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陕西省近年多雨,水利设施的使用率有所降低,加之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水利管理责任制没有解决好,水利管理工作有所放松,有的水利工程甚至出现了无人管理的现象。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刮起破坏水利设施的歪风。据不完全统计,半年多来,被盗高压输电线路27公里,低压输电和通讯线路3300公里,变压器360多台,电机1850多台,水泵1670多台,钢管胶管4.4万米,衬砌混凝土板24万块,平毁、侵种渠道3500多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水利工程设施破坏以关中地区最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灌区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以及各地的井站水利工程。这些破坏活动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1984年,由于人为破坏,水毁和基建占地等原因,已减少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目前还有100多万亩有效面积不能正常放水灌溉。  相似文献   

2.
周至县是我省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土地肥沃,气侯温和,适宜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以及蔬菜瓜果生长。现就8个灌区(其中县管5个,乡管3个,除井泉排灌站外,均属自收自支单位)的调查作一简单介绍。8个灌区设施面积共34.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6%,占全县水利设施面积的56.5%,有效灌溉面积26.45万亩。8个灌区投入运行后,粮食亩产由1957年的241.3kg 提高到1982年的432kg,为工农业生产、人畜饮水、改变生态环境、振兴周至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岐山县青化乡属于冯家山灌区,全乡共有耕地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万亩,实灌面积3.3万亩,占水利设施面积的83%。各级渠道共197km,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800多座。近年来由于重用轻管,致使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效益逐年下降。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前修复后损坏的问题十分严重。1989年初,青化乡党委、乡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成立乡管护水利设施专业队,坚持常年管护不间断。在公开招聘队员的基础上经过组织审查,确定了11名德才兼备热爱水利建设事业,有一定业务专长,熟悉并热爱农村工作的水利人员组成专业队,并选择了从事农村工作多年,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的刘仲林同志担任队长。专业队一成  相似文献   

4.
我区有17处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0.3万hm~2,占全区水浇地面积的25%。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各项水利法规的颁布实施,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在确保我区农业生产攀登新台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1管理单位经济困难,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益趋于下降据1991年统计,16个万亩以上灌区(不包括辛集市石津灌渠),有5个经费入不敷出,7个收支大体持平。一些灌区仍摆脱不了“工程投资靠国家,没水放了就放假”  相似文献   

5.
何权 《水利天地》2002,(8):25-25
泵站工程在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水利的具体体现,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江河提水泵站工程3 422处,在全省322个万亩以上的灌区中,江河提水渠首泵站87处,灌溉面积达336.87万亩,占全省总灌溉面积2 621万亩的12.85%,在连续多年的大旱中,为稳定全省水稻产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区是陕西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灌区灌溉设计面积291.6万亩,有效面积283万亩。1994和1995两年的持续干旱,宝鸡峡灌区河源来水缺乏,严重影响了灌区农业的发展。据统计,1994年灌区缺水5.48亿立方米,粮食总产12.45亿公斤,较1993年的15.04亿公斤减产17%。1995年灌区缺水6.45亿立方米,灌区56万亩秋粮作物未能播种。较1993年减产30%。沉痛教训使灌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宝鸡峡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大型灌区,在现有的水利设施条件下,要保证灌区农业的全面丰收,在抓好开源和节水灌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  相似文献   

7.
宁夏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上游,是全国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有效灌溉面积为550万亩,约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90%;年产粮食15.5亿公斤,占全区总产量的75%;灌区工农业产值分别占全区的97%和87%,灌区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但是,由于整个灌区工程老化损坏严重,供水能力下降,效益难以保持,制约了我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程老化损坏现状 工程老化失修,致使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地处关中腹地的兴平县,水利条件优越,1980年,该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3.1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2%。其中早、涝保收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6.5%,1980年后,随着水利投资的逐年减少,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以及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周至县经过建国47年的发展和开拓,初步奠定了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形成了农田水利、社会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新体系.据最新调查,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11751处,其中水库11座(总库容1070万方),引水渠道125条(总长度76O公里),抽水站61处(总装机1476千瓦),机井5O66眼,排水系统5处(总长度296公里),成立国有、乡有灌区8处;有水利设施面积57.05万亩,有效面积53.28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4O.25万亩.全县15条主要河流,现有堤防176公里,主要堤防90公里,管理人员70多人.周至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3%,已治理面积达228.1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6.42%.建设“四田”3.4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2.45万亩,水保种草1.18万亩,封山育林17.03万亩.21万亩低洼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大中型灌区特点深化灌区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5600处,灌溉面积3.3亿亩,其中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220处,灌溉面积1.7亿亩。大中型灌区水土资源条件好,设施完好程度高,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骨干基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正确认识大中型国有灌区特点和规律,是搞好灌区体制改革的前提 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国家投资加上农民集资、投劳,形成了灌区的巨额固定  相似文献   

11.
何立斌 《中国水利》2005,(18):61-61,63
九龙滩提水灌区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3万hm2.近年来,金堂县把九龙滩提水灌区改革作为推进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采取"三个统筹",即县里统筹解决基本运行费用、乡镇统筹收取水费、灌区管理处统筹安排用水的办法,使水利设施管理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春灌用水量成倍增长,灌区改造后渠道水利用率由72%提高到95%左右,受益农田亩用水量下降近18%,灌区年节水能力达到700余万m3.  相似文献   

12.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发展问题,我省农村水利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灌区建设的发展史。据统计,2012年全省耕地面积5993万亩,基本农田42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6万亩。万亩以上灌区180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3个,灌溉面积1227万亩。连续十年来,大型灌区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全省粮食总量的1/3以上,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更加关心大型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逐年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  相似文献   

13.
洛惠渠地处渭北旱塬地带,现有干支渠13条,斗渠237条,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多年来,我局在灌区积极推进“三改两全”园田化,狠抓灌溉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等。目前,灌区的小畦节水技术已日臻完善,并初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益化。全灌区已建成方田示范区5万亩,推广U型渠道衬砌200公里;小畦灌面积已占有效面积的50%以上;实行小畦灌后,全灌区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年增灌农田30万亩次。近两年,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灌区粮食亩产还达720公斤,棉花亩产达75公斤,并创造了5万亩的“吨粮田”。仅节水一项,全灌区年增农业产值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淮阴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7处,设计灌溉面积94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有效灌溉面积达800万亩,水稻面积近700万亩。这些灌区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和管理运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灌排工程体系,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1991年,全市粮食总产517.15万吨,其中灌区稻麦产量439万吨,占总产量的85%左右。灌区的兴建对于全市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品的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区建成各类水利设施2172处,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32.3万多亩。但多年来,实灌面积一直徘徊在10万亩左右,早灾严重的1987年,实灌面积才达到24万亩,效益很低,其原因与人们对水利的认识、管理体制、灌区配套情况及其它农业措施的配合等有关。针对这种状况,兹就如何提高延安地区灌溉效益进行探讨。 (一)改革管理体制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发展水利创造了新的条件。农民已经不满足于广种薄收,而是朝着少种高产稳产方向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发展水利。这种要求是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力争1961年我区农业增产计划的实现,特别是占全区播种面积60%以上,近1,000万亩的小麦获得个较好的收成,根据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精神,我区今年春灌任务订为320万亩;其中小麦220万亩,棉秋田100万亩。根据小麦、棉秋田冬浇情况,春浇工作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1 灌区概况 我省渭河流域有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等10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21个,设施灌溉面积1214.72万亩,占全省设施灌溉面积的54%。这一区域南依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东到撞关,东西长约360km,南北宽约30~80km,土地总面积5.54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9%。灌区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海拔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河南省宝丰县大搞合作治水,水浇地面积由解放初期的8500万亩发展到29.2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由于水利部门和乡村干部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地块划小,工分取消,合作治水,实在难搞”。因而放松了对合作治水、管水的领导,曾一度出现砸锅分铁,拆扒井房,机泵分家,平渠种地等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据1984年统计,自流灌区渠系完好率占39.5%,建  相似文献   

19.
水库灌区如何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提高灌溉保证率,确保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 ?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以宝鸡市为例,试作初步探讨。 宝鸡市水库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宝鸡市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水库供给。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 129座,陂塘 703座,总库容近 6亿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 250多万亩,其中水库灌区占 85%以上。这批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水库灌区骨干工程普遍老化失修,加上人为破坏,险工险段…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秋,我们和省直五大灌区九地市的30多名干部走访了榆林地区六县十个灌区,参观学习水利管理工作的经验。据了解榆林全区水地设施面积129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实灌面积达到95万亩,实灌占有效的85%。同时,还涌现出芦河渠、响水渠、石湾渠等一批“三个一样”(即设施、有效、实灌三个面积一样)的典型。1989年全区水费总收入184.5万元,比1983年增长3倍,达到简单再生产的(维修费、运行管理费自给)水管单位由1983年的3个增加到19个。在深化改革中,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区水利管理工作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今日榆林面目为之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