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互联网周刊》2002,(31):52-53
目前在电信业使用较多的存储方式是NAS,然而数据存储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使得NAS技术自身也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中安放一台使用 CD-ROM的 NAS产品意义究竟有多大?今天 NAS产品的应用前景如何?未来的 NAS技术又将如何发展?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且看——  相似文献   

3.
史明宏  唐浩 《计算机工程》2004,30(7):150-153
在使用千兆网技术建立千兆勘探存储专网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NAS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实践证明NAS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微型计算机》2014,(1):90-93
除了能为用户提供安全、集中的大容量家庭存储池,NAS的易用性和功能特性也在不断增强。例如群晖就为自家产品精心打造了套件中心,其中拥有众多官方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扩展程序,并在不断推陈出新。这赋予了群晖DS系列NAS相当优秀的可持续扩展能力。但过多的应用搭配方案也吓住了不少初级用户,这让他们觉得复杂难控,不敢轻易去尝试搭建一个家庭NAS。就家庭应用来说真的这么困难吗?我们以DS412+为基础,体验了家庭用户最关心的多媒体应用,实际使用告诉我们这并不困难,更重要的是它对电视、移动设备的良好支持将带给用户被多媒体集群包围的良好体验…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数字信息爆炸性增长和关键应用需求,大容量、高可用性的存储系统成为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多个NAS融合成NAS(NASC:NAS luster),以满足海量存储需求;为保证高可用性的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NASC网络备份系统(简称NASCC),使用户应用关键性数据可同时镜像到NASC中的两个或更多个NAS节点,也可将NAS中备份数据恢复到用户指定的设备。并且,当某个NAS节点出现故障时,其冗余备份NAS自动接替其备份/恢复任务,保证用户备份/恢复数据的高可用性。本文将重点描述NASCC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NAS网络附加存储系统是如今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存储系统之一。网络存储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应用的效率,也使其数据安全性问题显得越发的重要。本文以NAS数据存储与访问的安全性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将数字签名与数据加密相结合的算法,在传统RAID5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写磁盘密码"的概念,实现对存储数据的加密以及保证NAS系统数据写入的不可抵赖性。  相似文献   

7.
1Gbps以太网标准已出台,未来10Gbps也不是远在天边的梦想,除了CPU处理能力会一往无前地不断提升外,网络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在突飞猛进,所以在一个网络环境中同时采用SAN与NAS技术是大势所趋。2种技术融合使用既可以打破NAS只处理文件请求的局限性,又可以把传统磁盘连接转变为光纤连接,提高存储部分的带宽性能,还可以在一个存储结构中引入多个NAS,通过SAN连接存储,实现负载均衡,改善NAS处理能力,同时开放现存的存储设备,不只限制在连接NAS范围内。 下面的案例是SAN和NAS技术融合的一个绝好例证。  相似文献   

8.
吴敌 《个人电脑》2003,9(12):139-148
针对小型办公环境或工作组应用的NAS设备为我们增加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使用起来比以往更加易用,差不多做到了“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9.
NAS和SAN分别在中低端和高端应用领域各自占据一席之地。NAS有着优越的性价比和良好的技术继承性,易于实施,这是中小型企业热衷于它的根本原因;而SAN的卓越性能和高可靠性是其在大型企业中得以普遍实施的基础。但由于实施SAN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业界对于NAS向高端领域挺进的呼声越来越强,很多兼容SAN和NAS的设备与技术方案也不断出现在行业客户的采购清单中,NAS的高端化一时之间成了热门话题。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存储设备提供商将NAS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环境,NAS开始遇到两个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型计算机》近来有关NAS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有购买它的冲动!但问题是NAS的操作会不会很难?尤其与BT下载有关的操作是否需要复杂的设置。另外,听说要在网络中找到拉入的NAS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连NAS的影子都找不到。还谈什么使用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NAS的工作原理与优点,根据网络存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加密NAS的应用需求.研究了以MPC8379E为主控芯片的AES加密NAS的解决方案,并详细论述了NAS加密密钥管理的实现方法.该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加密NAS的访问控制与算法密钥管理,保证了数据加密存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刘晖 《个人电脑》2009,15(3):104-106
我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里使用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但错误的选择则会面临严重的兼容性梦魇。有时候,我们可能希望能够用一些小的设备借助流媒体的形式通过网络存储(NAS)应用,甚至支持音乐、数据和电影的移动电话在家庭网络中随时随地共享内容。然而实际上,要这样做可能会很困难,  相似文献   

13.
现在网络存储已经开始成为IT行业的热点,无论是SAN,还是NAS都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进行挖掘。在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存储系统方案的设计当中,使用了iSCSI这种技术,在SAN和NAS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相似文献   

14.
clie 《电脑迷》2010,(11):52-52
不少家庭都同时拥有台机和笔记本,随着互联网应用和高清应用的普及,不仅对存储容星有需求,对于交换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使用传统闪存盘、移动硬盘交换,由于共享不便或者USB速度的限制,费时费力,并且性能不佳,于是不少用户就有了网络存储服务(NAS)的需求。借助NAS,我们可以在家中任何地方访问文件存储服务器,共享文件,另外,不少NAS还可以兼顾P2P下载,让下载更加方便,不用24小时开机,更加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微软在国内正式发布了专门支持NAS设备的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WSS 2003),一时间,平静的NAS市场又起波澜。有分析人士甚至指出,WSS 2003一旦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将引发NAS市场重新洗牌。 更容易、更便宜地开发基于NAS的应用,把NAS应用从简单的数据存储、文件共享提升到解决实际应用的层面,并降低总拥有成本(TCO)是WSS 2003的价值所在。 WSS 2003为NAS注入了新的内涵,正谱写NAS应用的新篇章。 作为用户,你会不会选用基于WSS2003的NAS产品呢?  相似文献   

16.
刘超  谢蜻 《微电脑世界》2002,(18):44-45,48-53
尽管“9.11”的阴云尚未完全散去,但这仍不能抹煞金秋带给人们的富足与安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告别了炎热的酷暑,迎来了2002年的秋天。在这举家团圆、喜庆丰收之季,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与我们同行的其实还有另一位网络存储领域的朋友——NAS(Net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在当今这个数字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各行各业应用的迅速普及,NAS终于也和我们一起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王阔 《微型计算机》2005,(13):36-37
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使得数据的存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网络技术大范围应用的今天,网络数据存储设备正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虽然传统的服务器可以提供较完善的网络数据管理,但其存在的种种不足让人们希望能有另外一种更高效、更安全、更方便的网络存储解决方案。于是,NAS被推上了前台,我们将要介绍的TeraStation就是众多NAS设备中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Maxtor唱出NAS     
近期Maxtor公司和其大陆NAS产品总代理MaxChannel,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其MaxAttach网络附加存储设备(NAS)——NAS3000和NAS4000两个系列的产品。为进一步了解Maxtor在NAS领域的技术和动向,记者采访了Maxtor大中国区总经理高俊华先生,高先生指出,虽然NAS是去年年底刚刚在美国提出,但由于其明显的技术先进性,发展十分迅速。此次在国内发  相似文献   

19.
《新电脑》2013,(10):81-8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共享应用已经无处不在,而NAS系统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简称,意为网络附加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和集中化管理的设备,以方便网络中各种设备随时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20.
NAS存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存储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该文系统地分析了网络存储的结构及特点,研究了NAS主要技术的实现,并通过实例说明了NAS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