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文创产品也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通过从克拉玛依市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资源、产品、市场3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以期准确把握游客的心理特征、消费特点和购物偏好,使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更有据可循,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希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文创产品能解决市场倒逼的供需矛盾,并借助优质旅游文创产品帮助克拉玛依市树立优质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3)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景观是旅游形成的主要载体。游客对旅游地景观基因感知评价程度的高低,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南岳古镇为例,建构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感知评价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旅游感知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寿文化、佛文化、道文化3项目标层和15项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所建构的评价模型对游客对旅游的感知状况进行评价。所得基本结论为:(1)游客对旅游感知评价的系统是灰色系统,灰色理论是开展该项研究的有力工具;(2)灰色系统理论,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问题解决效率高,分析思路清晰,结论目标明确的特点,是一个开展游客旅游感知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3)游客对佛文化基因的感知评价略高于寿文化基因,评价级别为较好。道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评价则为一般。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本文以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为例,基于携程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评论,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生成故宫博物院节庆展览游客评论高频词汇,发现其高频词汇主要表现在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接待服务与设施、游客情感评价4个层面,然后进行积极和消极感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的游客稀少、后续环境管理维护差及同质性严重等多重问题,基于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结合鲁东沿海地区文化元素,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感知、心理感知和行为感知三个方面构建鲁东沿海旅游乡村POE评价指标体系,从17个指标层对山东省五个省级以上沿海旅游示范村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揭示了各村在环境感知要素、心理感知要素和行为感知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提升沿海乡村综合环境、关注游客心理感受和注重沿海乡村资源整合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拥有独特性质的文化。旅游文创是一种商业终端,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地域文化能够为旅游文创注入更多的文化价值,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同时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展现其独特魅力。该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切入,分析现今地域文化在与旅游文创设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从游客感知形象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是提升旅游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形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旅游者对北川的第一印象是地震,"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和北川新县城是首选目的地。一日游是旅游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点,选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是旅游的主要结伴方式。笔者建议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拓宽北川旅游发展路径,打造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西藏依据本土文化,融合周边地区的建筑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文章针对藏式建筑地域特色,提出藏式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系统性设计方法,旨在丰富西藏旅游消费市场。从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建筑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的研究脉络,并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最后通过对西藏市场上文创产品的梳理和建筑文创案例的研究,挖掘出藏式建筑元素文创产品更多的创新性,也为西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叠彩山—靖江王城—象山”历史轴线作为展现桂林文化魅力的窗口,游客却难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特色与文化内涵。因此,为了打造对游客有较强吸引力的高品质城市轴线,同时适应桂林“以文塑旅”,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本研究从游客进行文化感知的视角出发,选取轴线上的5个感知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网络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轴线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旅游活力的重塑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析研究。综合主体营销视角和客体感知视角的意象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重庆的旅游宣传营销所传达的旅游形象,基本都为客体所感知,客体对城市旅游的评价反映出主体营销意象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山水、美丽、非去不可”等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全域旅游的宣传塑造出网红城市IP,通过旅游热门地的时空变化,一种全城皆可游的意象传达到客体。同时,通过时间、空间、情感、认知的多维度客体旅游意象反馈为旅游形象打造和旅游业发展找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