件内力的影响实现了定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降温影响集中在混凝土浇筑后的0.5~3d,此时混凝土拉应变增长迅速,薄板早期开裂风险极大;拆模可以降低混凝土拉应变水平约31%;洒水养护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降低混凝土拉应变水平37%,持效时间9~12h,防裂效果显著.工程中成功的早期防裂控制施工措施包括防裂控制意识及措施的提前,适时拆模及动态养护.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导热系数不同的木胶合板、竹胶合板模板和组合钢模板3种模板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影响的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模板混凝土内部温度发展规律以及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温度时程可以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刚浇筑完12~14h的上升阶段;18h左右达到峰值后的温降阶段;48h后的温度稳定阶段.对模板导热系数和厚度对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蒋咏涛 《云南建材》2011,(13):178-179
本文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直观反映了超长薄板构件早期内部水化温度及混凝土应变的变化,对主要施工工况(拆模、洒水养护)对超长薄板构件内力的影响实现了定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降温影响集中在混凝土浇筑后的O.5~3d,此时混凝土拉应变增长迅速,薄板早期开裂风险极大;拆模可以降低混凝土拉应变水平约31%;洒水养护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降低混凝土拉应变水平37%,持效时间9-12h,防裂效果显著。工程中成功的早期防裂控制施工措施包括防裂控制意识及措施的提前,适时拆模及动态养护。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形成阶段的早期开裂问题,基于HIPERPAV软件,选择在0:00,4:00,8:00,12:00,16:00和20:00 6个时段铺筑混凝土面层,分别测算铺筑72h内相应的施工环境温度对面层弯拉强度和最大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铺筑的面层10h后强度开始形成,而对于4:00铺筑的面层,这一时间则是19h。面层铺筑后的13~24h是早期开裂的风险高发期,该时段内混凝土强度仍较低,若此时混凝土水化热和环境温度均较高,则结构应力迅速增长,路面随时面临早期开裂风险。因此,面层铺筑时间应避开20:00左右,考虑到白天施工方便等原因,面层的施工时间可选择在16:00之前。若需夜间施工,应选择在22:00以后。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超高层建筑中通常采用的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特点,介绍了该类结构的开裂因素,并采用数学方法描述了钢板与混凝土在水化阶段的变形协调性问题;讨论了钢板初始温度与混凝土浇筑温度差异的3种情况;对钢板与混凝土相互约束状态下的应变发展规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应变发展规律与温度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混凝土在温升阶段产生拉应力,降温阶段产生压应力,并逐步消除温升阶段积累的拉应力;在数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结构的防裂要素,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制的混凝土环形约束收缩试验装置,对部分约束条件下中低水灰比(0.30,0.35和0.40)混凝土内部(环向)拉应力及拉应力水平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通过拉应力水平预测混凝土早期开裂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约束条件下混凝土早期拉应力水平的安全控制值为50%;当早期拉应力水平超过55%时,混凝土发生开裂的危险性较大.对于拟用于工程中的混凝土,可在试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部分约束收缩试验,然后依据开裂预测模型预测其工程应用后的开裂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志勇  陈宣亦 《砖瓦》2024,(4):121-124
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会危及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容易造成结构受力体系破坏,但目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控制与管理方法的效果各不相同。基于此,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不同裂缝控制措施进行现场监测,并比较对象结构的温度和应变发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部,管道冷却法通过将管道布置在混凝土内部可以将混凝土水化热降低13℃,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仍存在最大拉伸应变。在诱导接缝法中嵌入工字形钢板,会进一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结构刚性突变区,且在诱导接缝处产生最大应变。而通过计算和设置合理的施工长度,交替施工法可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拉应变,综合考虑温度和约束因素的影响,交替施工法是最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氧化镁掺量、砂率、复合生态纤维体积掺量对于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28 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镁的掺入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也有所降低,当氧化镁和复合生态纤维复掺时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下降趋势有所改善,并达到C50混凝土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际工程中,当结构较长时,为解决砼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需留设伸缩缝或后浇缝,这对结构施工及按时投入使用都造成诸多不便。本文根据笔者在某花园住宅工程89m长地下室采用UEA补偿收缩砼,一次浇筑,不留后浇缝及膨胀带的工程实际情况,介绍UEA补偿收缩机理,并说明采用UEA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3.
韩钊  张晋萍 《山西建筑》2004,30(13):28-29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三种类型及形成成因,结合温度裂缝的特点,从设置温度伸缩缝,避开炎热天气施工,设置控制缝或后浇缝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薛礼兵  王旭峰 《结构工程师》2006,22(4):86-88,93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项较复杂的课题,理论与实践经常存在一定的偏差。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混凝土浇筑后释放大量水化热,由于体积较大,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由于约束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升降温过程中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施工难度较大。结合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有关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希望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在施工期间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重点介绍了超长混凝土结构如何有效设置后浇带及控制和抵抗施工期间温度收缩应力的具体措施,从而推广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流阻抗谱测试技术,通过预埋混凝土电阻率传感器,研究不同水灰比及粉煤灰掺量条件下混凝土的早期电阻率变化规律,比较在养护周期内湿度条件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粉煤灰混凝土在水化2h左右出现混凝土电阻率的最低值,此时溶出离子作用占优,而随水化产物的进一步生成及相互搭接,导致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曲折度上升,伴随这个过程混凝土电阻率逐渐升高。采用等量取代法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因早期水化的延迟,混凝土电阻率的最低值出现在3h~4h之间,且整个龄期内均表现出高于未掺粉煤灰混凝土的电阻率。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在高湿度下表现出低电阻率,反之亦然,即孔隙的饱和状态(包括内部湿度与自由离子活度)及分布状态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文峰 《山西建筑》2002,28(8):69-70
结合工程实例中不留后浇缝的施工经验,根据有关理论,总结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留设后浇缝的施工方法。技术特点。展望了该技术的推广前景,并指出了该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早强快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预制构件混凝土,合成了早强快凝型聚羧酸减水剂--simon600.该减水剂具有较高的水泥浆体分散性和较短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早期强度(1、3 d)有明显的提高,尤其适用于蒸养制度下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不但可以缩短静养时间,也可以在相同的蒸养时间内大幅度的提高混凝上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9.
温度收缩和自收缩是导致侧墙结构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早期收缩开裂的主要原因,考虑夏季施工混凝土高温入模时会极大提高侧墙开裂风险的现状,评估了入温度为35℃时功能材料对混凝土温度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掺加具有温升抑制及微膨胀效果的功能材料可显著降低混凝土早期绝热温升发展速率来降低实体结构温峰,同时能够在温升和温降阶段发挥全过程补偿收缩作用,从驱动力层面上降低了侧墙结构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20.
大体积高强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变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剑  刘颖浩  袁勇 《结构工程师》2012,28(1):111-116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混凝土的体量超过万立方米,尺度也比一般的构件大,研究其施工期间性能的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浇筑工艺.通过对尺寸为6m×8m×3m的大体积高强混凝土试块进行早期温度及应变监测,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早期温度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及分布规律,探讨了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机理,提出了早期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的方法,并进行了开裂分析.根据试验及分析结果,对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温度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