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方法研究地壳结构,通常借助于广角反射或折射,即地震地壳测深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莫霍面及其上覆层的粗略结构。研究地壳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长排列的反射波多次叠加技术。如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大陆地壳深反射剖面(COCORP)测量,能较好地研究深部地壳结构,揭露深部重要的地质现象。但其讯噪比及分辩力还有待提高。本文所介绍的全地壳地震反射剖面是以宽线技术为基础,结合大陆地壳深反射剖面的某些技术特点,而形成一种新的反射地震剖面。它不仅对中、浅层反射有较高的讯噪比和分辩力,而且对深部地壳反射同样有效。研究表明,浅部多次反射波由于吸收作用所造成的强烈衰减远大于同时间到达的深部一次反射波,因而在较短排列情况下(2000米左右)也能有效地研究包括莫霍面在内的深部地壳反射。所得剖面能作全地壳整体解剖,并与找油气(或找矿)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以低廉的附加费用取得深部资料。鉴于工作方法及剖面特点有别于大陆地壳深反射剖面(COCORP),故称为“全地壳地震反射剖面”。本文着重介绍它的方法技术特点及地质效果,并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执行DY95-9航次勘探任务的海洋4号船,自5月19日赴东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工作以来捷报频传。在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海洋4号船科技工作者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截至7月14日,共完成温盐深测站3个、多波束测深4324.58公里、覆盖面积3.0796万平方公里、磁力测量2382.5公里、浅层剖面706.84公晨、无缆抓斗站位48个、多频探测713公里,并在7月14日利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成功地采集到11.3米的泥样,创该局大洋勘探活塞取样新纪录。海洋4号船赴东太平洋勘探传捷报…  相似文献   

3.
日本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艘能钻探地球深部地层的勘探船。此船全长190米,宽32米,总重3.1万吨,能在水深2500米以上的海底进行钻探。总投资570亿日元,计划明年建造,2003年投入使用。建造此船的目的是:准备执行行“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了解海洋地壳的构成,研究2亿年前的地球气候变化、生物活动、地壳变动等状况,并预测今后地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地慢物质的研究,为各国所关注。日本科技厅及其所属单位海洋科技中心,准备通过国际会议场合,提案“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并争取费用,建造“地球…  相似文献   

4.
114 航次在大西洋亚南极区内发现完整的沉积记录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海洋学会(JOIDES)“决心”(Resolution)号钻探船114航次(1987年3月)的目的是在大西洋的南极及亚南极区采集记录晚白垩世直到新生代古海洋史的沉积记录。在本航次中于7个站位采集了能代表南大洋亚南极区最近90百万年历史的2300米沉积物。此沉积记录是解释新生代古海洋事件的有力的基准,并且是校验所有南大洋记录中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地球科学探测项目基地,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地壳一号”正在做启用前的各项准备。“地壳一号”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入地”计划迈入关键第一步。这一步也将为缓解我国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提供重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投资 5 6 7亿日元 ,建造世界最大大洋钻探船“地球”号 ,最近在日本冈山县玉野市三井造船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该船全长 2 10米 ,宽 38米 ,排水量 5 75万吨 ,可搭乘人员 15 0名。船上载有最新技术的升降装置 ,能够从水深 40 0 0米的海底 ,对地壳和地幔进行钻探 ,最深可钻入海底 70 0 0米 ,直接提取沉积物和地球深层的连续岩心 ,用于研究地球结构、历史及其与地震、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科学问题。该船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海底钻探能力 ,在调查和研究“可燃冰”等新的海底能源中 ,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大洋钻探船“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苏对太平洋至亚洲大陆过渡带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与地动力学合作研究期间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结果。根据地震、地质、岩石学、重力、磁力、大地电磁和热流测量的综合解释,编制了构造圈300千米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并对沿该综合地质调查剖面的深部温度和可视为软流圈上部界面的部分溶融层的深度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东海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剖面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63”子课题研究成果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 ,对东海南部方向为118 68°、长度为 72 5km的重力、磁力、地震综合探测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与研究 ,制作了该剖面的岩石圈地学断面图。在此基础上 ,对研究区地壳结构、冲绳海槽盆地的成因与性质 ,以及菲律宾板块西缘俯冲带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基隆凹陷深部地层及岩浆岩的分布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海洋平台万吨级上部组块安装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单船浮托由于受到驳船吃水等因素的限制,已无法满足上部组块重量逐渐增大的需求,探讨并分析双船浮托安装的可行性,对海洋平台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海洋石油225”号和“海洋石油226”号双船的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对横浪作用下双船浮托安装进行了试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行业新闻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5):384-384
青藏高原深部地震难题被攻克据悉,青藏高原羌塘地区采用深部地震方法能否得到莫霍面反射资料,一直是全球地球物理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组织多次深部地震探测试验,均未获得有效莫霍面反射。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西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青藏高原队成功实施青藏高原腹地50米井深钻探,采用1000千克大药量激发和长排列接收,首次在羌塘地区获得连续性较好的莫霍面反射。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高锐教授介绍,深地震反射技术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震反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深地震反射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反射地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深反射地震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研究大陆基底、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和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技术手段。自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利用该技术研究地壳结构深部构造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获得了岩石圈形成与演化、地球深部构造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深部地质构造问题提供了较可靠的地震学依据。由于深反射地震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和准确可靠等特点,在今后一段时期,深反射地震技术仍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和深部地壳细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海底ZD、3D多分量(4C)勘探采集地震记录的需求,SchlumbefgerGeco-Prakla公司最近增派了一艘4C地震勘探船到北海。这家公司证实全球4C勘探使石油公司迅速明白了4C资料的价值,尤其对含气成像及用常规海上拖缆数据无法探测到的低阻抗差地区成像寻找油气卓有成效。首先在北海,新的勘探船GecoBluefin计划与GecoAngler一起进行4C地震勘探工作。根据Geco-Prakla公司,其铺展最大电缆容量为54000m,可进行Nessie4C多波排列即Schlumberger多分量海底采集系统。该勘探船具有一个动态定位系统,设计允许风速可达每小时40海里和…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3):36-36
近日获悉,中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中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海豹"系列浅水气枪震源船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气枪是海上地震勘探区域的主要激发震源,广泛使用于包括沿海带和内陆湖的浅水域,以及大陆架和深海探区的海上勘探。因此,承载气枪的气枪震源船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成为了重点设备,并在海洋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为了满足地震激发的基本技术要求而设计的浅水气枪震源船,需要考虑的是气枪阵列几何尺寸、气枪类型、气枪激发间隔,以及船体和船上设备的抗震设计和吃水深度。介绍了海豹系列浅水气枪震源船的特点、野外应用和优缺点。论述目前正在建造中采用了已经获得专利申请号技术的海豹五号气枪震源船的特点和新型设计。  相似文献   

15.
1.范围号使用混乱的原因GBI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8.6条叙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液纹式连接号‘-”’,亦有示例:“150千米一200千米,-36T—-SCC,25O0元一3000元”。标准中还有这样的示例即“100kg-l50kg(100于克一150千克),34℃-29℃,(34摄氏度一39摄氏度)”。这里范围号的前后数值均加了单位。而此时作为范围号使用依据的GBITI.l-87(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9.3.6条中又有“表示偏差范围的数值按下列方式书写:”中的“门一23℃,15-20kg”,在新GBITI.l…  相似文献   

16.
“门捷列夫”号科学考察船第28航次在中太平洋盆地中部进行了地震剖面测量工作。第5和第7工区直接布置在麦哲伦高地的东北面(图1)。日本的“白岭丸”号考察船对北以马尔库斯内克海底山脉,西以马绍尔群岛,东以莱恩群岛为界的整个海域进行了区域性地质地球物理测量,1974—1978年在该海域5个大工区内进行了回声测深,连续地震剖面测量,重力测量,水下摄影,地质样品采集和其它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地壳深部岩体热能利用在我国尚属空白,岩体热能发电供热到了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执行,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然而综观现有探寻可再生能源研发方向时,觉得对一种新的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清洁、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尤其是与石油开采技术接近、具有极大现实性的“地壳深部岩体热能利用”,关注宣传得很不够。向地壳深部要非化石能源一般的地热利用,指的是深度在3000米之内的岩层热源利用;而“地壳深部岩体热能利用”,则是指深度在3000-5000米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首次开展的十大名船评选活动于2006年3月2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简称FPSO)“渤海友谊号”(所属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荣膺“中国十大名船”称号。“渤海友谊号”是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海上卸油终端、配套生产及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的大型重要设施,它的建成实现了我国FPSO设计建造零的突破。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FP-SO数量及新设计建造FPSO数量最多的国家,FPSO支撑着我国海洋石油70%的产能,…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正7 018米!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深部进军"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 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7 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属于我国实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深部探测技术与试验研究(SinoProbe)"项目在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民丰凹陷37°N、84°E建立的大地电磁标准点实测数据,对民丰凹陷深部电性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Robust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极化模式识别、静校正、二维偏离度及磁感应矢量分析,最终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对该测区的两条剖面进行了带地形的二维反演。通过对反演结果的分析可知,民丰凹陷地下结构具有较好的电性分层,结合塔东南区域地质概况,推测其莫霍面深度约为41~43km,并且推测基底发育两条断层(F1、F2)。另外通过计算民丰凹陷地壳构造特征参数得出该区地壳结构适宜油气成藏,烃源岩发育,但成熟度不高,属于一般油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