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符合逻辑的发展与完善,它们是20世纪建筑创作理论的主流。80年代西方兴起的解构主义及其依附的非理性主义是当前建筑创作理论中的新反叛思潮,它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7)
波普艺术因其特殊的反精英文化色彩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所提倡的生活与艺术等同、取消艺术高级与低级界限的主张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作为西方社会反文化运动浪潮的一部分,波普艺术将当时流行的大众文化从商业领域上升至美学范畴,开创了在艺术创作中将个人情感抽离的客观主义,并继承达达主义的反叛精神而将新现实主义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美学新秩序是对垄断当时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和对现代主义唯美艺术美学的摈弃。  相似文献   

3.
陈伟 《福建建筑》2006,(6):11-13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建筑运动,它在现代主义尚未退出建筑设计舞台时悄然登场。影响虽不及后者,但作为一种对传统的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和普及符合建筑风格的兴起和更迭的自然规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学界用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着西方建筑思潮。对后现代主义,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学习。这种立足于自己民族传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受学习外来的事物的姿态不可不谓是一种进步。停滞就意味着消亡,建筑设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现代主义为其以后的传承者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出现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中。尽管人们对何谓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但都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现代主义艺术在创作上越来越呈现出局限与颓势,而且现代主义所拥护的基本价值观也已经无力应对后工业化时代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寻找表现上的突破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5.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江南水乡城镇特色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在20世纪中期,在建筑规划界处于统治地位的是现代主义(Modernism)设计思想。它是以机械化大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化的产物。它讲求功能至上,追求效率,但不分民族、文化历史特色、千篇一律缺乏人情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现代主义的缺陷进行逐步反思,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思想应运而生。仿佛是经过哲学中所谓“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现代主义高树“人本主义”旗帜,与现代主义“功能至上”,“效益至上”而忽视人文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它主张创造富有情趣的城市环境空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对话;要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同时,现代主义美术不是凭空形成的,它与传统美术有着历史渊源。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燕 《安徽建筑》2013,(3):15-16
在当今社会复杂化的前提下,人们的思想也从原有的单一形态向复杂形态变化。在建筑设计上人们开始对以传统哲学思想引导下的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解构主义。然而就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的斗争的同时,建筑师哈迪德以她独特的哲学语言诠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思想不是完全"反"现代主义哲学,而是对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发展以及对解构主义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3,(9)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从发展趋势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在现代主义建筑之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是现代主义建筑没落的直接影响因素。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两者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并对现代主义建筑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星期进行详细论述,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萧默 《建筑学报》2005,(8):14-17
文章回顾了西方建筑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及各种新潮流派的发展历程,主张立足于中国国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回归现代主义的"合理主义"的基本精神,借鉴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的关注,反对新潮派的个性张扬,走中国自己的"新现代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