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洪水电站历史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景洪水电站水文研究中的历史洪水重现期及定量分析,并根据景洪河段复杂的河道特性,采用了适宜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延长方法推算流量,在目前条件下,推荐的历史洪水成果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评述三峡历史洪水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长江三峡河段内大量历史洪水资料的概况及其特点,并针对历史洪水的应用论述了这些资料的可靠性问题。本文从三峡河段中的调查洪水资料情况,水力特性、地质条件,修建堤防历史等方面,说明确定历史洪水的水位高程的精度是很高的,宜昌站和寸滩站水位误差约±0.5m左右,应用多种方法推求的洪峰流量,互相对照印证,说明推求方法是合理的。同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推求1153年以来历史洪峰流量的方法,说明并不会由于枝江以下长江河道某些变化而导致很大的误差。推求的各年洪峰流量误差均在允许误差10%范围以内,可以满足生产应用的要求。此外,对于推求的1870年洪峰过程线也加以论证,除以文献资种和调查人员口述记载为基础外,并应用气象、水文变化规律,阐述目前采用的过程线是适宜的。总之,认为推算的宜昌历史洪水成果可以做为三峡工程设计及防洪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庆霞  闫金波  邹涛 《人民长江》2013,44(15):14-18
长江中游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和不规律的特点。研究了洪水涨落率、来水顶托和水库调度等因素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根据实测资料,对宜昌站、枝城站和沙市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沿程水位下降趋势和比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洪水涨落率是控制各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水顶托和水库调节仅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产生局部影响。宜昌至枝城段和枝城至沙市段的水位和比降变化规律恰好相反。研究成果对水文预报、水文资料整编、水文分析计算和河演分析工作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曼宁公式在工程水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位、流速等水文工程的设计通常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洪水坡降法、曼宁公式法等方法,本文通过工程水文设计分析实例,介绍利用曼宁公式推算跨河工程设计水位、流速等工程水文参数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无实测资料小流域推求设计洪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往往无实测水文资料,设计洪水需要间接推求。工程设计时,往往需要没有实测流量资料小流域的设计流量和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根据实际工作体会和理解,以推求跨越佛垌沟的白沙水库大桥断面设计洪水为例子,对无实测资料的小流域推求暴雨洪水方法进行探讨。文章探讨用周边降水量系列资料,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方法,并做精度检验。以一个小流域的实例,阐述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水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洪流量测验是水文监测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水位资料直接推算流量进而实现天然河道洪水流量的自动测报是水文工作者探索的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简要介绍了一种近似扩散波水力学推流模型,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推流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文站水流特性,以宜昌站为例,利用蓄水后多年实测资料,分析宜昌站水位特性和洪水特性。结果表明:水位波动性增强,同流量级下水位降低,历年最高水位下降、最低水位抬高,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增长;中低水位流量呈现日周期变化,年最小流量有增大趋势,并逐渐稳定在6 000 m3/s左右,年最大流量因三峡水库调蓄得到控制,峰顶持续时间变长,年内水量变化为枯期增加、汛期减少,中低水位-流量关系呈多条单一线变化趋势。因此,根据现有水流特性变化,需调整水位和流量资料收集方式,以满足整编需要。  相似文献   

8.
以吴堡和后大成水文站为例,分析了在测验河段附近建设的工程对水文监测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水文站监测环境和水文资料系列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对水文要素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水文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工程建设的影响,两站"2010919"洪水数据与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比较,同水位流量明显偏小,若用原报汛曲线进行报汛,则精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解决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新建水位(水文)站无资料的小流域预警方案编制问题。本文以新建的黟县水位站为例,分析了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推算了设计暴雨洪水,对控制河段的水位-流量关系、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推求了预警临界雨量,为城区防洪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大青河站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推算大青河站设计洪水成果,根据河道实测断面和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相应水位,分析计算防洪设计洪水及成果合理性论证,为相应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确定中小河流预警水位,本文提出由暴雨途径或水文比拟法确定预警水位相应流量,结合洪水特性和洪水调查成果分析,科学确定洪水预警水位的计算方法。此方法可助力河流洪水风险防控“四预”机制快速完整建立,弥补中小河流因水文资料不足造成的洪水预警缺失。本文以贡水支流澄江九堡水位站为例,介绍通过区域洪水特性分析和预警河段洪水调查,确定江河预警水位的分析计算过程,该方法既符合区域洪水变化规律,又结合了测站河道特性及河段成灾水位成因,精度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所属流域内常常无水文实测流量资料,难以用流量资料推求洪水,针对此类地区设计洪水计算问题,以某一小型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暴雨洪水特性基础上,分别采用暴雨洪水法、水文比拟法、推理公式法推求水库坝址设计洪水,并结合历史洪水调查、地区等值线图综合分析取值,验证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为水库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宜昌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因素众多,上游三峡-葛洲坝水库调度、下游清江支流来水顶托,均可能导致关系曲线局部变形,从而影响报汛和预报的精度。利用水文、河道原型观测资料,结合一维水流数学模型揭示了清江顶托的机理及其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宜昌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定线、流量报汛、洪水预报等工作,还可评价顶托作用对葛洲坝电厂尾水位及发电水头影响,为电站的科学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因流量随时间急剧变化,天然河道洪水期的流量测验很难满足瞬时性和同步性条件,而且往往施测困难、危险性大、精度较低。如何用经济简便的手段取得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洪水(特别是高洪)流量资料是广大水利水文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有些水文工作者开始探索通过水位直接推算流量过程的水力学途径,为解决高洪流量测验问题和天然河道流量的自动测记问题开辟  相似文献   

15.
梁祖武 《红水河》2010,29(5):84-87
通过南流江干流各水文站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对历史洪水调查、文献资料考证及洪水成因和特性了解,利用常乐水文站、文利站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推算常乐水文站、周江口设计洪水成果,根据河道实测断面和常乐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相应水位,推算总江口~常乐站水面线,并分析计算防洪设计洪水及成果合理性论证,为合浦城区防洪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时水雨情监测数据的洪水演进机理模型叠加降雨产汇流水文模型可有效提高洪水预报精度。采用MIKE11的NAM水文模型与HD水动力模型耦合方法,收集和处理了钱塘江流域大量降雨、水位、流量等水文、地形资料,构建钱塘江衢州-澉浦段降雨径流-水动力演进模型,通过多次历史洪水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从确定性系数、水量相对误差、洪峰相对误差、水位相对误差及峰现时差等多方面进行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水文与水动力模型耦合方法可有效增加洪水预报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7.
长江防洪有关水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长江洪水的水文计算问题,建议舍弃水文系列中的不可靠的历史洪水与推算系列,直接采用1946 年以来实测系列推算频率洪水;建议从可能的暴雨分布推算可能的洪水组合,由频率法与成因法联合确定设防洪水.1998 年洪水流量不太大,洪量也与1931,1954 年大体同一等级,推断只是由于河床沙砾卵石含量增大,河床粗化面不易冲刷,从而导致1998 年洪水位最高、历时最长的一次特大洪水;建议水文部门进行全河段淤积、河床质组成的探测与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苑 《广东水利水电》2011,(3):33-34,37
应用抵偿河长法原理,以缸瓦窑站为研究对象,用本站水位后移法进行单值化处理,使洪水时绳套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转化为单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极大地简化了该站水文测验测次及水位流量关系,提高了水文资料整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对曹江流域洪水的调查考证成果及大拜水文站历史水文资料,特别是2010年曹江"9.21"大洪水实测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种频率下大拜水文站的流量和水位,为水情预报、防洪减灾及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清远市连江干流设计洪水的合理确定为研究背景,通过进行连江干流各控制断面的水位与流量系列的转换分析研究和对洪水频率计算方法的探讨,为流域洪水预报、水文分析计算和工程规划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水文资料支持,提高了设计洪水频率计算精度,为合理确定设计洪水提供科学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