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Arcs,Apparatu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由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电接触和电弧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主办,将于1993年5月25日~29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日本真野国夫教授、英国H.W.Turner博士,荷兰J.G.Sloot博士、挪威K.Sigmond教授、法国M.Lindmayer教授、法国A.Ledfort教授、澳大利亚J.Lowke博士等十余名国际著名电器专家组成国际科学委员会。会议内容包括以下专题:  相似文献   

2.
《低压电器》2004,(10):54-54
第50届IEEE Holm电接触会议与22届国际电接触会议联合于2004年9月20-23日于美国西雅图召开.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约200人,我国西安交通大学陈德桂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章继高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共收集了80篇论文,分为7个专题:汽车电器、电弧分断、触头材料、电接触现象、通信、微机电元件、小电流电接触。  相似文献   

3.
《江苏电器》2004,(5):47
第一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州常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研究会主办。会议有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瑞士、波兰、日本等国家的代表共167人参加,其中有19位外籍学术界知名专家及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委员会主席章继高教授主持,会议主席陆俭国教授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4.
第17届电接触国际会议于1994年7月4-8日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日本著名电接触专家真野国夫教授任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大会共交流了121篇论文,分21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这些内容是:1.电接触基础现象1-1.用电解槽模拟电接触以分析收缩电阻(日);1-2.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电接触表面(日);1-3.一种新的电接触微振腐蚀(力/位移)试验机(美);1-4.铝连接的某些问题(德);1-5.触头关合过程中机械的与电气的现象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德);1-6.接触电阻的氧化效应(日);1-人电接触电与热的特性用计算机模拟(瑞…  相似文献   

5.
真野国夫博士现年已77岁高龄了,他是世界上著名电接触专家。他不辞辛劳多次来我国讲学,为促进我国电接触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走向世界作出很大努力。 这次报告主要论述了近年来真野国夫博士的一些研究工作和尚未在世界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和看法,主要是对一些机电元件性能及可靠性作了详细的论述: 机电元件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环境性能。 对于以上性能进行试验的方法包括:目视(外观检查)手工操作、自动操作。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第二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IC—ECAAA)国际学术会议,兼第6届低压电器专委会和第6届电接触及电弧专委会两个学术年会,于1993年5月25~2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国际会议是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委会、电接触及电弧专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共同发起,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主办的。来自英国、法国、日本、荷兰、波兰、比利时和加拿大等七个国家的31位贵宾及国内代表11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开幕式于5月25日上午举行,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孙国基教授致开幕  相似文献   

7.
真野国夫(K.Mane)博士 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继电器研究会会长,日本通产省顾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IEEE(电子机电工程师学会)Fellow 委员。多次组织国际电接触学术会议。是日本电接触学与机电元件学的奠基人。发表过2000余篇论文及专著。获得过天皇紫绶带奖,天皇三级太阳勋章。国际Holm科研成果奖,美国NARM奖状及Oklahoma州立大学奖状。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技术国际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5~29日在上海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我国上海市经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24人,其中美国、日本、西德、瑞士和加拿大等国的代表39人,他们代表了这五个国家中对超临界参数机组及电厂较有设计及制造经验的15个公司。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5人,其中有机械部火电机组的主要制造厂及研究单位,水电部的部分设计和研究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汪德方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和电弧电接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IG—ECAAA)”国际会议,1989年5月3日至7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英国、荷兰、波兰、西德、东(?)、加拿大、瑞士、日本等8个国家的18位专家教授及国内48个单位的9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论文集共收录论文88篇,其中国内论文为42篇,国外的论文为46篇,反映了当今世界高低压电器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及发展方向,会议代表们就开关电器的电弧理论与气体放电、电接触理论、电触头材料、电器的设计技术与应用、电器的试验与诊断技术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电器方面的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尚属首次.这次会议的召开,一方面向世界同行们展示了我国电器理论研究、应用以及测试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扩大了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也向国内的同行们展示了国外电器方面的成就及发展动向。这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我国开展和加强国际范围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代国电器行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接触现象国际会议是从1960年开始召开的,每两年开一次。第十一届电接触现象国际会议(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Contact Phenomena)是于1982年6月7日至11日在西柏林召开的,我国西安交通大学王其平教授、华中工学院程礼椿副教授、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陈妙农工程师及作者本人参加了会议。我国是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在会议闭幕前夕的晚宴上,组织委员会主席施吕德教授(K. H. Schroder)在致词中特别提到,本届会议荣幸地有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第三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ECAAA),兼第八届低压电器专委会和第八届电弧电接触专委会两个学术年会,于1997年5月19日-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国际会议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发起,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共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43位外宾与88位国内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IC—ECAAA国际学术会议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每四年召开一次的电…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一次召开的电器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IC—ECAAA)”已于1989年5月3日至7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支持下,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与电弧研究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共同发起,由西安交通大学负责主办的。来自英国、荷兰、日本、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波兰、瑞士、加拿大和中国9个国家的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60篇  相似文献   

13.
陈德桂 《高压电器》1997,33(4):44-46
<正>一、概况 第三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ECAAA)、兼第八届低压电器专委会和第八届电弧电接触专委会两个学术年会,于1997年5月19~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国际会议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发起,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共12个国家和地区的43位外宾与88位国内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IC-ECAAA国际学术会议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每4年召开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属电力线载波通信及远动专业(第57技术委员会)会议,1980年10月7日至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我国有两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1.概况:与会国家计有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瑞士、苏联、挪威、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荷兰、比利时和南斯拉夫等十七国。会议代表共60人。国际大电网会议第35学术委员会主席Joransson也应邀出席会议。6日与9日,举行各工作组分组会议,参加工作组会议人数约20人。在这次会议上,远动通信规约小组召集人邀请我国为该组通信成员。  相似文献   

15.
“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ICECAAA)”于1989年5月3日至7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这是在电器领域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会议是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支持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及电弧研究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共同发起,由西安交通大学负责主办的。参加会议的有英国、荷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波兰、日本、加拿大和中国的代表118名。会议论文集共收集了十多个国家的论文87篇,其中我国有42篇。论文按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开关电弧与气体放电;2.电接触与触头材料; 3.电器设计和应用;4.试验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6.
第八届国际电接触会议于1976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共提出论文一百余篇,涉及到电接触学科的各个方面。本文根据这次会议的有关文献和资料,扼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研讨的有关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石如 《机电元件》1992,12(3):37-38
本文简单介绍了日本真野国夫教授的“测试继电器可靠性和寿命的新方法”。这种方法采用随机方式模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并用计算机技术对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寿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第24届国际电接触会议于2008年6月9日至12日在法国海滨城市圣马洛的皇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际电接触会议自1961年创立至今第三次在法国举办。本次会议到会代表180余人,分别来自19个国家,其中法国53人,德国48人,日本25人,美国和加拿大15人,其余依次为中国、瑞士、波兰、英国、荷兰、瑞典、奥地利、阿根廷、比利时、西班牙、挪威、印度、韩国和突尼斯。阿根廷和突尼斯是第一次参加这项会议。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至5月6日,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116人,其中国外代表近20人,分别来自英国、西德、日本、荷兰、加拿大、瑞士、东德和波兰等国家。有60余人在会议中宣读了沦文。本次会议印发的文集收入了88篇论文.其中国外论文46篇,国内论文42篇。有关气体放电和开关电弧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 第17届国际电接触会议(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于1994年7月3日至9日在日本名古屋市召开.首次国际电接触会议于1961年在美国Maine大学举行.1964年在奥地利举行了第2届国际电接触会议.自此,国际电接触会议每两年一次在世界各国召开.国际电接触会议旨在展示电接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该领域的最新问题,介绍与该领域相关的新型材料与工艺及其应用情况,促进世界各国学者间的交流.这次会议共有16个国家、300多人到会,会上发表论文127篇.论文内容涉及:电接触现象、电弧现象、继电器、舌簧开关、接触器、接插件、电力开关、连接与封焊、环境、润滑、材料、可靠性、测试、应用等多方面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