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敏稚 《华中建筑》2015,(2):103-108
我国山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建立于山地之上的城市众多,人口及其活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山地城市得天独厚的景观风貌和生态格局优势,却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手段和法规的局限性难以发挥出来,反而因土地开发过度而不断引起生态、资源和安全问题。此外由于规划和建设缺乏针对性也导致山地城市的个性特色在逐渐褪化。该文从空间和景观角度对山地城市设计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审视,以系统化、尊重自然、创造适宜场所为目标,提出基于"空间关联"与"景观分层"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对山地城市发展中容易出现的空间割裂和景观混乱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山地城市景观的总体空间形态、道路交通体系、建筑布局与设计、绿化种植与营造、特色设施体现等方面的探讨,分析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征,从而对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大多数山地城市的景观建设进行思考。并且进一步提出山地城市景观的生态化建设目标和正确对待地形、地灾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地城市街道设计及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燚 《四川建筑》2001,21(1):15-17
山地城市因其地理环境和山域特点,形成了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规划布局和空间形态。街道的设计及其景创造直接影响城市设计。本文从道路布线,道路与建筑的关系,城市绿化系统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山地城市街道及春景观设计,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4.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1)
每一现代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空地,以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城市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而不仅仅是对景观环境中的单体建筑进行"总体设计"。这种研究方向提倡从失去景观中去理解具象的空间构成。长期以来,影响城市环境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主要责任是迎接一种新的挑战——设计城市中已经被破坏,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盲目的文化、混乱的景观格局、日益丧失的人文资源而畸形的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在片面的理解、简单的模仿中已荒芜。因此,首当其中的就是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再发掘,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区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出的新理念,总体城市设计将对城市体型环境和空间特色进行引导。该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城市景区化"的核心内容。然后分析"城市景区化"的空间特征,其空间单元具有旅游吸引物、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功能区等要素,具有体验化特征,其空间结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最后针对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空间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城市功能布局、旅游吸引物与服务设施布点、城市交通组织、城市文化传承、景观风貌特色等方面,说明"城市景区化"背景下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卢峰 《南方建筑》2013,(2):48-52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山地城市应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指引下,从生态环境安全、地域特色塑造、资源整合、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以紧凑城市形态为核心的山地城市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导山地城市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极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人类的盲目自大。本文首先研究现代山地城市设计空间同质化、缺乏个性等城市问题,认为现行山地城市设计技术观是造成此类城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探讨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应有的技术观,并以此技术观形成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在物理环境、景观塑造、地形处理、交通组织、建筑布局等重要方面的适宜技术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呈现出生态敏感性、空间立体性及价值多元性等特点。基此,以泸县"两河四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总结、研讨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特点,及其规划设计,该如何从多层面景观体系构建、地域性文化景观展示、分层式公共空间布置、低干扰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从而创造出山地城市特色魅力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陈晓菲 《山西建筑》2009,35(23):31-32,51
结合界面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了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特征,针对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建设现存问题,阐述了对其进行设计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及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界面景观与空间形态设计理念,以期创造美好的山地城市外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投资方和经营者 建造购物中心对建筑师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预算往往很紧张,再加上各种限制条件,导致设计自由度很有限。这就是建筑师踌躇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参与这个项目的原因。然而,在城市与工业区之间的紧张环境下建造日常建筑的前景最终让他们决定接手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量之巨大,让世界瞩目.我国规划界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应对,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规划实践经验.其中大量的优秀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结着规划人的智慧与心血,是成绩的记录,也是继续前行的启明灯.  相似文献   

13.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2006,(12):158-159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城市     
齐康 《城乡建设》2004,(4):54-55
为什么要设计城市?城市那么大,又该如何设计?城市规划是个需要远见的工作,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控制和把握,而绝不是忽发臆想.我们认识城市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这一路上教训与经验并存,其中有些弯路要几十年才能摸回来.城市设计中的错误,有的是方向错了,要花很长时间来修正,有的错误甚至是不可挽救的.如苏州历史名城的保护,一会儿"组团"式,一会儿"一梯两翼"式,一会儿"带形"发展,来一个长官,换一种指点江山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是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时期,因而这一词汇出现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人们毫无保留地迅速接受它,并对其寄予无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韩晶 《世界建筑导报》2007,(2):100-104,F0003
摘要:伦敦金丝雀码头是大型城市商业开发的典型案例,也是通过城市设计重塑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复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运作过程、整合机制和多基面的立体化形态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探索当代城市设计把握城市要素,实现空间经济价值、解决多要素混合的矛盾、产生整体形态控制力和动态应变力、并创造富有活力、特色和高效城市空间的规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导报》2005,(4):140-145
超高层建筑林立的上海市,近年越来越重视进行低建筑密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开发.本地区沿河,位于内外环线之间,面积为580公顷.该地区计划从工业用地转型为商务、住宅用地.……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细部》2005,(E03):1-2
本城市设计在于为曹娥江两岸创造出强有力的特征和整体性,并通过滨江主轴的景观设计使曹娥江两岸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主脉。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消费主义高度盛行的世界,城市均在致力于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优势、品牌使城市成为商务、旅游、创意人群的目的地——那些在大城市中追求带有炫耀性消费的新中产阶级。,超大型级别的城市设计,以及改善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的品质,都对城市形象及其品牌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城市品牌的营建过程中,贫困者被遗忘,对可持续问题的考虑也仅流于表面。城市设计中具有竞争力的方法需要被聚集在一起以解决21世纪人们须面临的新问题。城市设计应具有多项功能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呼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要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些新政策都把对人的关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在城市品质、活力和设计被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一系列新的数据环境、技术及方法提供和构建了细致研究城市形态的新途径,例如,由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所构成的新数据环境对更为微观和全面的城市形态及其相关效应的刻画提供了数据基础,由雷达成像、虚拟现实、眼动仪、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先锋城市研究方法和技术则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提出人本尺度城市形态(human-scale urban form)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城市形态,是对传统拘泥于街区和地块等尺度城市形态的深化和必要补充。首先对与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概念相契合的已有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基于笔者之前所提出的大模型、数据增强设计、街道城市主义和图片城市主义等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展未来研究的计划,最后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研究成果的总体思路。通过对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的系统研究,笔者期望其可以更好地呼应理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