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源市作为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通过4年多的试点建设,为我国北方地区和同类地区探索了一条新的节水道路,为全国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丈中指出在今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要采取的和应对措施,阐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提升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定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正定县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始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并开展了相关节水工作,2004年12月,正定县被确定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从此全县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协调产业结构,完善工程技术体系,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全面、系统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正在根据自身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就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节水对策与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定县自2004年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积极协调产业结构,完善高效工程技术体系,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取得了相当成绩,为促进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鞍山市是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水利部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以来,在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以节水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在调研浙江省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基础上,分析浙江省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现状。总结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水资源紧缺,利用效率偏低,利用方式粗放,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要采取优化配置水资源节水、依靠政策引导节水、价格杠杆节水、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法治节水、宣传教育节水等科学举措,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工程计量设施、多方筹措加大节水资金投入,从而加快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水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节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现社会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目标.不仅靠工程措施,更重要的还要加强节水观念、习俗、道德、制度、科技等社会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优良的节水文化氛围.笔者拟结合东台市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对加强节水型社会的文化建设问题作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董维全 《中国水利》2005,(13):213-215
四川省绵阳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科技城进程中,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绵阳市水资源相对丰沛,国家确定绵阳为试点,旨在通过试点探索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泰安市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泰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实践、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以全面提升泰安市全社会节水意识,增强泰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金扬 《中国水利》2005,(13):207-209
在认真分析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国内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了重庆市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制定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节水工程体系建设以及以舆论宣传教育、加强政府统筹领导的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华 《中国水利》2005,(13):100-103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探讨,明确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与任务,根据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以及我国国情和体制与机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庆 《中国水利》2006,(3):50-51,49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从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节水体系;促进节水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发展与节水的双赢等几方面提出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陕西省榆林市紧紧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动力,以节水工程建设为重点,用了近5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成功创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模式”,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和经济高速发展对用水的需求.榆林市的实践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安阳市以2008年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坚持责任明细化、管理精细化、措施具体化、宣传立体化“四化”为一体,有力地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陕西省榆林市紧紧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动力、以节水工程建设为重点,用了近5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成功创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模式",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和经济高速发展对用水的需求。榆林市的实践,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危机的根本出路,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思路的重大转折。西北内陆河流域黑河中游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是新时期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和现代水利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以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明晰水权为目标的节水型试点建设工作,将逐步显示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是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在2006年被水利部列入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大节水工程建设投入,在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可观成效。大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为我省探索一条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全新的启示。一、大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一)大庆市水资源状况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嫩江左岸低平原区,属嫩江洪泛区,乌裕尔河、双阳河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山西水利》2007,23(3):47-49
清徐县是山西省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在对清徐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和内容,认为其经验对其他市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实践总结认为:节水型社会包含的特征是微观上水资源利用和配置的高效率,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水权科学分配、用水计量监测和节水工程等三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节水型社会建设后评价在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长沙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例,结合改进的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其效果进行后评价,评价结果为:试点建设基本实现了目标而且具有可持续性;得分为85.10分,达到了良好水平。对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后评价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而且经过3 a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和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也已基本建立,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工程技术基本完善。然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继续进行深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