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水样吕痕量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富集,克服了传统的液--液萃取过程中超纯溶剂用量大和乳化现象;利用等梯度淋洗技术,实现了水中痕量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克服了以生梯度淋洗分离中的基线漂移和分析时间长的问题,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15min,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实现了水中7种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7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ng/L)分别为:荧蒽1.17,苯并(a)蒽0.68,苯并(b)荧蒽1  相似文献   

2.
将自来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用改进的连续液——液萃用器浓缩,并用计算机化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色谱——质谱联用装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来水中含有萘、氧芴、芴、芴酮、菲、荧蒽的一氯代衍生物和萘,菲、荧蒽的二氯代衍生物,同时发现了母体多环芳烃(PAHs)及其氧化衍生物,如蒽酮、蒽醌。分析证明,自来水中确实存在10~(-1)~10~(-2)纳克/升的氯化多环芳烃(CI-PAHs)。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复杂体系的多环芳烃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构建了基于二阶校正法的荧光检测系统。利用二阶校正法在三维荧光数据处理中的优势,达到多种混合多环芳烃分离和鉴别的目的。采用FS920荧光光谱仪测量并分析了萘(NAP)、苊(ANA)及两者混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发现NAP溶液有一个荧光峰λex/λem=290/322nm,ANA溶液存在两个荧光峰分别为λex/λem=290/322nm和λex/λem=290/336nm,NAP和ANA荧光光谱重叠严重,并且不同浓度配比混合物的荧光光谱具有差异性。通过将二阶校正法与三维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实现对多环芳烃混合物的浓度检测。分别采用平行因子(PARAFAC)算法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对NAP和ANA混合物均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预测平均回收率均在95%~99%、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μg/L。相比之下,SWATLD算法的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土壤粒径大小对蒽荧光特性的影响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检测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以土壤中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蒽为检测对象,研究了土壤粒径大小对其荧光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校正土壤粒径大小对多环芳烃标准曲线影响的方法。研究了蒽在土壤中的荧光特性,指出蒽在421nm、442nm和470nm处出现较强的荧光峰。接着,制备7种不同粒径大小的蒽土壤样品,并以土壤粒径大小为外扰,构建了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荧光谱,研究了蒽荧光强度和304nm处瑞利散射光强随土壤粒径大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土壤粒径增大,蒽荧光强度和304nm处瑞利散射光强度都有增强。最后,分别建立了80目和160目土壤粒径下定量分析土壤蒽浓度的标准曲线,并通过304nm处瑞利散射光对蒽荧光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土壤粒径大小对蒽标准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是一类痕量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种介质中且能持久存在,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监测水体中痕量多环芳烃常使用的一些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法测定水源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从色谱条件、溶剂置换条件和萃取液浓缩方式等对水中16种PAHs的全自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在0.05μg/mL~5.0μg/mL范围内测定标准系列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16种多环芳烃的仪器检出限为0.28ng/L~1.04ng/L;对水源水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0.05μg/mL、0.5μg/mL和5.0μg/mL,平均回收率在54.67%~96.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1.9%。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灵敏、简单,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的痕量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3-硝基苯并蒽酮(3-NBA)是一种极强的直接致突变和致癌物,多种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细胞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致突变能力。环境中的3-NBA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大气光氧化反应,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富集目标组分,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可建立大气中3-硝基苯并蒽酮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3.7 pg,方法检测限为1.9 pg.m-3。方法回收率为88.52%,目标化合物回收率为78.2%。该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精度高,可用于实验室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微波革取-气质联用的方法测定植物松针的多环芳烃。松针中的多环芳烃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溶液微波苹取,提取物采用硅胶柱净化,氮吹浓缩至1mL,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用GC—MS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72.4%-8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捡出限为0.02—0.06ng·g^-1本方法简便、快速,能够满足环境植物样品中痕量多环芳烃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及致突变性,为了快速、高效、绿色的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PAHs)的迁移量,建立了自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水和3%乙酸食品模拟液中16种多环芳烃迁移量的分析方法。对固相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解吸时间、振荡速率和离子强度等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1~5.0 μg/L之间;相关系数在0.997 9~0.999 7之间;模拟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为73.47%~117.6%;相对标准偏差(n=5)在2.72%~14.70%之间。本方法适应于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迁移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借助GC/MS法,笔者在海相中、古生界生油岩的芳烃馏分中检测到一个分子量为m/z 252 14n(n=0~3)的系列化合物。经与文献资料对比确认它属于烷基取代的苯并荧蒽和苯并[e]芘。在m/z 266质量色谱图上,最后流出的四个峰与甲基菲四个异构体的分布特征相似。经系统对比,初步确认它们属于甲基苯并[e]芘的异构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液-液萃取和圆盘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g,h,i]芘(BPR),茚苯[1,2,3-cd]芘(InP)的方法。圆盘固相萃取采用膜过滤片形成盘状结构,截面积增大,反压降低,可采用较高的流速,可防止堵塞问题。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采用选择离子扫描,减少了干扰物的影响,提高检测灵敏度。外标法定量,方法最低检出限(LOD)为:苯并[k]荧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g,h,i]芘,茚并[1,2,3-cd]芘分别为6ng/L。线性关系:浓度在2.5 ng/mL~62.5 ng/mL时相关系数r分别从0.9987~0.9994。在3个水平添加了(6.25 ng/L~62.5 ng/L)的回收测量(n=5),其回收率在83.71%~94.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4%~15.54%。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小流量采样及复杂基质大气PM2.5中痕量多环芳烃的测定需求,建立了超声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源温度对测定和方法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了碰撞电压,并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测定,考察了方法的适应性。结果表明:PM2.5中16种多环芳烃在高、低浓度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0.999之间;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16种多环芳烃空白膜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4.4%~111%,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2%~95.3%,精密度均小于10%。当采样体积为24 m3时,各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07 5~0.063 ng/m3。通过对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0.04~1.04 ng/m3的夏季实际样品和0.2~30 ng/m3的冬季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及较强的复杂基质抗干扰能力,能很好的满足PM2.5中多环芳烃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多环芳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植物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己烷稀释,经硅胶柱净化后,以正己烷-二氮甲烷(1∶1,v/v)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经HP-5MS色谱柱(30m×0.25mm× 0.25 μm)分离,利用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对植物油中的痕量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在10 ~ 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6~0.9993;16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S/N=3)为0.2 ~ 0.7μg/kg,定量限(S/N=10)为0.6~2.2μg/kg;16种多环芳烃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1.21%,0.02μg和0.5μg两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2.3%~93.4%;.该方法快速准确、分析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miRNA)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常规检测miRNA的方法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miRNA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电检测技术检测滚环扩增后的标志物miRNA受激发出的荧光强度,对采集到的荧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miRNA的变化情况。实验得出便携式miRNA快速检测系统在试剂浓度为0.1~1μmol时,荧光强度线性偏倚不超过±5%,系统重复性大于95%。通过对冠心病检测标志物miR-499进行滚环扩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便携式miRNA快速检测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miRNA。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在线净化-加速溶剂提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塑胶跑道材料的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在线净化种类和条件,采用4g硅胶作为在线净化材料。为塑胶跑道材料中的多环芳烃提供快速、简单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同步扫描固体基质室温磷光(SS-RTP)法测定水样中的咔唑。以β-环糊精修饰滤纸为固体基质,KI为重原子,考查咔唑在芴,7,8-苯并喹啉,苊,蒽等多环芳烃(PAHs)存在下同步扫描的最优条件,选择最佳的△λ值为150nm,建立咔唑的恒波长同步扫描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分析方法。咔唑的线性范围是6.30ng.mL-1~1.67μg.mL-1,检出限为6.30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7%,回收率为94%~109%。该方法简便快速,无需预分离,与常规激发和发射光谱相比分辨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应用于虹膜图像粗分类的自仿射拟合纹理分割算法,实现虹膜肠环外边界检测。该方法在多尺度下拟合图像局部到整体信息的自仿射性,有效地在小区域内描述肠环内外纹理的差异,通过分析差异的变化规律确定肠环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肠环信息的虹膜图像粗分类,分别研究了肠环位置区域分布和肠环内纹理复杂度2种分类方式。在自采的1 000幅虹膜图像库下分别进行实验,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8.8%和98.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肠环区域检测,检测到的肠环信息能够应用于大样本虹膜图像粗分类。  相似文献   

18.
张婕 《分析仪器》2011,(6):17-2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和5975T低热容(LTM)GC—MS分离分析平台的多环芳烃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可在30min内完成对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和分离鉴定。其中,以超声振荡辅助的固相微萃取过程无需调节萃取体系的离子强度和pH值,20min完成富集,操作简便快速、装置简单、使用成本低。通过选用细内径短柱,优化分离条件,5975T在10min内完成对16种多环芳烃的分离鉴定,相比实验室常规分离方法用时节省50%。联用SPME和5975TLTMGC—MS对水中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的检测限可达5.8ng/L,并可有效检出浓度低至亚ng/L级的多环芳烃。同时,还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并对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鸡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了SM2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M2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M2和OFL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分别为150 nm和2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292.5nm和295 nm。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巯基乙醇和邻苯二甲醛溶液加入量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为:β-巯基乙醇溶液300μL、邻苯二甲醛溶液25μL和采集时间44 min。最后,利用峰高法和峰面积法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峰面积法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峰高法的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基于峰高法的SM2和OFL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897 3和0.997 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6.060 5 mg/kg和0.539 2 mg/kg,回收率分别处于76.1%~115.2%和96.7%~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处于2.7%~7.0%和2.8%~10.0%之间。本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鸡肉中SM2和OFL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论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危害,系统综述国内外分析多环芳烃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快速溶剂革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苹取等前处理技术在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和比较,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测定方法分别进行归纳和对比,并对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