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口号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以各省级行政区旅游口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旅游口号的品牌价值进行探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信息渠道、交通方式选择、"三度"评价及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以此为基础提出旅游口号经济价值的测量模型,并在品牌理论视域下对各省市旅游口号进行案例分析,将旅游口号的经济价值与品牌理论相结合,主要根据"三度理论",提出旅游口号经济价值的提升策略,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发展助力,最终进一步唤起旅游目的地乃至整个社会对旅游口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影响其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基于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已成为大众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媒体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媒体下,旅游形象传播的多元性和互动性增强,而传统的旅游形象空间距离衰减模式也会因此而改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对旅游形象空间距离衰减效用的扰动作用,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共享经济的到来,现代旅游者及旅游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下的人们不同的是,现在旅游者热衷于把旅游活动中的所感、所想分享到各大网络平台,这样不仅直观地表达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最真实的感知诉求,也为其他游客获取旅游咨询及对旅游目的地认知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香港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从游客感知形象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是提升旅游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形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旅游者对北川的第一印象是地震,"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和北川新县城是首选目的地。一日游是旅游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点,选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是旅游的主要结伴方式。笔者建议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拓宽北川旅游发展路径,打造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8)
近年来,各旅游地不断营造各种视觉盛宴,游客则通过摄影等方式来记录所"看"。而这主客双方的互动,不断推动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英国社会学家Urry所提出的"旅游凝视理论",如今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在旅游凝视理论的指导下,以肇庆市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法对主客双方的互动进行探究,发现两者对形象建构的不同作用。旅游地政府主要通过建构凝视物、媒体表征形象塑造旅游者感知、反凝视旅游者感知,来建构和管理形象。而旅游者则通过前凝视、凝视、传播凝视记忆,完成形象再建构。即使政府不断建构凝视物来"规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塑造其感知,但双方由于立场和权益等不同,所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Geert Hofstede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避免以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四个方面论述了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差异。为了让我国出境旅游者有一个满意的旅行体验,旅游经销商正在试图设计更为合理的旅游路线,以便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清楚中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预期的影响是其先决条件。基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及其对消费偏好和消费预期的影响,针对出境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如跟团旅游和团队活动、购买名牌产品、脱离常规生活,给试图吸引出境旅游者的旅游经销商提出建议:设计及推广有吸引力的团队旅游产品,注意产品和服务的"面子提升"功能,寻找能提供更多休闲娱乐产品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跨文化旅游行为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旅游者在旅游前后对目的地的感知存在差异,所以跨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与旅游者个体差异、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旅游者、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进行自我改善与完善,共同消除目的地感知差异。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旅游活动最主要的地域载体.文章选取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案例地,基于UGC游记数据,建构目的地旅游者感知结构体系,探究各要素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发现:旅游者感知集中于文化氛围和目的地旅游资源两方面.将旅游者感知划分为4类维度、15个感知要素,其中人们更关注于文化层面的感知要素,说明旅游者的需求层次有所上升.此外,旅游要素...  相似文献   

9.
郭星 《城乡建设》2022,(4):65-67
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均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相较而言,旅游景区是满足游客观光度假等需求、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有明确区域场所的独立管理区.旅游目的地指一定地理空间上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以景区及周边的旅游吸引物、人类聚落为核心要素,更强调深度体验、二次消费与全产业链构建.本文以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下文称"武...  相似文献   

10.
共生型跨区域旅游空间融合的CAS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一机制的共生进化效能,从而为后世博效应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以及旅游系统空间属性的深化探索提供一种共生性和复杂性理论渗入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