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国桢 《美食》2006,(1):46-46
中国饮茶的历史最早,最懂得饮茶的真趣。客来时,饮杯茶,增进友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饮杯茶,舒筋消乏;空暇时,饮杯茶,口鼻生香;心烦时,饮杯茶,静心清神;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历来是国人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2.
以茶入菜古已有之,随着人们对茶叶以及茶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茶菜在不断涌现。相对来说,大众最为熟知也是最著名的茶菜除了茶叶煮鸡蛋,就当属龙井虾仁了。顾名思义,龙井虾仁是配以龙井茶烹制而成的虾仁,成菜虾仁鲜嫩,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是堪称一绝的杭州传统名菜。  相似文献   

3.
winnie 《上海调味品》2011,(9):24-34,36-47
以茶入馔,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原料里包含了茶的糕饼点心统统叫做“茶食”,用茶做的菜叫“茗菜”,加了茶的粥叫做“茗粥”。秋季天气干燥,而茶菜滋味平和,可以缓解秋燥。  相似文献   

4.
潘宝明 《美食》2004,(3):46-46
君山茶一直作为贡品,明朝的《茶谱》、《茶笺》、《茶疏》都曾记载了湖南君山的银针,好茶一年仅产9斤.香清芬、味鲜醇、汤碧亮、芽叶柔,嫩多毫。说是情清凉,能退热,可降火,人们以溢美之辞,赞颂此处茶非凡品.韵味幽长。1956年莱比锡世界博览会上,“君山银针”获金质奖,并赋以美称——“金镶玉”。  相似文献   

5.
茶红色素的制备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废次茶粉末为原料,对茶红色素的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确定了适宜的茶红色素制备工艺及最佳的反应pH值、温度、时间等。此外,对茶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研究,实验表明茶红色素对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论茶机与茶叶加工工程殷鸿范一、我国的茶机制造业45年来,我国的茶机制造业从无到有,饱经创业的艰难,终于自成系统,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行业。现在,全国茶机生产厂已有110多家,以茶机为主要产品的茶机厂有60多家,被吸收为茶机行业组的成员厂有20多家。年产...  相似文献   

7.
“每款茶肴,用不同茶叶烹制;成菜时,辅以同一种茶水”——创意与经典结合,美食与香茗搭配,粤菜名厨梁瑞升师傅与资深餐饮专家林世英经理根据季节时令和养生的需要,将茶和餐完美融合,推出丽轩餐厅特色茶宴。特色茶宴以六道特色菜品为主打,配以不同精品香茗,搭配巧妙,尽显出品的细腻精致。  相似文献   

8.
苏州碧螺春     
袁国桢 《美食》2004,(2):44-44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苏州太湖洞庭湖东山、西山。《清嘉录&;#183;茶贡》称:“谷雨节前,邑候(地方长官)采办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入贡,谓之‘茶贡’”;《苏州府志》也记载:“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贵。”王应奎在《柳南随笔》里对于茶的来历说得更为详细:“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当地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  相似文献   

9.
古今茶话会     
刘思龙 《美食》2004,(1):49-49
茶话会,是一种以清茶或茶点接待来客的集会,源于古代的茶宴、茶会。茶宴,即以茶来宴请宾客。茶会,是旧时人约见朋友吟诗作赋、填词绘画、切磋技艺的一种集会。  相似文献   

10.
浅谈茶联     
浅谈茶联炉火编辑先生约我谈谈“茶联”,盛情难却,勉力应之。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群众性茶文化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茶联不比茶诗,以题咏功用者为多,除供雅赏外,不少还具有广告的效果,其实用意义似胜茶诗一筹。下面试举一些联例,与大家一...  相似文献   

11.
几种激素对茶愈伤组织合成茶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长素(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以及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卞艹基腺嘌呤(6-BA),激动素(KT),玉米素(ZT)及三十烷醇(TA)等的不同浓度和不同组合,测定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的积累情况,以求得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试验证明,以4mg/L6-BA+2mg/LIAA或3mg/L6-BA+1.5mg/LIAA+2mg/LTA的组合,添加于MS培养基上,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均良好,茶氨酸含量最高可达170mg/g.  相似文献   

12.
风味独特的中国茶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云:茶为万病之药。《神农本草》亦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能祛病健身的作用,古人早已知晓,并为之广泛运用。他们以茶叶为原料,制成各种茶菜,并视此为珍品。早在春秋时期,就曾有过将茶叶制咸菜肴来招待客人的记载,且被当时的上层人士所看重。唐宋以来,各种以茶为原料的茶点、茶菜更是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3.
君山银针以优异的品质,获得1954年国际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以“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1957年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后又多次评为全国名茶。君山银针是茶中极品,同时,它的品饮也十分讲究。  相似文献   

14.
茶醋的研制     
以茶梗、茶末和陈茶(茶的副产物)及食用酒精为原料,醋酸菌为发酵菌种研制开发茶醋。将副产物浸泡得到的提取液用于食醋的酿制,食醋风味纯正、营养丰富。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滇红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生物酶法探讨其茶多糖提取工艺。在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种类、复合酶比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各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优化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选取提取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料液比构建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滇红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酶种类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质量比2∶1),复合酶添加量为0.90%(以底物质量计算),提取时间为3.0 h,提取温度45℃,料液比为1∶20(g/mL)。该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为4.22%±0.17%,与模型预测相符,可用于复合酶法提取滇红茶多糖。  相似文献   

16.
阿笑  彭元 《食品与药品》2006,8(4B):64-67
四月,杜鹃花开,茶香四溢。茶最初是作为药被人们认识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后来,茶成为我国最具风味的饮品。近年来,茶的角色也逐步地发生着变化,被用在烹饪当中。茶的搭配极广,无论是与素菜、肉类还是海鲜搭配,都能令它们产生意想不到的滋味,以茶制成的菜除了风味独特,营养上也更加丰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秋萍茶宴馆是一家经营了20年的茶宴餐厅,以上海本帮莱为基础,用茶叶替代传统调料,巧妙地融入食材,有茶香而不见茶,既完整保留了本帮菜的特色,也让传统本帮菜变得更加健康和时尚。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其茶氨酸累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素IAA和6-BA结合作用时,存在着相互效应,其中以IAA2mg/L和6-BA4mg/L时对茶氨酸累积最有利。不同碳源对于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的影响相近。增加糖浓度有利于次生代谢物的累积,茶氨酸组织的最适培养温度和茶氨酸累积温度都是25℃。暗培养比有光培养更有利于茶氨酸的累积。茶氨酸的累积曲线与愈伤组织生长密切相关,调节培养基成分使茶氨酸在茶愈伤组织(干质量)中的含量达到了201.6mg/g.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作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品质风格的重要因子。通过对发酵普洱茶中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及其载体制备的试验,以确定酵母菌和载体之间的比例。为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人工添加酵母菌,进一步改善传统发酵方法,提高普洱茶的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茶叶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茶废弃物仍然具有可利用价值,本文以开发茶废弃物新材料为目标,提出“茶木”概念并从材料成型及生物降解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述。采用热压法压制茶废弃物人造板材并测试静曲强度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土埋法测试茶废弃物聚乳酸复合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发现茶废弃物材料具有良好静曲强度并可生物降解。最后,利用该材料特性设计“茶木”系列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