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贝氏体球墨铸铁的成分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由实验得出:贝氏体球铁经860℃等温淬火+290℃回火,能大大提高耐磨性,用其取代45钢作球磨机衬板,效益显著。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贝氏体球墨铸铁和45钢的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可对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锰钢(含1.0%~1.8%C,5.0%~9.0%Mn,0.6%~1.5%Si)在铸态下即可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相。在冷却的过程中,当冷却速度大于40℃/min时,室温组织为奥氏体与碳化物;当冷却速度小于20℃/min时,室温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与碳化物。无碳化物贝氏体主要是在624~200℃之间形成。在砂型中浇注壁厚大于15mm的铸件时,即可行到大量无碳化物贝氏体,该铸钢具有较佳的硬度,韧度与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对高淬透性轴承钢GCr19SiMnMo的淬透性及下贝氏体含量不同的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和马氏体组织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GCr15钢、GCr15SiMn钢马氏体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Cr19SiMnMo钢的端淬试样完全淬透,GCr15钢淬硬层深度为8.5 mm(J8.5=58),GCr15SiMn钢的淬硬层深度为18.5 mm(J18.5=58);GCr19SiMnMo钢的马氏体组织耐磨性最优且摩擦因数最小;不同下贝氏体含量GCr19SiMnMo钢的磨损率均比GCr15钢和GCr15SiMn钢低;GCr19SiMnMo钢组织中的下贝氏体含量对耐磨性有一定的影响,下贝氏体含量越少,耐磨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镜观察,仔细研究某钢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20℃等温组织是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回火后获得良好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新瑞  崔琳 《山西机械》1997,(4):30-31,34
通过电镜观察,仔细研究某钢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20℃等温组织是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回火后获得良好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改进农机耙片的材质和工艺,研制开发了1种新型Mo—Nb贝氏体钢,它采用液态挤压铸造使耙片一次成形,以代替原65Mn钢和传统生产工艺。新型Mo—Mb贝氏体钢是通过合金化和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直接得到贝氏体组织和所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Mo—Nb贝氏体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热处理后的65Mn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和20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Z-11准贝氏体钢在20~450℃的抗拉强度变化不大,超过450℃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减少;在900℃拉伸时,准贝氏体钢变形抗力与20钢变形抗力相当,说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烧结材料激光扫描后的显微组织和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经宽带激光表面处理后,铁基烧结材料的耐磨性显著提高。两种材料比较,在较低载荷下,具有孪晶马氏体/位错马氏体混合组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学特性;而在较高载荷下,具有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低碳Mn-Nb-Ti钢中出现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结果表明,在1200℃加热空冷正火时获得条型粒状贝氏体组织,而在1200℃加热于550℃等温处理时得到块型粒状贝氏体组织。前者是在具有板条亚结构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M-A)小岛,后者是在块状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由退化珠光体和(M-A)所组成的混合岛状物。本文对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机制也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室温油分级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930-950℃,出油温度180~220℃,出油入炉时间60s,等温温度220-240℃,等温时间1~1.5h;此时材料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少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其冲击韧度大于14J/cm^2,硬度为52-56 HRC。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35SiMnCrMoV钢中、低等温转变组织的显微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下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和马氏体三种组织的强度不同,但均有相当好的韧性。330℃等温下的下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这是由于它有各向分布、小尺寸的板条马氏体束,而且板条边界上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以及在贝氏体的铁素体内碳化物均匀分布。因此选用合适的等温淬火工艺是提高35SiMnCrMoV钢强度韧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GCr15钢经850℃奥氏体化后,于250℃硝盐中以不同时间等温转变,获得不同比例的(M+B)复合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测定了A_k、σ_b、σ_(bb)、K_(Ic)和耐磨性,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温淬火钢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经850~250℃×2h等温处理后,下贝氏体量约30~40%,比其它时间内的等温处理组织具有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GCr15钢球实施马氏体淬火后常规回火、240℃高温回火和等温贝氏体淬火3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得到常规马氏体、高温回火马氏体和下贝氏体3种组织,试验研究了这3种组织的性能。结果表明,10 mm的GCr15钢球,高温回火马氏体组织与下贝氏体组织的压碎载荷值相当,且明显高于常规马氏体组织的压碎载荷值;下贝氏体组织的抗回火性能明显优于常规马氏体组织的抗回火性能。  相似文献   

14.
铸态Mo—Nb贝氏体钢耐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Mo-Nb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对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出了保证贝氏体钢耐磨性的硬度和韧性指标的最佳配合,以达到取代65Mn钢制造耙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两种冷却方式下对Q500q桥梁钢的冷却转变行为进行研究,一种冷却方式为以恒定的冷却速率(1,4,8,16,32℃·s-1)从900℃冷却至300℃(恒速冷却),另一种方式为以一定的冷却速率(同前)从900℃冷却至650℃后再冷却速率减半冷却至300℃(分段冷却)。结果表明:在恒速冷却条件下,当冷却速率在1~4℃·s-1时,试验钢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率在8~16℃·s-1时得到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增至32℃·s-1时得到马氏体组织;在分段冷却条件下,当中温区(650~300℃)冷却速率在0.5~4℃·s-1时试验钢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多边形铁素体数量较多,当中温区冷却速率在8~16℃·s-1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与恒速冷却方式下的相比,贝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升高,贝氏体转变区间缩小,贝氏体晶粒的细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铬钼铌合金铸钢组织与耐磨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铬钼铌合金铸钢的组织与耐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铬钼铌合金铸钢经空淬+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多相混合组织。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耐磨在 是普通Mn13钢钢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氢对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贝氏体辙叉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不同含氢量的贝氏体辙叉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普通高锰钢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可以明显地提高贝氏体辙叉钢的耐磨性;贝氏体钢的耐磨性能明显高于高锰钢。贝氏体辙叉钢在小载荷下为磨粒磨损机制,在大载荷下为粘着磨损。氢降低贝氏体辙叉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氢促进贝氏体辙叉钢残余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表面的硬度显著提高,在加工硬化和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了贝氏体辙叉钢的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体淬火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涛  梅亚莉 《轴承》1998,(3):15-18
高碳铬轴承钢贝氏淬火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比例极限、屈服强度和断面收缩率;与相同温度回火的M组织相比有更好的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可以实现无裂纹淬火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广泛应用在轧机轴和铁路轴承上,介绍了国内外对贝氏体淬火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C-Si-Mn系TRIP钢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热膨胀法研究了C-Si-Mn系TRIP钢在两种静态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时的相变规律,分析了冷却速度、奥氏体化工艺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低于15℃/s时试样发生铁素体相变,加快冷却速度后,发生贝氏体相变;与国标务件静态CCT曲线相比.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条件静态CCT曲线中铁素体形成区域下移,贝氏体相变区域扩大,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相当,但贝氏体转变结束温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准贝氏体铸钢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铸造贝氏体钢的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经与高锰钢耐磨性对比试验,准贝氏体铸钢可以代替高锰钢作为耐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