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了污泥厌氧发酵反应器进行污泥产乙酸的小试研究。6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pH值、接种底物浓度均对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氢有较大影响。常温条件下当pH值为6.5时,其产氢率高达6.88 mL/gVS;当接种底物质量分数为10%、发酵时间为120 h时,其累积产氢量为1 122mL。与此同时,该厌氧发酵系统还具有较优的产酸特点,当未接种底物、发酵时间为120 h时其VFA含量仅为465 mg/L;当发酵底物质量分数为10%时,其VFA含量高达1 125 mg/L。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适宜的底物浓度、加速生物发酵制氢系统的启动进程并提高产氢效能,以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以葡萄糖为底物,通过摇瓶发酵试验探讨初始葡萄糖浓度对混合菌群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7、反应温度为35℃、污泥接种量为2 g MLVSS/L、发酵时间为48 h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从5 g/L增加到25 g/L时,各体系的累积产氢量呈现递增趋势,且发酵产氢途径发生变化。当底物浓度为25 g/L时,混合菌群获得最大的累积产氢量和最高的基质产氢率,分别为265.4 m L和1.42 mol/mol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189-193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调控pH促进污泥产酸及两相耦合系统定向产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以实现高效产乙酸的目的.首先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pH(7、8、9、10、11)对污泥产酸产气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H=9为最佳产酸条件,乙酸最高浓度达8.23 g/L,产乙酸速率为0.56 g/(L·d);pH=7为最佳产气条件,产气速率为35.5 mL/(L·d).而后调节产氢产酸相(A相)的pH值使两相耦合工艺先后在最佳产酸及最佳产气条件下运行,对比乙酸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系统在pH=9和pH=7下运行时所产乙酸总量分别为47.9、35.1 g,前者较后者高36.5%;虽然pH=7时能显著提高同型产乙酸相(H相)的产酸效能,但不足以抵消A相产酸不利带来的损失.可见,调控产氢产酸相的pH值为9可促进污泥产酸并实现污泥发酵定向产乙酸.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适宜的种泥热处理时间,加速生物发酵制氢系统的启动进程并提高产氢效能,以易得的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歇发酵试验,探讨了污泥在95℃热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的发酵葡萄糖产氢特性。摇瓶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值为7.0、葡萄糖浓度为10 000 mg/L、污泥接种量为2g/L等条件下,由经过不同热处理时间的颗粒污泥构建的发酵系统中,其发酵产氢量有较大不同。其中,经过45 min热处理的污泥具有更高的发酵产氢性能,在144h的发酵过程中,其累积产氢量为163.72 mL,比产氢率为19.62 mmol//gMLVSS,葡萄糖的氢气转化率达到1.72 mol/mol。颗粒污泥发酵葡萄糖的液相末端产物均以乙醇、乙酸和丁酸为主。其中,丁酸的含量接近50%,表现为丁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6.
混合菌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了2株絮凝剂产生茵,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利用制酒废水替代成本较高的传统培养基对这两株菌的混合菌(HXJ-1)的最佳产絮条件和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HXJ-1的最佳产絮务件:废水COD为12 000 mg/L,C/N值为20:1,相对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菌体浓度为1×108个/L),初始pH值为3.6(制酒废水自然pH),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所产生的絮凝剂XJBF-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平均为89.50%.以浓度为l g/L的高岭土悬浊液(93 mL)为试验对象,得出了XJBF-1的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体系的pH值为7;絮凝剂用量为2 mL;以l%的CaCl2为助凝剂,其投量为5mL.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电化学除磷过程的条件并探究反应机理,通过模拟实际污水研究了初始pH值、初始磷浓度C0及曝气强度j对电化学除磷过程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电化学除磷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TP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溶液pH值增大。当C0为5 mg/L、电解时间为60 min、初始p H值为6~8时,TP去除率达到84. 5%以上;且当初始pH值为7时,TP去除率达到最高值,为87. 69%。C0越高,TP去除率越低,但除磷的能耗也越低。当C0为9 mg/L时,电解60 min后,TP去除率为72. 79%,去除单位质量磷的能耗仅为0. 059 kW·h/g,比C0为5 mg/L时节约能耗0. 025 kW·h/g。当j为0. 14~0. 28 L/min时,电解60 min后,TP去除率达到86. 0%以上,比j为零时至少提高了43. 6%。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磷过程中存在着化学配位反应和吸附反应。当pH值为3~5时,除磷过程以化学配...  相似文献   

8.
焦伟  刘译阳 《城市勘测》2020,30(6):40-42
开展实验室模拟苯酚废水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废水曝气量为0~3L/min的条件下,随着曝气量的增大,COD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不变,光照时间为1h的条件下, 调节pH值在3~11,苯酚废水COD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pH值为11时, COD去除率又开始增 大,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COD去除率高;随着二氧化钛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增大,当二氧化钛投加量 为10g/L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二氧化钛最佳投加量为3g/L;随着苯酚废水初始浓度由75mg/L增加至300mg/L,COD去除率由78.2%降低到58.1%;反应温度的改变对COD和TOC的去除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设计开发了强化脱氮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试系统,采用耗氧呼吸速率法研究了各反应单元中的活性生物量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对各单元中活性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反应单元生物膜中的异养活性生物量占比均在60%以上。缺氧单元每个填料上的异养活性生物量平均为0.56~0.86 mg/L(以COD计,下同),好氧单元的自养活性生物量占比可达到37.6%。此外,当SCOD负荷增加0.80~9.70 g/(m2·d)时,异养活性生物量可增加0.19~0.53 mg/L;当氨氮负荷增加0~1.15 g/(m2·d)时,自养活性生物量可增加0~0.11 mg/L。  相似文献   

10.
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中温条件下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考察了pH值为5、6、7及不控制pH值下的有机酸浓度、SCOD溶出量、对VS的去除率及产气情况。结果表明,当控制pH值为6时,餐厨垃圾的水解酸化效果最好,发酵液中的VFA浓度最高,达到37.60g/L。对VS的去除率在pH值为6和7时最高,分别为64.8%和64.5%。氨氮浓度在pH值为6和7时均达到2 140 mg/L,而在更低pH值时则维持在600~700 mg/L之间。pH值为6时SCOD浓度达到85 g/L,其中VFA占SCOD的72.8%;气体产量为118.9 mL/gVS,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氢气占40.1%,二氧化碳占50.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