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195-196
在当前历史格局中,精准塑造、展示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尤为紧迫,外宣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传播媒介,对现阶段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对《北京周报》2016-2018年所刊发的"双语文件"栏目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理论基础与"三原则"如何具体应用于双语文件的汉英翻译中,以及适用于外宣翻译的策略以及方法,以期在国际立场上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及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语翻译为实例,结合外宣翻译的目的,探讨了数字及数字特色表达形式的英译策略,认为外宣翻译要遵循目的、忠实和连贯三原则,在数字的翻译中,可以采取零翻译、直译、直译加注和解释性翻译等策略,准确翻译各种数字表达,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使外宣翻译能够忠实原文、译文通顺、达到对外宣传的真正目的。旨在通过对数字翻译的探讨指导翻译学习与实践,增强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228-229
2017年9月8日,外交部江西全球推介会发布了一部宣传片,以"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主题,向全世界全景展示美丽、荣耀、活力江西。在打造地方品牌与传播地方形象的过程中,地方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展示方式。本文以江西全球推介会宣传片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翻译批评和赏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98-99
本文以《我坐了木船》张培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从内容、风格、流畅性三个层面,分析张培基散文翻译是否符合泰特勒对"优秀翻译"的定义,期望对散文翻译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西方传播学鼻祖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被认为是概括了传播学的全过程。我们从这五个"W"来分析传媒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国家对外交流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语言服务。许渊冲是我国中、英、法三语互译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确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许渊冲翻译理论、发掘翻译理论的中国学术资源、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学术平台以及对翻译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传播学五要素:传播者、媒介、信息、受者和效果出发,以关注尘肺病的"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时期公益传播对职业病救助的作用,以期实现公益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难、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传播学产生了误解,认为传播学理论"过时",与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有"脱节"现象,并较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本文试着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水平等方面,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媒介融合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对传播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期为传播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领域,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在网络媒体兴起前,传统媒体在社会传播中的把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标准模式。而在以网络论坛为主的网络公共领域,由于受众广、互动性强、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把关人"模式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与新的问题。本文将以南昌地宝网论坛为例来分析"把关人"理论在地方网络论坛中的新表现与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随着中国政府对"文化强国"战略的逐渐推行,各行各业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翻译行业同样如此,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外宣翻译应如何保障译文质量、实现文化有效传播,本文将以茶文化的传播为例,剖析外宣翻译中的不足并提出措施,助力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