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角接触球轴承的游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工况,分析了过盈配合、离心效应及温升对其径向、轴向游隙的影响,并给出了理论计算式,最后对3个厂家的同型号角接触球轴承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蒋迪永  刘飞航  陆水根 《轴承》2001,(10):29-30
角接触球轴承的承载能力由接触角α决定 ,而α是由装配时的径向游隙间接控制的。分析了当径向游隙一定时 ,轴向游隙与锁量的变化关系 ,说明了径向游隙不能采用轴向游隙参考法控制。附图 5幅  相似文献   

3.
田丰瑞 《轴承》2003,(6):11-11
通过公式分析角接触球轴承锁量与游欧的关系,讨论最大径向游欧对最小锁量的影响,以及检测手法对实测游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志英  李国庆 《轴承》2002,(2):20-21
为了解决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难以控制、合套率低的问题 ,采取修磨内圈小端面的方法较好解决此类轴承轴向游隙超差的问题。附表 2个。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径向游隙、接触角关系的推导换算,分析影响接触角的各因素,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保证接触角。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游隙的概念并分析了影响轴承径向工作游隙的主要因素,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别计算轴承配合的有效过盈量、温度、离心力对工作游隙的影响,并通过轴承实例利用VB程序实现各影响因素变化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角接触球轴承姿态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长安  沈钺  朱钧  周福章  张雷 《轴承》2001,82(11):9-13
角接触球轴承滚动体姿态角的求解历来是一较难处理的问题 ,通常采用Jones的滚道控制理论计算 ,或者采用Gupta和Harris的两种动力学理论求解。实践中人们发现滚道控制理论用于高速较为有效 ,中低速则存在较大问题 ,而两种动力学理论由于非常复杂以及其中一些力学因素难以确定 ,至今在实际应用中仍很少被采用。本文为角接触球轴承有关一般转速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简捷且较为确切的分析工具。附图 6幅 ,参考文献 6篇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四点球轴承及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误差较大且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新方法操作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检测准确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结构为:一个外圈、两个内圈;标准要求该类轴承装配时,不仅要保证其径向游隙还要保证其轴向游隙。生产该类轴承存在着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为了提高轴承的产品质量和综合使用寿命,研究探索出符合轴承质量标准要求的双列角接触球装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长政 《轴承》2002,(10):28-30
从沟道表面粗糙度、装备质量、沟道磕碰伤及钢球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噪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噪声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控制角接触球轴承配对使用中的预载荷及变形量,对各种配置形式给出了经验公式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角接触球轴承传统的装配工艺方法装球过程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轴承的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而这里所介绍的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粉碎机械的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粉碎机械重要零件之一的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的寿命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对该系列轴承的常见损坏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角接触球轴承的动特性对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可靠性及寿命等有重要影响。以弹性力学理论、滚动轴承动力学和沟道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角接触球轴承的动特性。推导了计及过盈配合量和预紧力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计算方法,并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过盈量的增大,轴向刚度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则逐渐增大,外圈过盈量影响更显著;预紧力过小时,刚度会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适当的预紧力对角接触球轴承刚度的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角接触球轴承锁球高度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偏大,造成装球困难、经常出现卡伤钢球、破坏锁点甚至磕伤沟道的现象,致使轴承噪音增大,使用寿命下降。在理论分析及实际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接触角的大小及尺寸大小调整锁球高度或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考虑因素不全面和缺陷模拟方法不逼真等问题,建立考虑缺陷因素的角接触球轴承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一种缺陷模拟方法。首先考虑轴承反力非线性因素、赫兹接触理论和传递路径中的高频共振特点,建立角接触球轴承的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提出缺陷模拟方法,引入缺陷和游隙连续性变化的关系,更真实地反映滚动体在缺陷凹坑内的真实运动轨迹,进而在动力学模型中得到缺陷的振动表征;最后通过角接触球轴承实验台对缺陷轴承进行振动测试,将实验结果和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角接触球轴承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角接触球轴承组配时需要增加一定的轴向负荷来测量凸出量与凹进量。针对原来单一负荷装置测量范围小的问题,采用组合式负荷装置,在杠杆长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套圈尺寸关系和现行工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检查双沟对端面对称度来代替检查第一沟位置的新方法,既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废品,又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王冰 《哈尔滨轴承》2011,32(2):43-44
针对双向角接触推力球轴承套圈结构特点,采用间接比较测量,解决无沟底内、外套圈磨削加工与检测,保证了产品的精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