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俊华  赵拥军 《现代雷达》2006,28(10):16-17
从技术上探求了基于STK平台的相控阵雷达截获IKONOS卫星的方法。简要介绍了IKONOS卫星的基本信息及部分参数,并给出了基于STK的相控阵雷达空间目标监视模型,分析了基于STK的相控阵雷达空间目标监视模型搜索屏的仰角与截获IKONOS卫星次数的关系,为有效监视IKONOS卫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空域监视和目标跟踪中,相控阵雷达采用不同波束指向和不同波形,以满足工作模式和战术要求。本文以地基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为例,分析和研究相控阵波束指向和波形参数变化情况下相控阵雷达在空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子工业部第14研究所的报情信息中心在1993年度完成的六项雷达情报研究课题成果,最近通过了专家的鉴定,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认为这些成果反映了雷达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对有关决策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我国雷达工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现代相控阵雷达彩色图文集《现代相控阵雷达彩色图文集》收集了空间目标监视、防空导弹系统、远程防空三坐标、多标靶场测量、战场前沿监视与火炮目标指示、炮位侦察、机载预警与机载战场监视、机载火控、舰载多功能等现代相控阵雷太52种(共计图片86张)、现代雷达组件实物图13张.并对各种相控阵雷达和组件的技术特性和技术参数作了准确介绍.  相似文献   

4.
冯健康 《火控雷达技术》1994,23(2):14-17,61
具有笔形波束的相控阵雷达,以波束步进扫描方式实现空域监视.因此,搜索波束对空间弹丸目标的捕获概率是必需考虑的问题,对采用边搜索边跟踪的相控阵雷达,这个问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雷达采用不同搜索扫描方式时,搜索波束在多个目标跟踪后的捕获概率的分析,综合出雷达在规定的监视范围内的发现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舰载相控阵雷达的目标定位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波束域加权谱峰搜索的舰载相控阵雷达自适应波束扫描算法.采用均匀阵列构建舰载相控阵雷达相干分布源模型,以目标的方位及目标的扩展角为二维参量,建立点目标信号源的多亮点特征分布阵列,用点目标来模拟空间的分布式目标,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目标的方位、距离及DOA的联合参量估计,采用二维波束域加权谱峰搜索方法实现远场分布式目标的空间谱特征提取,根据谱峰的位置求出目标方位,实现对目标的自适应波束扫描,提高目标的定位检测能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舰载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波束扫描,对目标的定位准确率较高,检测性能较好,波束输出具有很好的旁瓣抑制能力,说明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空间目标与碎片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毫米波对空间目标与碎片进行测量的优点。通过总结美国单脉冲双波段毫米波精密测量雷达和俄罗斯毫米波相控阵高精度测量雷达的技术指标、实现途径、用途等情况,提出了我国研究远程毫米波相控阵空间碎片观测雷达的设计思路。系统工作体制采用相控阵、分布式发射机体制,具有多目标跟踪测量能力,多发射机空间功率合成不仅可以降低馈电的设计难度,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威力,天线阵面采用大间距辐射单元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以减少系统的造价,整个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MIMO雷达与相控阵雷达的多脉冲检测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MIMO雷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制雷达,由于同时采用了空间分集与信号分集技术,它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雷达的特性。该文着重研究了MIMO雷达与传统相控阵雷达多脉冲条件下的检测性能,建立了两种体制雷达多脉冲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模型,理论给出了两种体制雷达对时间上服从快、慢起伏目标的检测门限和检测概率表达式,同时通过对两种目标模型下MIMO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的多脉冲理论检测性能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具有极化测量能力的相控阵雷达是世界强国用于导弹防御、空间监视等战略领域的尖端精密雷达,是军用雷达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在精确制导、微波遥感和气象观测等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极化相控阵雷达,部分雷达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该文梳理了极化相控阵雷达在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研制情况,综述了极化测量误差校正、天线方向图重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多目标数据处理的工作原理,对相控阵雷达扫描加跟踪(TAS)模式下多目标数据处理进行了仿真实现,并成功应用于某型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运行结果证明了多目标数据处理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空间目标监视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给出了空间目标监视装备的体系结构,概括介绍了美国空间监视网的组成与能力,总结分析了基于雷达探测的空间目标识别技术,最后从空间监视与导弹预警的关系、空间监视专职装备建设、装备协同运用与信息共享、监视识别手段等方面,给出对我国空间目标监视雷达装备技术发展的6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控阵雷达回波极化信息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相控阵雷达中采用序列检测可提高雷达信号检测性能和改善数据库,本文利用雷达极化信息对三种典型序列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并对这三种改进算法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性能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进行了相干视频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极化信息的利用使雷达搜索目标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双幅度门限检测法的应用使相控阵雷达的检测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2.
周上元 《现代雷达》2018,40(11):18-20
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机载对海雷达相对舰载或地面雷达,对海面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的作用距离更有优势。机载对海雷达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完全机械扫描体制发展为二维相扫体制。机载对海雷达正面临小目标探测、作战情报质量和复杂电磁环境三大挑战。文中提出了机载对海雷达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小目标探测能力、优化情报质量及推广有源相控阵体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相控阵雷达波束指向的问题,研究相控阵雷达搜索状态下的波束指向控制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其目标发现概率以及发现效率。将相控阵雷达面临的搜索问题看作为一类多臂赌博机问题,进而在上限置信度指数方法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同时与贪婪算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雷达波束搜索策略使得雷达发现目标所用时间一般不超过扫描一次负责空域所用时间的两倍。在相同搜索时间内,雷达对弱小目标发现概率提升至少20%。并且该方法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面向机载火控雷达软件设计半实物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忠 《现代雷达》2012,34(3):50-54
现代机载火控有源相控阵雷达对数据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雷达软件的复杂度越来越大.雷达系统对软件功能验证和算法优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软件研发的需求,建立一套可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和测试的分布式半实物仿真系统必不可少.文中讨论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提出了一套有效实用的目标、载机运动轨迹仿真模型和雷达回波产生模型.该仿真系统在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影响机载相控阵雷达下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天线的超低副瓣特性。在传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可靠性设计中是对n中取女的表决模型冗余量进行压缩,该方法没有考虑失效T/R组件的分布位置对天线超低副瓣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学归纳法建立了在收发组件失效分布约束奢件下,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阵的可靠性数学模型。该模型的正确性经过了仿真验证。通过实例比较说明了传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可能带来的工程设计风险。该模型可用来指导机载相控阵天线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6.
郑新  刘超  杨明 《微波学报》2020,36(1):62-66
近年来,在电真空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概念创新的基础上,借助于材料、工艺及微加工技术的进步,大功率毫米波器件取得了快速发展,诞生了大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W波段宽带行波管、准太赫兹行波管、毫米波扩展互作用速调管、集成微型行波管等新管型。在毫米波频段取得了输出功率100 W^100 kW、带宽6~10 GHz等标志性成果。利用上述性能优良的电真空器件结合雷达探测新技术,开展毫米波单脉冲精密测量及目标成像雷达、毫米波空间合成无源相控阵多目标监视雷达、毫米波微型行波管有源相控阵多功能一体化雷达、机载亚毫米波视频合成孔径雷达研究,突破大功率毫米波器件应用和发射机关键技术,实现大功率毫米波雷达空间目标的多维特征精细测量和成像等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盛思佳  刘朋  周庆丰  杨沛 《电子科技》2011,24(1):78-80,85
基于雷达监视空域和相控阵雷达时间分割技术,给出了相控阵雷达空域搜索的基本应用方法和特例,并从法线方向跟踪、不同数据率目标跟踪、多通道跟踪、偏角跟踪等4个方面,提出了空域目标跟踪的应用方法,实验验证表明,这些方法在任务中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相控阵雷达网目标分配模型中约束条件构建不合理以及求解算法性能不高的问题,该文构建了基于服务质量(QoS)的雷达网目标分配模型,并提出基于强凹曲线逼近的模型求解算法。通过QoS模型中资源空间、环境空间的建立准确描述雷达的资源限制以及雷达与目标的可见性约束;通过库恩-塔克(KKT)条件推导出QoS模型最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利用2维快速遍历方法逼近得到强凹函数曲线,最后对每个目标强凹曲线中的操作设定点进行逐步迭代得出优化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完成雷达网任务分配,且所提模型求解算法相比典型的智能搜索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