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伍建新 《电工技术》2020,(13):105-106
针对一起变电站RCS-9698D远动装置MSTP专线通道时通时断故障,通过检测变电站远动装置的运行指示灯、远动通信报文、远动程序、配置文件和网卡,论证故障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提出修改远动装置配置参数文件、调整合适的通信参数的相应措施。修改后对远动装置专线通道通信情况进行观察,没有再出现时通时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变电站端数据通过远动设备传给集控中心,地调主站、中调主站,实现了对变电站的远方监控。但如果自动化数据中断,远方将无法监视变电站的实时状态,因此,及时发现自动化数据中断故障,并迅速处理故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线监测装置在六盘水电力自动化中的试点应用,分析了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学军 《上海电力》2007,20(6):645-64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装置与调度端主站的互联媒介,远动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十分重要。远动系统故障时,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区段是排除故障的关键。介绍了变电站远动通道自诊断装置应用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远动通道状态监视,借助于移动GSM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提高了变电站远动通道故障的抢修效率。远动通道自诊断装置的推广应用,节约了抢修人力资源,方便了故障诊断,提高了抢修效率,将为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科学有效的工作平台,及时记录和分析设备缺陷,可以减少故障持续时间,提高通信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电力设备故障的检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福建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了多厂商互操作和信息资源共享.该方案基于现有变电站的通信资源并利用已有的远动网络通道和变电站内远动机.通过对远动规约和保护信息传输规约的研究分析,对IEC60870-5-104标准的应用层进行了扩展.在其中封装IEC60870-5-103的通用分类服务报文,有效地设计了适于保护信息在远动通道传输的规约,实现了远方对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压板等信息不停电状态下的整定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种通用的基于软硬件结合的电力系统远动双机切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用户对远动双机切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切换方式,其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在多种系统平台上实现双机双通道或者双机单通道的切换。其原理是利用变电站的间隔层进行主、备远动机之间信息的交换,主、备远动机各自判断自己的通道状态及对侧机通道的状态,决定是否进行切换。该切换方式无需考虑具体的物理通信介质,其切换条件可方便地用软件设置和更改,配置方式灵活且可降低成本。详细介绍了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该切换方式已在山西500kV晋中变电站中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远动装置作为智能变电站与调度主站信息交互的枢纽,其转发远动信息的正确性对于实现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至关重要。变电站投运前需开展远动信息校验工作,基于模拟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远动信息校验方法利用调度主站模拟系统对远动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实现了变电站与调度主站远动信息交互的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应用中,该方法保证了远动信息校验的正确性,提高了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校验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远动装置作为智能变电站与调度主站信息交互的枢纽,其转发远动信息的正确性对于实现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至关重要。变电站投运前需开展远动信息校验工作,基于模拟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远动信息校验方法,利用调度主站模拟系统对远动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实现了变电站与调度主站远动信息交互的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应用中,该方法保证了远动信息校验的正确性,提高了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校验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网自动化程度要求日益严格,变电站远动通信双机切换质量问题的不断暴露,迫切需要对远动通信双机切换进行有效的分析治理。结合江西电网,分析了远动通信双机切换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逐点同步机制的双机切换数据同步方法,通过功能实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装置,可以实时在线地对光纤通信PCM模拟远动通道进行跟踪检测。当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时,能便捷地区分出是远动通道(通信方面)还是变电站远动装置(自动化方面)的故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对该装置的方案设想、测试原理和方法、实际构造与接线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远动装置功能及常规改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远动装置作为互异厂商设备间的通信网关.比较了修改新运动装置规约库,旧远动装置转发数据和远动装置并列过渡改造方案的性能,选择了远动装置并列过渡方案.该方案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新、旧远动装置的数据进行双向交换,并分别将接收到的数据与自身直接采集到的数据整合为全站数据,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整合数据;第2阶段,确认新、旧远动装置通信可靠、通道数据正确后,修改通信机制,由旧远动装置向新远动装置单向发送数据,所有通道切换至新远动装置.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后,新、旧装置在各阶段运行稳定,数据上传时间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光缆线路中断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电厂调度专线对地调和中调远动、计量通道等重要通信通道中断,通过增设应急通信E1通道,并租用网络运营商光纤承载的专线通道,消除原通信系统的不安全和不可靠因素,确保电网通信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
宁东供电局35 kV变电站远动配电系统因不具备电力专线通道而使用了公网通信,其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为了提高其安全强度,需要使用远动通信安全网关在主站及厂站之间建立安全加密通道,通过对数据的加密保证通道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远动通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装置健康状态、映射表关联模式的远动双测控实现方法,实现了一次设备冗余信息的过滤。装置的切换及控制操作通过健康状态等判据进行决策。该方法在不改变数字化变电站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将一次设备信息映射成为稳定、正确、可靠的远动信息,并解决了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双重化配置的远动信息选取、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必须对其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要求通信远动通道有很高的可靠性.文章分别从数字通道、模拟通道和电话通道等方面介绍了远动通道自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功能,并给出其软件设计流程图.利用这种装置,运行人员能及时掌握远动通道的情况,从而提高通道的运行率.  相似文献   

15.
刘雪飞 《电世界》2012,(5):11-12
天津市电力公司某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度端与站内远动装置通信可靠性差,经常发生通道中断现象,严重影响站内实时数据的准确性和上传调度中心与集控中心的及时性。以下介绍这一故障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蒋文辉  梁博  席禹 《电工技术》2022,(20):140-143
变电站与调控主站的通信采用主站双前置、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变电站双远动等冗余机制来提升通信可靠性.但主站通常只连接一台远动机,另一台未连接远动机若处于故障状态则难以被主站感知,双远动冗余机制处于失效状态,存在极大的通信中断风险.通过站控层状态监测数据总线,故障远动机的状态信息能够及时被正常远动机和监控后台获取.状态信息包括装置的 CPU 使用率、磁盘剩余空间、关键进程退出、设备死机等.变电站双远动机进 行状态互监测并将信息上送主站,主站获知告警后,可及时安排对故障运动机进行检修.该方案在试点变电站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远动机远程状态监测,提高了冗余通信可靠性,且实施成本低,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必须对其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要求通信远动通道有很高的可靠性。文章分别从数字通道、模拟通道和电话通道等方面介绍了远动通道自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功能,并给出其软件设计流程图。利用这种装置,运行人员能及时掌握远动通道的情况,从而提高通道的运行率。  相似文献   

18.
阐述某220 kV变电站远动通道中断应急抢修案例,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该变电站远动系统存在的通道路由缺陷,并结合此次故障经验对今后远动检修工作及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纵联保护通道实现远方备自投的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纵联保护通道实现远方备自投的方案。该方案舍弃了通常的串口通信方式,改用纵联保护通道传送逻辑信号,以实现远方备自投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并对远方变电站的开关直接进行操作。该方案具有成本低、中间环节少、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讲述了一起500 kV变电站送总调的104网络通道中断的故障。介绍了故障现象,详细说明了故障排查过程中所遵循的思路和方法:采用排除法缩小排查范围,善于应用网络工具;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剖析500 kV变电站远动机的通讯机制,准确地锁定了故障点,成功排除了故障。提出了保障104远动通道稳定可靠运行应重视硬件设备的检测与更换,对提高104远动通道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