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红安 《安徽建筑》2007,14(4):35-36
文章阐述了城市中古建筑遗产与现代城市之间的矛盾,并对不同的古建筑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不同古建筑遗产类型的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和方法,以期改善当前我国古建筑遗产保护的不合理现状。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8,(19)
正在面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怎样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体系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信阳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日益成为信阳建设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信阳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希望能为相关保护提供参考。信阳建筑遗产丰富,但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如何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方案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成为目前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了近代建筑遗产的认知和保护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意义,并以镇江的近代建筑遗产为例,介绍了其相关情况并分析了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对其根源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应如何看待和处理做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遗产城市保留了某个历史时代的典型特征,表现出传统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新的开发建设必须以保护为主,力求与整体风貌相协调。但是否所有的建筑都必须中规中矩、不得越雷池半步?也不尽然。至少,有一个遗产城市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城市在奥地利南部,叫做“格拉茨(Graz)”。  相似文献   

7.
金一 《城市建筑》2014,(12):257-257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崛起,城市建筑遗产遭到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值得探讨。本文以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真实性保护的角度,结合建筑遗产发展现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洛阳城市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出发,通过对洛阳的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梳理、分析,针对当前洛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和矛盾,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建议,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戴路  任壮 《建筑与文化》2016,(11):219-221
建筑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对建筑而言不可或缺,对建筑遗产亦是如此。城市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环境的塑造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建筑遗产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例,对城市现代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特点和当前现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其保护和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是一个新的课题,该课题具有丰富内涵。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及城市文脉传承现状经历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分析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重价值属性进行了解析,见证民族及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价值,体现科学进步的技术价值,承载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蕴含现代审美的艺术价值,并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根据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提出了做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推进城市文脉传承的3个举措,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2.
闫昆峰 《山西建筑》2011,37(9):30-31
对我国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进程、现状及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现实矛盾,我国目前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引导人们加强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工业、建筑、经济等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存在。由于社会的产业调整,城市规划的特殊需要,技术发展导致的淘汰速度快等因素造成老工业建筑凋零。在社会倡导低碳的口号下,基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探讨老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十分迫切,因此,从工业遗产的再生设计方法出发,对探究工业遗产的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历史建筑保护方法需要引起人们思考。在总结哈尔滨市对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些具体做法之后,提出对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见解,并强调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锡都个旧拥有悠久的锡矿采炼史, 催生了以鸡街火车站①为代表的工业建筑遗产 群。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复杂的社会背 景下,该地区建筑呈现出多元化风貌特征。通 过对锡工业建筑历史的追溯、特征的解析和 价值的解读,客观地分析了工业遗产面临的 诸多问题,借鉴国外遗产廊道实例,提出绿色 廊道、游道、遗产、解说策略等个旧工业建筑 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间营建口诀和建房歌谣在土家族传统建筑工艺和建房习俗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重要的口头建筑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下,很多传统的营建口诀、仪式歌谣逐渐失传,建房习俗逐渐消逝,整理和研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保护建筑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豪中  徐娅  武鹏 《工业建筑》2008,38(1):54-57
在建筑文化遗产中,火车站常常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技术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火车站是需要保护的历史遗产之一,但是在中国,甚至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人们的忽视火车站往往遭到了极大破坏。加拿大首先意识到应该对遗留下来的老火车站给予保护,这一方面是由于加拿大早期铁路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也说明加拿大对其并不久远的国家历史的重视。研究加拿大基于实际、历史和环境对老火车站的保护体系和火车站修复计划可利用的资金来源,并总结出一套保护方法,对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工业建筑遗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文化和经济价值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再生,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以无锡"西水东"这个住宅开发项目为蓝本,通过对"西水东"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分析与总结,探讨住宅项目中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能性与再利用的策略,明确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记忆的积淀、城市生机魅力的保持以及对城市文化复兴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