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桂玲  刘玉岩 《核技术》1994,17(3):136-139
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根据辐射损伤密度沿粒子的径迹分布规律,测定了经3、4cm空气降能和φ1mm孔准直的α粒子(5.15MeV)的Bragg峰位。对于通过3cm空气后能量降至~1.2MeV的α粒子,在CR-39中的Bragg峰位大约在7μm深度处,理论计算值在6.14μm,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根据辐射损伤密度沿粒子的径迹分布规律,测定了经3、4cm空气降能和φ1mm孔准直的α粒子(5.15MeV)的Bragg峰位。对于通过3cm空气后能量降至~12MeV的α粒子,在CR-39中的Bragg峰位大约在7μm深度处,理论计算值在6.14μm,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刘蕴忠  张正 《同位素》1994,7(1):33-36
^99Tc^m-DTPA-HSA心血池显像剂于20只家兔进行实验研究,并与^99Tc^m-RBC(体内法)及^99Tc^m-HSA进行比较。由^99Tc^m=DTPA-HSA所得心血池显像的图像清晰。生物学分布研究表明,^99Tc^m-DTPA-HSA在肝和肺的浓聚较^99Tc^m-RBC及^99Tc^m-HSA略低。心/肝放射性比值,^99Tc^m-DTPA-HSA为0.85,^99Tc^m-R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法制备^99Tc^m-Q3(^99Tc^m-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二「三(3-甲氧基-1-丙基)膦」);家兔注射^99Tc^m-Q3后定时采血,绘制血药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分析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制备^99Tc^m-Q3的最佳配方为KOH溶液30μL,SnCl2.2H2O溶液20μL,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20mg和三(2-甲摒在0-1-丙基)膦5  相似文献   

5.
采用与生物样品等效的CR-39作为固体径迹探测器来测定7MeV/u16O6+离子注入该种材料中的投影射程,利用实验观测到的数据,采用蚀刻速率比和剩余射程统计分布规律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这种重离子在CR-39中的投影射程(即离子注入深度).两者符合较好,分别为32.5±6.2μm和30.5±6μm。本工作为重离子注入生物样品定点定位诱变研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
韦伦存  丁富荣 《核技术》1994,17(3):140-144
在本征型GaAs中注入2.0MeV(剂量1.0×10^15/cm^2)+2.9MeV(剂量1.1×10^15/cm^2)的^16O,使氧在约1.5-2.5μm之间形成均匀分布。注入样品分别经400-800℃、15min热退火后的电阻率测量表明,经500℃和600℃退火后的样品具有高的电阻率(~10^8Ω·cm);而当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其电阻率逐渐下降,并具有p型导电行为。沟道RBS分析表明,当  相似文献   

7.
朱钧清  罗世能 《同位素》1999,12(1):10-13
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制备了^99Tc^m-CQDO及其甲基硼酸加成物^99Tc^m-CQDO-MeB经萃取纯化,其放化纯度均〉90%。小鼠体内分布表明,两者均能被小鼠心肌迅速摄取;^99Tc^m-CQDO的心肌清除快,10min时已清除至(5.88±1.66)%ID/g;而^99Tc^m-CQDO-MeB在心肌内却有较长的滞留时间,60min时心肌摄取仍有(7.42±0.17)%ID/g。两者在血中  相似文献   

8.
CR—39探测器测量中子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文斌  周克勤 《辐射防护》1999,19(5):382-386
研究了应用CR-39探测器测量中子剂量的方法,蚀刻条件,刻度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最佳蚀刻条件为:6.5mol/L KOH,70℃,h刻度系数为7.0×10^-3mSv/(径迹数.cm^-2),最低可探测下限为0.06mSv,可用于一般中子-γ混合辐射场中中子剂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对^99Tc^m-MIBI和^99Tc^m-GSH在荷骨肉瘤裸鼠,荷乳癌EAC和荷肉瘤S180小鼠体内的摄取分布进行实验研究,以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静脉注射^99Tc^m-MIBI,小鼠肿瘤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肝脏,心脏及膀胱有明显放射性浓聚,除血,脑及脾外,靶与非靶放射性比)T/NT)均〈1.0;15及90min乳癌EAC和肉瘤S180中的放射性摄取分别为1.48、1.0  相似文献   

10.
李林  邓候富行 《同位素》2000,13(1):41-44
使用亲肿瘤显像剂^99Tc^m(V)-DMSA,对16例经^153Sm-EDTMP治疗2~8个疗程后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随访显像研究。结果表明,中轴骨转移灶的消失率为48.1%,四枝骨转移灶消失率为41.9%,总有骨转移灶消失率为45.8%,^99Tc^m(V)-DMSA具有亲肿瘤特性和亲骨性,对于^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疗效的随访,具有理论上的可信性和客观性;对于^153Sm-ED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