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壳寡糖对原料乳中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抑菌环法研究壳寡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涂布法测定壳寡糖对细菌总数、芽孢数、耐热芽孢数、嗜冷菌数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原料乳中的美兰还原变色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壳寡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原料乳中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明显延长原料乳中美兰的变色时间,对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对原料乳中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壳寡糖对原料乳中细菌总数、嗜冷菌数、芽孢数及耐热芽孢数的抑制作用和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原料乳中美兰变色时间的影响,得出壳寡糖对原料乳中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并明显的延长原料乳中美兰的变色时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添加壳寡糖的最佳分子量和浓度,应用壳寡糖的抑菌作用及生物学保健作用研制出壳寡糖功能性乳饮料.结果:①壳寡糖添加的最佳分子量2000,质量分数为0.4%;②壳寡糖功能性乳饮料的最佳配方:牛奶60%,橙汁20%6.棉白糖8%(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壳寡糖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津杯法和共培养法研究壳寡糖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及乳酸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未检测到壳寡糖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共培养法证实质量浓度为0.1 g/mL、0.2 g/mL和0.5 g/mL的壳寡糖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P<0.05),且随着壳寡糖质量浓度的升高,抑菌能力逐渐增强;0.2 g/mL的壳寡糖与乳酸菌共培养24 h对乳酸菌活菌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为开发具有抑制畜禽肠道病原菌生长、预防腹泻等作用的复合壳寡糖- 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郝振铭  孙珍 《现代食品科技》2019,35(12):216-224
本文旨在研究壳寡糖对葡萄酒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率的方法评估了壳寡糖作为葡萄酒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在抗氧化性测评方面,添加壳寡糖的葡萄酒样的原花青素、还原力、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强了107.97%、14.23%、3.96%与4.48%。在抑菌性测评方面,菌种活性与壳寡糖浓度呈负相关,当壳寡糖浓度超过500 mg/L时,所有腐败菌均可以被抑制。本文还检测了壳寡糖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检测了葡萄酒中有机酸、风味物质和生物胺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新鲜葡萄酒相比老化处理后的葡萄酒中酒石酸、酮戊二酸、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升高了0.01~1.52 mg/mL,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的含量降低了0.13~1.44 mg/mL,组胺含量升高了7.35 mg/L,而添加壳寡糖的老化葡萄酒中有机酸、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与新鲜葡萄酒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对于壳寡糖在葡萄酒中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的研究,可以对壳寡糖是否能取代SO2从而成为一种新型葡萄酒防腐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高分子原料壳聚糖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两大难题——清洁生产与安全食用,研究了内切壳聚糖酶EC.3.2.1.132在新食品原料壳寡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广泛筛查,选育产酶活性高、性能稳定、具有单一内切模式的野生菌种。综合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高效表达的基因重组工程菌,经优化发酵条件、建立简易纯化方法,获得了专一性内切壳聚糖酶。采用循环型清洁生产工艺用于新食品原料壳寡糖的工业化生产。结果从产酶量10 U/mL左右的野生型曲霉菌株Jxsd-01获得成熟基因,构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表达体系,内切壳聚糖酶蛋白产量达到0.95 g/L。采用循环型清洁生产工艺酶法生产的壳寡糖含量高达98%,聚合度n=2~10,原料转化率95%以上,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渣产生。结论内切壳聚糖酶应用于食品工业,实现新食品原料壳寡糖的工业化酶法生产,达到清洁、安全、高效的效果,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酶制备壳寡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壳聚糖酶制备壳寡糖的研究开发现状,着重阐述了酶法生产壳寡糖的工艺过程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5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4.0 g/L,MBC为8.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1.5 g/L。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2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 g/L,MBC为2.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5 g/L。与壳寡糖相比,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壳寡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透明圈法筛选,从天然土样中获得产壳聚糖酶的野生菌株6株。将其中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微生物菌株命名为BK2。用发酵酶液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壳寡糖的抑茵性和溶解性,研究结果表明,壳寡糖对一些常见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在微酸性的条件下,溶解性及抑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是壳聚糖通过物理、化学或酶水解法脱乙酰解聚而得到的降解产物。与壳聚糖和甲壳素相比,壳寡糖具有较低的分子量、较高的脱乙酰度、黏度低、溶解性高、胃肠道易吸收、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文章对壳寡糖的不同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壳寡糖在食品、农业、畜牧业以及人类健康、日化品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壳寡糖的未来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柑桔萜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柑桔萜油对食品中常见的几种腐败致病菌的抑菌实验,并研究了pH和高温处理对柑桔萜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桔萜油具有广谱的抗菌范围,尤其对霉菌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柑桔萜油抑菌活性的pH作用范围为5~9,并且热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2.
0 前言果品大量采收后,贮运和销售是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而良好的包装是避免水分散失、保持鲜度、防止病虫害、以利销售的必要保证。果品包装材料的研究与运用,日益成为人们关心与讨论的议题。本文就日本果品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作一简要评述。日本果品包装材料,一般采用合成树脂薄膜或聚氯乙烯薄膜。这些薄膜类材料,具有伸缩性好的特点,而且能较好地防止水分散发,抑制呼吸,保持鲜度。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包装后果品的鲜度,在材料的组成成分及生产工艺上,作了大量研究,并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有特殊效果的薄膜,用作不同果品的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梅干菜的无水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一种酵母菌和一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梅干菜提取物对供试的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0.1、0.3g/mL.但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香精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丁香中提取精油,研究测定了丁香精油对各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加热处理及pH对丁香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丁香精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在18.0~38.2mm之间,表明丁香精油对G+和G-细菌、霉菌和酵母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丁香精油的抑菌效果随pH的降低而增强;121℃/15min加热处理对丁香精油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丁香精油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的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溶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溶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抑菌效果,而且蜂胶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蜂花粉在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方面效果比其它蜂产品更好.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是优良的天然保健品.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大黄提取色素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用乙醇从中药大黄中提取色素 ,对大黄色素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大黄色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啤酒酵母都有抑制作用 ,其抑菌作用强弱的顺序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黑曲霉 >啤酒酵母 >大肠杆菌 ,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更为显著。实验结果同时表明 ,大黄色素在中性、酸性抑菌作用最强 ,并能耐受高温短时、超高温瞬时热处理 ,从而推断它可作为抑菌剂应用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于益生菌中的长双歧杆菌的生理影响,找到了合适的食用添加浓度的壳寡糖对于长双歧杆菌的明显促生长作用,为其作为具有减肥和保健双重功能的新兴食品添加物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木芙蓉叶的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木芙蓉叶提取物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mm;经二倍稀释法测定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mg/mL。[结论]木芙蓉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多穗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穗柯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溶剂提取多穗柯的活性成分;应用二倍稀释法对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球菌等供试菌种进行抑菌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溶剂和确定抑菌的最低浓度。结果:发现多穗柯茶叶对其中的6种供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不同提取液中7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MIC为0.03125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