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348-352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板块缝合带、地震遗迹、冰川地貌等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目前该地质公园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滞后,客源市场局限,这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相匹配。结合该公园实际,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公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整合与宣传,拓展客源市场;加强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和建立科普基地;加快地质公园数字化;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等开发战略,以期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基于保护规划的八大方面,提出了游在内、住在外的敞开式保护与发展模式;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及品牌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全民主体、共享共建"的生态保护新模式。国家公园小镇以一条"中国16公里"开放式的带状小镇为形态,打造国家公园移动露天博物馆,以期探索国家公园科普保护与游憩开发平衡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73-176
通过梳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对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目前促进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进行阐述,包括面向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开展宣传推广、构建和社区发展的平台等,并分析了公园目前存在的地质公园规模小且发展不平衡、遗迹保护利用程度不够、政府主导模式下社区参与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公园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提高社区资本参与公园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服务国家公园的重要载体——门户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也亟待深入研究。而作为国家公园的发源地,美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小镇——杰克逊小镇和图萨杨小镇,其发展阶段、规模和模式代表了常见的两种门户城镇类型。通过分析两个小镇的特征,尤其是在空间管控、生态保护、城镇品质、旅游开发、社会公平及利益协作方面的做法,总结美国国家公园门户城镇发展的核心经验。其经验主要体现在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平衡外来者与本地居民的关系、挖掘城镇自身的特色及加强各主体间的相互协作等方面。这些经验不仅涵盖空间管控,而且涵盖公共政策,而这正是美国门户城镇的核心优点,体现了其保护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特征。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克服其"负外部性",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现门户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流纹岩地貌景观、翼龙与鸟类化石产地和白垩纪晚期火山构造为特色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价值。然而,公园近年发展遇到瓶颈,存在博物馆等科普设施更新滞后、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和宣传推广手段有限等问题,造成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未能实现合理增长。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地学旅游,通过打造精品地学旅游线路、建设地质文化村和创建地学研学旅行基地等手段,实现科普活动和旅游开发有机融合,促进公园地学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形式,也是为人类提供自然游憩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国外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国内对于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以及设置标准尚不明确,从而严重阻碍了国家公园模式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设置标准、开发与保护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设置标准的具体论述也较少而且较为宏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但缺乏真正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展开讨论,认为中国国家公园应当是由国家主导的保护地,以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为宗旨,在一定范围内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与文化娱乐的场所;在标准设置方面应借助行政力量,注重各类标签地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开发与保护方面应积极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实施资源分级保护,加强国家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民保护团(CCC)对国家公园的影响以及其赋予国家公园的功能目前尚未被学界所关注。以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工具为视角,总结了CCC的发展及其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影响,论证资源保护具有经济和环境教育功能。其中,资源保护的经济功能,是对传统上强调精神、科学、教育、游憩和游客体验功能,忽视经济功能观念的有益补充,尤其可以对中国将旅游开发作为资源经济效益必要条件的观念进行平衡,以期将经济功能的实现建立在保护本位的思想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地质公园是地质景观保护的载体,是为人们提供地质景观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是地质景观保护、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地质公园建筑是在符合国家地质景观保护的相关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为满足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科普旅游展示需求所建造的。在地质公园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受地质景观脆弱性强弱等级划分的影响,不同等级的地质景观脆弱性对建筑规划的要求也不同。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的分类入手,针对不同地质景观的脆弱性等级的划分,科学合理地对地质公园进行建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定文件中对保护对象、资源品质和利用强度等方面的规定和问题。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设想:增加国家公园类型,保持原有类型,同时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对象、资源品质和利用强度。在保护对象与资源品质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应共同代表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国家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共同代表我国"最美"的自然山水;国家公园是综合价值最高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以保护单一价值为主要目标。在利用强度上,提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应具有最严格保护的、禁止人类活动的区域;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在利用强度方面的分区控制提出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得以重构的4个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广芬 《矿产勘查》2019,(11):2763-2766
二连浩特地区恐龙生物群距今8000万年左右,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恐龙生物群,该生物群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特殊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下发基本实现了对地质公园内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实现了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科普和生态建设的活力。但在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及展示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今后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恐龙生物群化石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等方面,使其呈现多学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